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標識碼: A
DOI:10.16157/j.issn.0258-7998.170462
中文引用格式: 孟彥京,賈娟娟,馬匯海,等. 電動教練車的雙電源協同控制方法研究[J].電子技術應用,2017,43(10):145-148.
英文引用格式: Meng Yanjing,Jia Juanjuan,Ma Huihai,et al. Research on the method of cooperative control for learner-drive vehicle with double-power[J].Application of Electronic Technique,2017,43(10):145-148.
0 引言
將教練車的發動機更換為電動機,其他結構不變使之成為一種電動教練車,實現節能減排。但教練車工作狀態頻繁切換,導致負載功率寬范圍變化,蓄電池要滿足負載需求,其電流就必須具有寬范圍變化的能力,為了不影響電池壽命,瞬時大電流放電又是不被允許的,因此產生了矛盾。
現有的教練車均采用鉛酸或鋰離子動力電池進行驅動,無法同時滿足教練車對蓄電池的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較長循環壽命、較好經濟性的要求[1-3]。且經實驗發現大電流放電嚴重影響鉛酸動力電池的可放出容量,即存在“放不出來”現象。
針對以上問題,本文擬選用較經濟的鉛酸電池,采用與動力電池特性互補的起動電池來“削峰”,即利用雙電源協同驅動電機。起動電池提供電機峰值功率,且滿足一定時間峰值助推力需要的能量,在保證整車動力性能的前提下,使動力電池輸出功率盡可能保持恒定或平滑,避免了大電流放電對其的損壞,延長了動力電池的使用壽命,增加了教練車的續航時間。
1 系統方案設計
雙電源協同驅動系統中起動電池能量密度小,在釋能過程中電壓下降較快[4-5],當其電壓小于動力電池電壓時,由于電勢差的存在無法及時對系統需要的大功率做出補償。因此,選用的起動電池組端電壓應大于動力電池組端電壓,再通過DC/DC變換器實現端電壓的自動匹配,保證起動電池能隨時補充負載需要的大電流,電路設計原理圖如圖1所示。
圖中,Ed、Es分別為動力電池、起動電池的開路電壓,Rd、Rs分別為動力電池、起動電池的內阻。起動電池經VF2、VD3、L1組成的Buck變換器與動力電池并聯,虛線框內為逆變器自帶電路,其中C1、R為教練車等效負載,R1與VF1構成等效負載中電容的預充電電路,VD1、VD2為防反充二極管,起到防止兩電池之間相互充電的作用。
2 系統控制方案
2.1 功率調配控制
教練車工作狀態多變,負載電流變化范圍大[6]。當負載電流超過動力電池的最佳放電電流時,為避免動力電池大電流放電受到損壞,以起動電池作為“峰值”補充電源,使動力電池所提供電流維持在最佳放電電流范圍內。對教練車中關鍵部分能量源起到管理和保護作用。設I1為動力電池電流,I2為負載需求電流,I3為起動電池電流,Iset為動力電池可接受最佳放電電流,則工作狀態分為兩種模式:
(1)若I2-Iset≤0,則I1≈I2,I3≈0。即負載所需電流I2在動力電池可接受的最佳放電電流范圍內,幾乎全部由動力電池提供。
(2)若I2-Iset>0,則I1=Iset,I3=I2-Iset。即負載所需電流I2超出動力電池可接受最佳放電電流范圍,則動力電池的放電電流基本維持為Iset,剩余部分由起動電池供給。
兩種工作模式中,開關管VF2都處于調節狀態。第一種模式下,輸出較小的占空比控制VF2,使起動電池只提供很小的電流,目的是使起動電池始終處于動態預備狀態,防止其在負載突變時,無法快速對大電流進行補充;第二種模式下,系統采樣負載電流I2,與給定電流Iset做差得到誤差值,經比例(P)調節后輸出占空比信號,控制VF2的通斷來對起動電池需補充的電流進行調節,控制框圖如圖2所示。
2.2 容量平衡控制
鉛酸動力電池相關參數標準規定,最佳放電率為0.1 C~0.2 C[7],本系統中Iset在0.1 C~0.2 C范圍內調節都是合理的,將Iset初始值設置為0.15 C,方便控制。為使動力電池所能持續放電的時間內,起動電池的電量也基本放完,用安時積分法檢測兩個電池的“荷電狀態”(State of Charge,SOC),比較后對Iset進行調節,設SOC1、SOC2分別為動力、起動電池的荷電狀態,控制思路為:
(1)當SOC1>SOC2,提高Iset的設置值,使動力電池多提供能量,SOC1降低,直到與SOC2值接近。
(2)當SOC1<SOC2,降低Iset的設置值,使起動電池多提供能量,SOC2降低,直到與SOC1值接近。
鉛酸蓄電池放電深度在30%~90%范圍內時具有較長壽命且在其生命周期內放出較多容量[8],將蓄電池最低SOC設置為30%,當起動與動力電池中任意一個容量降低到30%時,放電結束,需給蓄電池充電。系統容量平衡控制流程圖如圖3所示。
