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歐洲反欺詐辦公室發布消息稱,歐洲各國海關在一次聯合執法中查獲了超過100萬枚假冒半導體元件。
據悉,檢查人員在包括德國在內的12個國家采取抽樣檢查,查獲的假冒產品包括二極管、發光二極管、晶體管和集成電路。這次為期兩周的行動由荷蘭海關負責協調組織,主要針對來自大陸和香港的偽劣產品。
該組織表示,大量假冒半導體元件的進口,除了給歐洲各國帶來安全隱患之外,還對歐盟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
中國假冒器件混進美軍供應鏈
近年,許多不法分子將中國的假冒、翻新元器件倒賣至世界各地,導致各國海關聞“中”喪膽。假冒元器件日益猖獗,就連美國軍方也深受其害。美國五角大樓曾公開承認,軍方庫存的備用和替換芯片中15%可能都是假冒的。
2012年,美國參議院軍事委員在一份報告中爆出美國軍方裝備充斥著大量假冒元器件。
報告指出,美國在軍方采購供應系統中發現了100多萬個假冒元器件,其中有84000個假電子器件來自中國的某一家供應商。在針對100個樣本抽查后,發現有超過七成的偽劣電子元件都來自中國,剩余部分則主要來自英國和加拿大。
美國指責中國假冒芯片事件盤點
2008年,美媒指責中國假冒芯片導致駐伊美軍頻繁墜機。美媒指責稱,美軍大批武器系統可能裝有中國假冒零部件,是導致美軍直升機在伊拉克或阿富汗墜毀最主要的原因。
2011年,時任美國參議員的麥凱恩和萊文齊聲指責中國偽劣電子產品滲入美軍。這兩位美國議員把深圳稱作“偽劣電子產品中心”,并直接點名了3家深圳公司的名,稱他們出售的零件經過四五次轉手交易,最終分別賣給了雷神、雷盛和波音這3家五角大樓重要供貨商。
據悉,當時這些公司生產的美國海軍CH-46直升機、P-8A“波塞冬”巡邏機、空軍C-17運輸機等裝備質量都存在疑問。而雷盛公司曾向美軍舉報,其部署在阿富汗的C-27J斯巴達人運輸機疑似使用了深圳某家企業(被點名的3家企業之一)的38塊視頻存儲器芯片。這些芯片一旦失效,將導致操作人員無法從顯示系統中讀取發動機狀態、燃料情況、診斷數據等重要信息,整個顯示屏甚至會突然變成一片空白。
2012年,美國又指責中國假冒元件害慘美軍F-15、V-22與核潛艇。據悉,為了打擊來自中國的假冒偽劣產品,美國審計總署(GAO)還特意設置了一家馬甲公司,并在互聯網上提出公開招標,要求采購一批戰機和兩艘核潛艇上的零件,其中包括某些用于美國空軍F-15戰機、海軍的V-22“魚鷹”戰機以及核潛艇的部件。
結果在投標的396家供應商中,有334家來自中國,最終從13家中國賣主手中購買了16種零部件。測驗后發現,所購買的零件全是假貨!
2015年,美國一男子倒賣中國產假冒零件至美國,被判37個月監禁。2007年-2012年間,美國商人彼得·皮柯尼(Peter Picone)分別從中國內地和香港進口了總價值50萬美元的舊半導體,經翻新后再將這些偽劣零部件貼上假商標,以Xilinx、NS(已被TI收購)及Motorola的名義,轉售給美國國防承包商。
東窗事發后,彼得·皮柯尼被判37個月監禁,并向受害的31家公司賠付共35.2萬美元(約合224萬元人民幣)。
同年,三名中國公民因在美國偷盜及出口軍用芯片被捕。據悉,這三名中國公民分別是張道福(Daofu Zhang,姓名均音譯)、33歲的顏江廣豪(Jiang Guanghouw Yan)、37歲的左賢峰(Xianfeng Zuo)。
三傻被釣魚執法:起初,美國一名聯邦特工臥底特意從顏江廣豪手中購買了45個假冒的英特爾微控制器,并告訴顏這些芯片將被用于美國海軍潛水艇上。
雙方合作密切后,顏開始放松警惕,要求從該名臥底手中進貨22個軍品級的Xilinx的FPGA芯片,且愿意出高價購買。在被臥底告知這些Xilinx的芯片要從美國海軍基地去偷取后,顏表示可以先提供這些Xilinx芯片的假貨,以防止美軍監察到這些被偷的芯片。
同年11月,顏真的向該名臥底郵寄了8顆假芯片。次月,就在三人準備從臥底手中取貨時,才發現自己被“釣魚執法”。
汕頭成假冒元器件最大窩點?
美方曾透露,流入進軍方供應鏈的假冒元器件,一般都是通過把民用品打磨后重新打上軍標,或者用拆機片、更改器件標識等方式造假。
美方還表示,成千上萬的電子垃圾從美國和世界其他地方運送到香港后,再從那里進入中國內地。在廣東汕頭貴嶼,人們燒掉廢舊電路板,把褪下來的舊元件拿到河里洗一洗,然后在街上晾干,之后再經過打磨、重新包裝等工序,就完成了舊零件的翻新。重新包裝推向市場后,許多美國公司可以在公開市場或者通過互聯網從中國公司手里買到。
電子垃圾拆解第一鎮,電路板洗洗就變新
汕頭貴嶼,被譽為“電子垃圾拆解第一鎮”。這里是全國廢舊電腦、手機等電子垃圾的中轉站。這個僅有20萬人口的小鎮,盤踞著一條完整而又壯觀的產業鏈,許多人號稱可以從電子垃圾中拆出真金白銀。
一般來說,手機可根據報廢程度進行不同處理。可以繼續使用的手機會流通到深圳華強北等地,作為二手機或翻新機再次銷售。而報廢的手機,一部分會被大型的后端處理公司收購,進行金屬提煉,提煉后的貴金屬賣給深加工企業。而另外很大一部分,則會流通到汕頭貴嶼等地的眾多私人作坊進行拆解,電路主板則交給后端的作坊進行提煉。
圖片來源于看看新聞
20年前,貴嶼處理的電子垃圾中,70-80%都是通過夾帶、邊境轉運等方法走私過來的“洋垃圾”。早年有很多華人走出國門,在世界各地收購電子垃圾再轉運回國內。
近十幾年來,國內電子產品的消費量越來越大,也帶動了電子垃圾的存量。進口垃圾價格優勢不再,并且要冒著極大的法律和政策風險,這使得近年來在貴嶼拆解的電子垃圾,原材料轉以國內為主。
不過,由于“電子垃圾產業鏈”導致市場及環境失衡,國家多次頒布相關禁令。如今,這種“拆解”產業鏈正在逐漸蕭條,一些小作坊在收購拆解后的電路板后,只得轉運到澄海、揭陽、饒平等地再偷偷進行“酸洗”或者“燒板”,甚至向佛山、江西、福建等更遠地區的深山流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