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后,帶著一天的工作疲憊的你,是否還有精力開車經過擁堵的高架回家?設想一下,你直接用手機召喚你的汽車到公司門口等候,設置好你的行車路線和目的地。方向盤自動轉動,不用踩剎車、油門,遇到轉彎自動減慢速度,遇到行人過馬路剎車讓行……車輛全面自動駕駛,你只需要安心休息或繼續工作。現在,這不再是科幻電影中的場景,而即將成為觸手可及的現實。
無人駕駛已不再是夢,全球在汽車無人駕駛領域的研究與突破呈現出井噴式的增長。可以預見,無人駕駛技術的運用于普及不僅能大幅減少人為因素所導致的交通事故數量,還能以更優化的加速、制動等改善交通狀況,并有助于提高燃油效率、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更為重要的是,它解放了人類作為司機的雙手與雙腳,為人類每日節省下大量的時間,從而提高生產力和生活水平。
無人駕駛的新未來
近年來,得益于信息技術的提升與人工智能的演進,無人駕駛迅猛發展。例如物理計算能力與動態視覺技術的大幅優化,為無人駕駛汽車提供了敏銳的“眼睛”;而人工智能技術、數字地圖與無線通信技術的發展,則讓汽車有了靈活的“大腦”,可以準確地進行駕駛決策。時至今日,我們即將迎來無人駕駛汽車“技術奇點”。
而隨著無人駕駛技術研發上的持續性突破,谷歌、梅賽德斯奔馳、BMW、特斯拉等汽車巨頭紛紛發布了無人駕駛汽車或概念車,全新的人車關系已初具雛形。而據麥肯錫咨詢公司(McKinsey & Company)預測,一旦技術安全與立法問題得以解決,2030年高度自動化駕駛的汽車銷量會占到汽車總銷量的50%,而無人駕駛的汽車會占到15%,無人駕駛的新未來正在迫近。
駕駛自動化的不同階段
但在技術水平高速發展、無人駕駛成為行業熱點的同時,公眾對無人駕駛仍然持有謹慎態度。T?V南德意志集團(以下簡稱 “T?V 南德”)開展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30%的受訪者認為無人駕駛是“安全的”或“非常安全的”,而近30%的受訪者并未作出決定,其余則認為這項技術是“有些不安全”(18%)甚至是“不安全的”(24%)。
誠然,公眾對無人駕駛的信心不會在一夜之間建立起來,除了需要突破無人駕駛技術的挑戰外,檢驗車輛的自我管理能力、制定規范的無人駕駛自主等級和安全測評標準、確立交通事故處理的法律和保險索賠等,也是加快無人駕駛進程的重要舉措。而只有通過技術檢測、審批、立法等層面保障無人駕駛的安全性,才能讓公眾“放棄方向盤”,享受無人駕駛的新未來。
確立安全規范:贏取公眾信任的第一步
“想要說服大眾,我們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但是,商業、政治和第三方測試安全聯盟已經證明了其在提升對于汽車信心方面的價值。T?V南德將在最大程度上利用專業知識與技能,并發揮主動作用。”T?V 南德汽車部門高級副總裁亞歷山大·克勞斯(Alexander Kraus)如是說道。
于1866年創立于德國曼海姆的T?V 南德 ,致力于為專業測試、檢驗、審核、認證、培訓和知識服務等領域提供優質、安全、可靠的解決方案,也正為無人駕駛的安全性保駕護航——T?V 南德正將先進的測試評估方案,運用到世界各國的無人駕駛測試與檢驗工作中,積極塑造著未來的汽車行業。
T?V南德助力保障無人駕駛的安全性
在德國,T?V南德參與到德國政府主導開展的PEGASUS項目,作為該項目中唯一一家技術服務機構,與16個工業和研究合作伙伴共同制定高度自動化駕駛系統的質量標準與檢測方法。同時,T?V南德也加入了新加坡的CETRAN項目,制定城市自動化車輛測試標準。
此外,為了符合WLTP(全球統一輕型車輛測試程序)和RDE(歐盟實際駕駛排放制度)的規范,T?V南德與韓國、中國的實驗室合作開展圓羅賓測試(T?V S?D’s round robin tests),計劃盡可能減少可能影響測試結果的變量數量,從而有助于確保測試同一車輛的多個實驗室產生的排放結果的一致性。
那么,無人駕駛的安全性究竟如何保障?
