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科學院“熱帶西太平洋海洋系統物質能量交換及其影響”海洋先導專項支持,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主持,聯合中國科學院海洋所共同研制的深海科考型遙控潛水器(ROV)完成首次深海試驗,順利停靠惠州碼頭。
①深海科考型ROV布放工作場景。
②深海科考型ROV回收工作場景。
③深海科考型ROV在海底插國旗、采集沉積物樣品和布放標志物。
④團隊合影。
深海科考型ROV是我國首臺自主研制的6000米ROV裝備,可近海底長期開展海洋環境調查、生物多樣性調查、新物種發現、基因獲取、深海極端環境原位探測和深海礦產資源調查等深海科考工作,為我國深海科學研究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撐。
在為期12天的海試中,深海科考型ROV完成了7個潛次試驗,其中,完成2個6000米級潛次,最大下潛深度達到5611米,創我國ROV下潛的最深紀錄,全面驗證了整機系統的功能和主要性能指標。深海科考型ROV利用自主研發的深海機械手和個性化科考工具,在海底布放了標志物,并進行了采水、底棲生物觀察、生物和巖石采集等科考工作,圓滿完成首次深海試驗任務。
深海科考型ROV系統的成功研制,填補了我國6000米級深海ROV空白,使我國跨入美國、日本、法國等世界上少數擁有6000米級ROV的國家行列。深海科考型ROV是我國繼7000米“蛟龍號”和6000米“潛龍一號”之后的又一標志性深海裝備,同時也標志著我國深海科考能力又邁上了新的臺階。
據悉,深海科考型ROV將于近期結合專項深海熱液和冷泉探測等科學需求繼續開展試驗性應用,并將挑戰更大下潛深度。(中國科學報)
本站內容除特別聲明的原創文章之外,轉載內容只為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權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聯系確認版權者。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聯系電話:010-82306118;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