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由中國電科院牽頭編寫的《微電網接入配電網測試規范》(下稱《規范》)正式發布。而就在幾天前,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印發《推進并網型微電網建設試行辦法》(下稱《試行辦法》)。
有知情人士表示,《規范》和《試行辦法》相繼出臺,旨在推進能源供給側改革,促進并規范微電網健康發展,引導分布式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就地消納,建立多元融合、供需互動、高效配置的能源生產與消費體系,對促進微電網乃至多能互補系統的健康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
GB/T34129《微電網接入配電網測試規范》規定了微電網并網測試條件、測試方法以及測試報告等技術要求,適用于接入35kV及以下電壓等級配電網的新建、擴建及改造微電網的并網測試。該標準為驗證微電網并網性能提供了規范性支撐,為微電網設備生產商、使用者以及運營商評判并網型微電網的性能和質量提供了依據。GB/T34129《微電網接入配電網測試規范》的發布和實施,將促進微電網產業的規范有序發展。
微電網本身具有諸多優勢,加上創新技術的發展,以及政策利好等一系列因素正在為其發展創造機遇,微電網或將迎來新的爆發點。
微電網優勢明顯
微電網的部署強調新技術的應用,使分布式能源圍繞共同目標進行協作,并幫助運營方制定可優化互聯系統的運營和管理的分析戰略,以及緩解雙向電力系統的設計局限。
在全球能效管理與自動化領域的專家施耐德電氣看來,微電網在能源可靠性、能源易獲取、能源獨立和能源成本優化四個方面擁有突出優勢。
首先,微電網能夠獨立于主電網,實現自給自足,從而提高了供電彈性。當主電網遇到重大問題時,微電網能夠快速解耦,并仍然可以繼續從地方電源供電。
此外,在風險可預測的情況下,可通過有意采取預防策略為微電網做好準備。當微電網本身出現問題時,微電網能夠進行備份,并自動進行重新配置。
過去,微電網市場機制存在欠缺
雖然微電網可以從技術層面解決大規模分布式電源的并網需求,但如果結合有效的市場機制還將進一步提高微電網內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效率。與此同時,我國正大力提倡終端一體化多能互補系統的建設,微電網正是多能互補系統集成優化的解決方案之一。
毫無疑問,在大規模分布式清潔能源發展的背景下,微電網作為分布式電源有效管理方案,已經成為現代電網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同時我們必須注意到,分布式電源的消納不僅是電力技術問題,也是電力市場機制問題。新一輪電改已兩年有余,回顧“9號文”相關文件細則,每一份都極具針對性,但是卻鮮有文件涉及微電網市場機制的相關問題。
《試行辦法》的出臺具有重要意義
《試行辦法》的出臺對于解決目前微電網存在的市場機制問題具有重要意義,相關人士認為《試行辦法》的具體意義如下:
(1)統一了微電網發展理念,利于促進微電網商業化發展。
長期以來,關于微電網的定義百家爭鳴,系統容量、功能結構均存在不同層面的理解差異。另外,微電網投資主體是誰,盈利模式又有哪些,一直存在爭議。
《試行辦法》對微電網的內涵與外延進行了詳細說明,相比之前的微電網文件更具有實際可操作性,不僅統一了現階段微電網的發展理念,也利于探索一條適合我國國情的微電網發展之路。
(2)規范了微電網保障機制,利于提高微電網內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
長期以來,因為并網技術和市場機制的問題,分布式電源主要采用自發自用模式,余電上網或不上網。微電網技術可以在一定范圍內調劑分布式發電資源,《試行辦法》從機制上保障了微電網對分布式電源資源的統一管理和調度,對于提高微電網內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有著重要意義。
(3)創新了微電網市場機制,利于終端一體化多能互補系統的健康發展。
我國正大力提倡多能互補系統建設,終端一體化多能互補系統有利于推動能源就地清潔生產和消納、提高能源綜合效率。毫無疑問,微網集成是能源互通互聯的有效解決方案。
然而,除能源技術本身的互補特性之外,市場機制才是有效實現多能互補的關鍵。
《試行辦法》對于微電網的運營模式、交易模式、盈利模式等都進行了創新性規定,這將有利于以微電網為載體的終端一體化多能互補系統健康發展。
(4)肯定了微電網的輔助服務市場主體身份,利于大電網采用更多調節手段保障電網安全運行。
微電網技術出發點之一便是解決大規模分布式電源并網的安全問題,通過微電網的統一調度管理,不僅可以減少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并網沖擊,還可以為大電網提供有效的有功支撐和無功支撐。
《試行辦法》明確鼓勵微電網作為獨立輔助服務提供者參與輔助服務交易,這豐富了大電網的調節手段,有利于提高大規模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并網背景下電網的安全運行。
總之,這份文件對促進能源小型化、清潔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正如文件開頭所說,它能“推進能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并規范微電網健康發展,引導分布式電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就地消納,建立多元融合、供需互動、高效配置的能源生產與消費模式,推動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建設”。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這份文件的出臺,并網型微電網商業化發展將迎來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