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一款號稱全球首個支持新一代北斗三號信號體制的高精度導航定位芯片低調發布了。據稱,這是一款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國產基帶和射頻一體化芯片,這款超低功耗的第三代北斗芯片能在沒有地基增強的情況下,實現亞米級的定位精度,并實現芯片級安全加密。
這讓專門為北斗二號部署的地基增強系統情何以堪啊。
引起師傅注意的是,這款北斗芯片的發布者,即不是北斗星通旗下的和芯星通,也不是華力創通,更不是航天772所,而是成立沒幾年的深圳華大北斗科技有限公司,這家公司的官網還不完善呢。
這怎么可能?
仔細想來,也是符合邏輯的。
作為后來者,華大北斗依靠中電華大強大的芯片設計能力,是完全有可能在短時間完成芯片設計的,但是其如果從北斗二號入手則相當于進入了紅海市場,沒有辦法與華力創通等進行競爭,必然會碰得頭破血流。而著眼于未來的北斗三號芯片,這是最好的策略啦。
據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總設計師楊長風在第六屆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年會上介紹,我國計劃今年年底前發射四顆北斗三號衛星,目前正扎實推進北斗全球系統的組網建設和北斗二號區域系統的穩定運行。預計2020年前后全面建成具備覆蓋全球的服務能力,屆時北斗產業規模將達到2400億元。
北斗三號建成后,在中國重點地區可以達到2.5米-5米量級,在全球可以達到10米左右或更高一些的精度。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在2018年底前后將發射18顆北斗衛星,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提供基本服務。
而對于華力創通、和芯星通以及航天772所等其他北斗導航芯片企業來說,在北斗一號和北斗二號芯片上的投資尚未完全收回,因此并不急于如此著急推進北斗三號芯片的研發進程。
未來,當北斗芯片打開應用市場,廣泛應用于車輛管理、汽車導航、可穿戴設備、航海導航、GIS數據采集、精準農業、智慧物流、無人駕駛、工程勘察等領域后,上述企業依靠此前的產業化基礎,也必然在北斗三號芯片市場推廣應用走在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