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霸屏”投入百億元“搏殺”
視頻網站如何盈利
優酷、愛奇藝、騰訊近日陸續發布2018年新片戰略,或豪擲百億或豪言“投入無上限”。但一個不容忽視的現實是,與龐大投入和流量形成反差的是視頻網站自身所面對的盈利難題。隨著視頻網站三強之爭加劇,在版權內容采購之外,由互聯網主導的內容產業成為勝出的關鍵。
據骨朵網絡影視近期公布的《2017年Q1-Q3網絡劇市場分析》報告顯示,今年Q1-Q3,全網的網絡劇數量為251部,具體到各個平臺,愛奇藝、騰訊視頻、優酷三大視頻平臺仍然占據市場大部分份額。今年最熱的網絡劇如《白夜追兇》、《使徒行者2》等也大部分源于這三大平臺。在總體數量上,數據顯示,愛奇藝、騰訊視頻、優酷的獨播網絡劇數量占比高達82.1%。
視頻網站上演“三國殺”
獨播網劇的分布狀況在很大程度代表了目前各家視頻網站的生存發展境況。業內分析認為,目前視頻網站行業馬太效應愈加顯著,頭部市場牢牢被愛奇藝、優酷和騰訊視頻占據,三足鼎立局面已經形成。
三巨頭占據大部分市場份額背后是BAT雄厚的財力支持。在扶持愛奇藝方面,百度也可謂“下了血本”。今年7月28日,百度發布的2017財年第二季度未經審計財報顯示,第二季度內容成本繼續擴大為31.12億元人民幣,占總收入的14.9%,去年同期為9.3%,而這個增幅主要是由于愛奇藝的內容成本增長造成的。視頻在騰訊規劃中的戰略地位一度超過微信。2014年初騰訊財報中,騰訊視頻超越微信排在“大力投資的若干具戰略性的長期項目”首位。而阿里巴巴文化娛樂集團董事長兼CEO俞永福也表示未來阿里對視頻內容產業的投入只會上升,不會下降。
資本加注“賽道”
截至去年底,全國備案上線的網劇已達4430部,在線視頻市場規模609億,同比增長56%。而2008年,網絡劇數量僅為5部。網劇之所以能數量爆發、制作日益精良,第一驅動力就是資本。騰訊、優酷等視頻網站加碼自制劇,慈文傳媒、華策影視等A股上市企業,紛紛轉投網絡劇。與此同時,網絡劇制作成本水漲船高。早期如《萬萬沒想到》等單集成本只有幾萬元的迷你劇早已不見蹤跡,取而代之的是千萬甚至上億級別的精品網劇。
風口中的網絡劇,吸引了大量影視圈金牌導演和制片人。馮小剛、王晶、管虎、韓三平等紛紛公布了涉足網絡劇的計劃。傳統的影視人員加盟,會在制作方面帶來更多突破,技法上也更加嫻熟。
阿里巴巴文化娛樂集團董事長兼CEO俞永福剛表示對內容投入“不設上限”。話音剛落,愛奇藝宣布明年上線超200部劇。騰訊視頻也在近日對外公布了騰訊視頻2018年自制和版權大劇陣容,覆蓋古裝玄幻、都市愛情、青春校園、熱血懸疑等各類題材,并在動漫、電影、紀錄片等方面全面發力。這意味著明年的競爭將更為激烈。
分析:視頻網站或明年“轉虧為贏”
盡管目前視頻網站流量可觀,但難掩各家瘋狂買進獨家版權資源的背后,視頻網站常年處于巨額虧損的經營狀態的尷尬。
根據愛奇藝披露的數據,從2013年到2016年,愛奇藝的虧損超過70億元,虧損額從2013年的7.43億元擴大到2016年的27.65億元。對于優酷來說,據其私有化之前的最后一份財報顯示,優酷土豆2015年第三季度凈虧損為4.356億元,上年同期的凈虧損為1.976億元。8月17日,阿里公布的2018財年第一季度(2017年4月1日~6月30日)業績顯示,數字媒體和娛樂業務增速相比大幅下降,虧損主要是因為優酷土豆內容購買成本的增加,這部分業務運營虧損為33.88億元。
騰訊視頻情況同樣不容樂觀,在2017年8月16日2017財年第二季財報和中期業績發布后,騰訊總裁劉熾平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承認:“在線視頻業務恐怕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實現收支平衡。”
中央財經大學文化經濟研究院院長魏鵬舉指出,無論是網絡劇、網絡大電影還是網絡綜藝,近年來都取得了快速的發展,然而對于資本方來說,想要在網生內容市場獲取更大的收益,短期內靠數量賺快錢的方式并不可取,以精品內容抓住觀眾,才是贏得長遠收益的最佳方式。
也有業內人士認為,視頻網站將會在2019年“轉虧為贏”。理由是在經過前兩年的醞釀之后,網絡自制節目可能會在今、明兩年集中爆發。(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