目前,T?V 南德正在開發一套完整的,基于實際情景的評估方法,以用于系統開發過程、立法建議以及型式審批和產品安全確認。
此種評估方法可全面分析場景、環境、系統配置和驅動程序特征。它通過確定一些重要且完整的測試用例,借助不同的測試級別開展評估工作,包括虛擬、驗證和現場測試——先根據假設確定情境,例如交通高峰期、大霧天氣條件、傍晚在紐約超車,再進行虛擬測試,繼而在實驗場地進行軌道測試來驗證虛擬測試結果,最后通過實地測試進行情景驗證。
基于具體情況的測試方法
在此基礎上,T?V南德于2016年11月在捷克開設的全新DYCOT實驗室實現了汽車行業的無損測試。新實驗室結合車輛測試領域的趨勢和市場現狀,測試提供了虛擬模擬以外的車輛部件和結構的動態載荷的物理模擬,為更多樣化的潛在客戶提供了更廣泛的應用。
高標準嚴要求,確保道路安全
不妨試想這樣的情境:在傾盆大雨或茫茫大霧中,一輛汽車以130公里/小時的速度在高速公路上飛馳,一旦路況發生變化,人類駕駛員即使借助駕駛員輔助系統的幫助,如電子穩定程序(ESP)、車道偏離警告(LDW)和自動緊急制動系統(AEB),也會措手不及。現如今,無人駕駛汽車利用100多個處理器和傳感器,可以靈活應對種種極端狀況,不但帶來更舒心的行車體驗,更能保障車輛的安全性。當然前提是,所有的系統在車輛的整個生命周期中,能保持毫無缺陷地高效運轉——這對無人駕駛汽車的檢測認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例如,確保常規制動和轉向(ECE R13/- 79)橫向和水平輔助功能相互作用的現行標準不再符合下一代輔助系統規范。因此,T?V南德專家正在和德國聯邦交通運輸和數字基礎設施部的駕駛輔助系統特殊委員會合作,更新相關規范。據T?V 南德專家估計,在一項完全自主駕駛功能獲得審批通過之前,必須針對一億種場景進行進行測試。
其中,以無人駕駛汽車的自動緊急制動(AEB)系統監管要求為例,如何預測接下來將要發生的事情,取決于不同參數的變化,例如:檢測概率、車輛速度、行人速度、道路牽引力、汽車和行人之間的距離等。假設一輛汽車迎面駛來,各種情況和參數就會立即由此計算出來,系統迅速作出駕駛決策,確保汽車與行人的安全。
IT 安全保障:為無人駕駛再上一道保險
除了無人駕駛汽車的測試評估,智能汽車交通系統的安全性也至關重要。雖然旨在提高交通流量、保障乘客安全,智能汽車交通系統卻面臨著IT安全問題。其連接的程度和通信接口的多樣性,增加了黑客攻擊車載電子信息系統的風險,從而可能威脅道路安全、侵害道路使用者的數據隱私。
在系統和IT安全性方面,T?V南德正在為關聯車輛開發新的可靠方法與標準,保障網絡安全和隱私。無人駕駛汽車采用的安全措施將拓展到車輛交互方面,包括通過各種通信協議(LTE、5G、無線電等)進行的車對車、和車對基礎設施之間的通信。T?V南德長期借助其遍布全球的IT專業基礎,為工業設施、能源供應商和鐵路等各行各業提供可靠的IT安全性服務。
測試三種關聯類型,判定潛在IT風險
無人駕駛技術發展至今,T?V南德第三方檢驗檢測作為信任的橋梁,通過權威公正的檢驗檢測與優質的專家技術服務,直面每輛無人駕駛汽車面臨的極為復雜的現實挑戰,助力無人駕駛技術的檢測評估與IT風險的防范,在加速確立行業標準規范的同時,也為立法審批提供可靠建議,從而使人們以信任的態度擁抱無人駕駛新技術,迎接即將到來的出行方式新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