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大量的汽車公司和科技企業,紛紛開發自動駕駛汽車,自動駕駛汽車能夠提高駕駛的安全性,但是百密一疏,自動駕駛汽車依然有可能發生車禍,尤其是面對無法通過信息交換確保安全的行人、騎車人等。據外媒最新消息,谷歌兄弟企業Waymo公司最近申請了一項專利,準備給自動駕駛汽車穿上一層特殊的外套,一旦發生撞人,“外套”將會變得更軟,從而減少傷亡。
據美國科技新聞網站TheVerge報道,自動駕駛系統普遍能夠提升安全性,美國政府也認為這種技術能夠降低每年幾萬人的道路死亡率,因此積極支持技術開發。在一些廠商的自動駕駛系統中,未來將會采取類似民航客機的方式,通過互相通信避免相互碰撞。
換言之,道路上的自動駕駛汽車,不僅可以通過視覺掃描、激光掃描等系統發現周圍的車輛,也可以和周圍的車輛交換信息,相互進行通知,從而避免發生撞車。
然而還有一個群體,卻無法和自動駕駛汽車通信,那就是道路上的行人、騎車人等。自動駕駛汽車如何避免和這一群體發生撞擊,將成為一個技術挑戰。
據悉,Waymo已經申請了一個自動駕駛汽車的設計專利,這一專利并非用于防止和行人撞擊,而是最大限度降低撞擊帶來的傷亡。
據報道,在自動駕駛汽車車身的設計中,Waymo提出采用一種所謂的“壓力膜”技術,這種壓力膜可能由線纜、彈簧等零部件構成,這將會讓汽車的車身能夠自動調整剛度。
如果汽車的傳感器探測到自動駕駛汽車即將和一個行人或者騎車人發生撞擊,自動駕駛車輛可以立刻調整上述壓力膜的剛度,讓車殼變得更加“柔軟”,這樣可以降低撞擊的沖擊度。
當然,如果傳感器發現將要撞擊的對象是一輛普通車,則此時壓力膜仍將保持傳統的剛度,保證撞擊發生時車上人員的安全性。
Waymo在專利申請文件中提到,比如一名騎車人將要在車頭位置和自動駕駛汽車發生撞擊,則此時系統將會調整車頭位置的壓力膜系統,降低這一位置表明的剛度。
換言之,未來的自動駕駛汽車不僅具有極高的智商,也能夠具有柔性的車身,能夠在車禍發生之前變得更加“柔軟”,避免帶來更大的傷亡。
當然,這僅僅是一個專利設計,尚未變成最終的產品和技術,另外這種技術要投入實用之前,還必須進行大量的測試,并且獲得政府監管部門的審核批準。
此前,全世界自動駕駛汽車已經發生了第一宗致人死亡事故,出事的是美國特斯拉公司的電動車,不過美國政府進行調查后認為,這一事故并非特斯拉自動駕駛系統出現了問題,因此該公司無需進行召回。
事故發生后,特斯拉推出了第二代的自動駕駛硬件和軟件,安全性、系統功能比過去大有提升。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的自動駕駛系統主要通過數字地圖、視覺畫面識別、激光雷達等技術來判斷周邊的路況和交通參與者。上述自動駕駛汽車之間通過信息交換來避免撞擊,仍然停留在概念階段,尚未投入使用中。據媒體稱,這種防撞擊技術在交通十字路口將有巨大的價值,能夠避免視覺識別出現的盲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