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的人,更加智慧;未來的生活,更加智能便利。
從我的童年到現在,我經歷了農村、城鎮、一線城市不同的生活,對“便利”一詞的感觸也十分深。舉個很簡單的例子,就是支付方式的改變。
相信大家也都有這個感受:八十年代拿物換,九十年代拿錢買,新世紀零零年代拿卡刷,到了現在,一部手機就可以滿足日常生活中的所有支付。移動支付不僅改變了我們的付款方式,也悄然改變了我們出行和生活的方式。
“如果銀行不改變,我們改變銀行”
還記得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云在2008年末發出的豪言壯志:如果銀行不改變,我們改變銀行。
這句話當時被不少金融機構認為是玩笑,但現在,看一下支付寶的成績:逾6億的注冊用戶、在2015年超過Paypal成為世界最大的第三方支付平臺、日平均支付量超200億……回頭再看這句話,估計一點都不會笑出來了。
現在的移動支付市場被兩種方式分割天下:條碼(二維碼)支付和NFC(近場通信)支付。在中國,阿里巴巴的支付寶和騰訊的財付通讓中國的第三方移動支付市場九成以上都被二維碼占據著。
根據6月份艾瑞咨詢公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Q4支付寶+財付通占據了中國第三方移動支付的九成以上,支付寶更是占據“半壁江山”。
數字化時代促使著各行各業進行改變和轉型,深層次的理論不說,企業轉型最直觀的表現就是落實到消費者一方是否讓他們的生活更加便捷,更加優質。支付寶等移動支付方式的崛起是中國消費經濟的一大進步,如果說之前消費體系速度是一輛老爺車的話,現在無疑是給它換上了全新的動力引擎。
2017年Q1,中國第三方移動支付市場交易規模達到了22.7萬億,同比增長113.4%,支付寶和財付通成為兩大條碼移動支付巨頭。趁熱打鐵,前不久,馬云又提出了“無現金時代”的概念,并積極搞起了“無現金聯盟”,計劃在五年之內覆蓋全國。
作為傳統職業,銀行職員一直是廣大家長希望自己孩子能夠成為的職業,為什么?因為體面輕松工資又不低,但現在,銀行坐等客戶、躺著數錢的時代已經不復存在。目前移動支付的大蛋糕已經成型,作為傳統金融行業,銀行沒有道理不去努力“搶食”吃。
通過交通支付以小見大的NFC
NFC是近距離無線通訊技術的簡稱,相比于二維碼,它的誕生時間更早。其實,在早前銀行就針對移動支付市場有所動作,中國銀聯曾大力主推NFC近場支付方式,與蘋果和三星合作推出Apple Pay和Samsung Pay,但效果并不令人滿意。
在最近這幾天的NFC應用普及度考察中,我發現,使用NFC的用戶還是刷公交卡和Apple Pay居多。目前國內的NFC手機逐漸普及,華為、小米都對NFC支付表現出不小的興趣,在手機研發生產時也都把NFC移動支付作為手機功能的一種。
就這方面來說,華為的NFC支付已經逐步成型。我在換榮耀8的時候并不知道手機的NFC功能,后來也是有朋友給我演示了如何通過手機充公交卡的過程我才對此有所了解。在之前榮耀9的發布會上,還附帶推出了一款手機配件產品:榮耀手環3,并有支持NFC的版本。
在這款售價269元的手環中,NFC功能主要支持交通支付,刷公交、刷地鐵等。華為也通過這種來方便人們出行,緩解交通壓力。
除了交通之外,在一些商品購買方面NFC支付也有著自己的市場,其中,Apple Pay占據著中國NFC支付領域90%的市場份額,有著絕對地位。2016年,Apple Pay進入中國市場,大力推廣NFC支付,但在已經成型的掃碼支付的環境下舉步維艱。
前兩天,蘋果發起大力度的補貼營銷,從這個月的18號到24號,蘋果和中國銀聯聯手40多家線上線下的商家,針對中國市場推出購物優惠活動。這也是Apple Pay入華以來開展的規模、優惠力度最大的一次營銷活動,而蘋果的意圖也很明顯,推廣NFC支付,讓所有的iPhone用戶都會使用Apple Pay。
正在進行時的較量
中國的移動支付市場規模正在以可以感受得到的速度增長,據易觀智庫的推測,預計到2019年,我國的移動市場將達到百萬億規模。而分食這塊蛋糕的,就是NFC與條碼兩大支付方式。
條碼支付自不必說,有支付寶和財付通兩座門神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將占據絕對的優勢。在馬云提出無現金聯盟的時候,支付寶的母公司螞蟻金服投資60億補貼支付寶,而蘋果這次對Apple Pay的大力補貼,也仿佛是針對掃碼支付的一場補貼大戰。
除了蘋果,京東也加入到了這個旋渦中。7月19日,京東推出了旗下NFC支付新品——京東閃付,這也是和銀聯合作,基于銀聯“云閃付”的NFC創新產物,相比于掃碼支付,京東表示京東閃付可以為用戶帶來更加安全、便捷的支付體驗。
還有北京移動最近一直大力宣傳的NFC-SIM卡,從這個月22號開始,北京移動的用戶都可以到指定營業廳辦理更換支持NFC功能的SIM卡,配合制定的NFC手機就能實現手機刷交通卡。
NFC的話題度飛起,各大巨頭的動作也表明對這一塊市場的看重,不過,目前NFC的使用范圍以及知名度顯然遠遠不及條碼支付。在我進行NFC小調查的時候,甚至收到了“NFC是不是KFC的姐妹店?”的問題,對于一個中學生,他知道什么是支付寶,什么是微信支付,但不知道NFC是什么。
我認為,NFC與條碼支付的較量還正在進行,同是移動支付方式,NFC支付的支持者自然希望平分“江山”。NFC支付在經過低迷期后又一次回到人們的視線,各大廠商也都開始進行NFC破冰嘗試,手機廠商尤為突出。隨著手機NFC功能的普及,除了NFC的適配和兼容問題會得到解決,相應的規范標準會得到完善外,消費大眾在面臨移動支付時又多了一項選擇,這樣的選擇對消費者來說是有利的:誰優惠大就選誰。
盡管現在的NFC支付市場還比較小,但它韌勁十足,在支付寶和財付通夾擊之下還能頑強生存,至于能否有一線生機,突出重圍,就要看之后政策的推出、設備的普及程度以及它是否可以抓住消費者的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