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蘋果宣布與貴州省政府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將投資10億美元在貴州設立數據中心(Data Center),用來儲存中國當地消費者所使用的iCloud數據。這讓半導體業再次聚焦貴州,試圖挖掘更多蘊藏的商機。
事實上,蘋果并不是第一個大動作與貴州政府合作的企業,國際科技大廠、國內知名IT企業搶灘貴州大數據商機的斗爭早已開始。
2016年,高通與貴州省政府合資成立資本額達人民幣18.5億元的貴州華芯通半導體,專注在高階服務器芯片技術的設計、研發及銷售。2015年,貴州省政府與IBM簽署云計算大數據產業合作備忘錄,IBM與貴安新區在三方面開展合作,其中包括與貴州師范大學實現產學研結合,以IBM為獨特優勢的大數據學院在貴州應運而生。
除此以外,微軟、富士康、阿里巴巴和騰訊等企業的項目也已經落地貴州或者正在布局。
自2016年起,中國興起搶蓋12英寸晶圓廠熱潮,眾多半導體者紛紛把目光投向西安、大連、南京、無錫等地,而事實上,近年來的發展也令人側目。
自貴州舉全省之力布局的戰略性產業——大數據布局落地以來,借助國內外科技企業在芯片設計和研發方面的強勁優勢,貴州服務器芯片產業鏈上下游的芯片、硬件、軟件平臺和應用開發等得到了長足的發展,推動了貴州服務器芯片生態系統的建立和完善。
當下,大數據、云端、人工智能等新應用成為行業趨勢,市場前景數以億計,而這些必須仰賴數據中心提供支持,有業者預期各省自建或合資興建數據中心的商機將引爆,貴州便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彎道超車,一舉成為中國的“數谷”。
如果說美國“硅谷”是IT時代的產物,那么,“中國數谷”貴陽則是DT(大數據)時代的產物。如果說IT時代的核心是信息技術,而DT時代則是數據處理技術。這正如,現在的人們丟失電腦或者手機,心疼的不僅是硬件本身,更在于其中的數據信息。“大數據”正代表著一種新的生產力,所帶來的變革只會比硅谷發展之始的變動更讓人震撼。
而,所有的數據,依賴于一個小小的芯片上。IT造就了半導體芯片業的騰飛,但在大數據時代,一切大數據計算、高性能計算、云架構、云存儲以及國產操作系統等方面的應用同樣離不開芯片。
可以想象,一旦貴州的大數據戰略完成布局,將極大地提升中國國產服務器芯片的核心競爭力,同時,由大數據所爆發的生產力將成為當前“中國芯”發展的最大引領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