物聯網的快速發展使不少無線通信技術快速興起,其中以能遠距離低功耗且低成本應用的低功耗廣域網(Low-Power Wide-Area Network,LPWAN)技術最被看好...
順應物聯網(IoT)浪潮,智慧城市已成為IoT發展的重要場域。面對快速變遷的社會需求,包含臺北市及國外許多先進城市也將「智慧城市」納入城市建設的重點實施目標。物聯網的快速發展使不少無線通信技術快速興起,其中以能遠距離低功耗且低成本應用的低功耗廣域網技術最被看好,而采非授權頻段的LoRaWAN是其中具有發展前景的低功耗廣域網通信技術之一。
LoRa聯盟自 2015年3月成立以來已有超過460名會員,是科技業發展最快的聯盟之一。協會成員密切合作促進LoRaWAN協定。LoRaWAN協議在雙向性、安全、機動性與精確定位等方面提供獨特優勢。LoRa技術主要在全球免費頻段運行,包括433、868、915MHz等,主要由終端、基地臺、服務器和云端四部分組成,應用數據可雙向傳輸,提供一種簡單的遠距離、電池壽命長、容量大、低成本的通訊系統。
LoRaWAN應用范圍主要是在智能電表水表、智能農業、智能工廠或空氣環境質量等低數據量的采集,市區傳輸距離約 3~5 km,空曠地區則可長達 20km。舉例來說,大陸地區曾在人孔蓋建置物聯網技術以偵測地層下陷或危機偵測用途。
德國萊因(TüV)為LoRa聯盟全球第一個認可的獨立第三方授權實驗室,也是LoRa聯盟草創期的貢獻會員;在美國普萊森頓(Pleasanton)、荷蘭雷克(Leek)、日本橫濱、韓國首爾、臺北等地都有實驗室,可針對LoRaWAN的歐規美規Class A計劃作測試,方便國際買方就近申請認證。LoRaWAN的測項并不復雜,只有10+項,除了要評估符合區域頻段外,主要是評估產品間的互操作性與LoRa聯盟的產品符合性。
隨著IoT裝置無線連網及行動科技應用環境的成熟,IDC與Gartner都預估2020年全球IoT智能連網裝置總數將達250億。目前很多ICT廠商多擠在非授權頻段且壓寶不同的技術聯盟,觀望未來哪個技術成為主流影響力。德國萊因在目前主流的有線無線感測網絡標準如Bluetooth、ZigBee、Qi、LoRaWAN、Sigfox、MirrorLink、數字尋址燈控接口(DALI)、全能樓宇智慧技術(KNX)等都有布局,可提供廠商完整的測試認證需求。
在 Bluetooth、ZigBee、DALI、KNX 通訊技術認證上,德國萊因通訊實驗室在臺灣有多項第一且唯一的記錄:第一個藍牙聯盟認可、唯一可做藍牙芯片測試的藍牙實驗室; 第一也是唯一的ZigBee聯盟和KNX協會核可實驗室;臺灣唯一的 DALI實驗室(全球只有4個),可測試新版的DALI 2標準。大中華區的無線通信實驗室分布臺北,香港,廣州,上海,深圳,具有歐盟、美國、加拿大、日本、臺灣、埃及、蘇丹等發證機構的授權認可,相關最新通訊技術認證可洽詢各地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