3 系統參數設計
3.1 電池選型
已改裝的電動教練車所配電機的額定電壓為48VAC,考慮到電池的性價比和車輛使用情況,選用型號為6-DG-120B的6節12 V的鉛酸動力蓄電池串聯使用,其額定容量為105 Ah。經測量電動教練車運行過程中負載所需電流參數如表1所示。
由表1可以看出,車輛在起步、轉彎和加速狀況下電池需大電流放電,將動力電池工作中的電流平均為15 A,則動力電池可持續工作時間為:
105 Ah×0.7÷15 A=4.9 h
為滿足學員一天的練車要求,教練車電源提供能量的時間應達到5.5小時左右,將起動電池工作中的電流平均為35 A,則所選起動電池額定容量應為:
0.6 h×35 A÷0.7=30 Ah
選取型號為6-QWLZ-36的7節起動電池串聯,對系統大電流進行補充,其額定電壓為12 V,額定容量為36 Ah,起動電流達280 A,滿足系統要求。
3.2 系統設計中L1、C2的參數計算與選擇
起動電池端連接Buck變換器,輸入電壓為70 V~96.6 V,由表1可知系統負載最大需求電流為60 A,除去動力電池提供的,起動電池應補充40 A左右的電流,將其輸出電流最大值定為45 A,開關頻率為5 kHz,對于Buck變換器按最大輸入電壓(96.6 V)計算電感,過程如下:
設負載突變瞬間,允許動力電池電流波動5 A,動力電池內阻為0.06 Ω,則輸出紋波電壓為:
ΔU=0.06 Ω×5 A=0.3 V
假設輸出紋波電壓的大部分分量由電容的ESR(Rc)產生,可以選擇電容使得ESR滿足紋波電壓要求,則有:
Rc=ΔU/(Iload-Id)=0.3 V/(60 A-25 A)=0.008 6 Ω
由經典ESR/電容值關系:RcC0=50×10-6 ΩF,計算得到C0=5.8×10-3 F。
此電容由兩部分組成,分別為電機控制器內部電容C1和Buck變換器并聯電容C2,本教練車電機控制器中電容C1為14個180 μF電解電容并聯,總容量為2.52×10-3 F,
則Buck變換器并聯電容C2容量為2.28×10-3 F,其最高工作電壓在83 V左右,選用7個容量為330 μF,ESR為20 mΩ、耐壓值為160 V的電解電容并聯,降額51.8%使用,滿足設計要求。
4 仿真與結果分析
為驗證本設計的合理和有效性,利用MATLAB軟件搭建了系統的仿真模型,如圖4所示。
仿真模型中的器件參數設置如下:
動力電池:內阻0.06 Ω,額定電壓72 V,額定容量105 Ah;起動電池:內阻0.01 Ω,額定電壓84 V,額定容量36 Ah;
L2電感量為8×10-5 H,C2容量為2.3×10-3 F;電阻R2、R3、R4來模擬電動車負載,由給定信號G2、G2來控制VF1、VF2的通斷,當VF1、VF2依次閉合,系統負載逐漸增大。仿真結果如圖5所示。
圖中Vc1、Vc2分別為電容器C1、C2的端電壓,i2為負載需求電流、i1為動力電池所提供電流、i3為起動電池所提供電流。由圖可以看出,0~0.15 s內,電容器C1端電壓升高,處于充電狀態,而電容器C2在起動電池作用下逐漸被充滿;0.2 s時負載接入,系統開始工作,0.2 s~0.5 s內,負載所需的電流較小,僅為14 A,小于Iset設置值,此階段動力電池幾乎提供了負載所需的全部能量;0.5 s時負載突變,需求功率增大,所需電流增加到34 A,大于Iset的設置值,此時動力電池提供了15 A電流,起動電池提供19 A電流;1 s時負載再次突變,所需電流增加到60 A,動力電池仍提供15 A電流,起動電池提供剩余電流。
因仿真時間較短,電源SOC變化不明顯,無法看出容量平衡控制效果,采用信號發生器給定變化的SOC1、SOC2信號進行模擬,仿真模型如圖6。
模擬中Iset初始設置值為16 A,間隔時間設置為0.5 s,圖7為模擬仿真波形,由圖可以看出,在1.5 s、2 s時,Iset值均增加了2 A,觀察SOC1、SOC2的變化發現在1.5 s、2 s時SOC1、SOC2的關系滿足SOC1>SOC2,|SOC1-SOC2|=a,a>10%且有增大趨勢,為使SOC1、SOC2接近,提高了Iset的設定值,讓動力電池多提供能量,在2.5 s時,也滿足此關系,但Iset已增加到動力電池最佳放電電流的閾值,則不再增加,在4.5 s、5 s時,Iset值均減少了2 A,此時SOC1、SOC2的關系滿足SOC1<SOC2,|SOC2-SOC1|=a,a>10%且有增大趨勢,為使SOC1、SOC2接近,減小了Iset的設定值,讓起動電池多提供能量,仿真結果與控制策略一致,驗證了方案的可行性與正確性。
5 結語
改進后的電源系統具有以下特點:
(1)在負載突變的情況下可及時調整工作模式,使動力電池輸出功率盡可能保持恒定或平滑,通過起動電池來滿足系統峰值功率需求;
(2)連接起動電池的Buck變換器始終處于工作狀態,通過改變占空比控制起動電池輸出電流的大小,使起動電池可根據負載需求快速補充電流;
(3)通過比較兩個電池的SOC,根據控制策略改變Iset的設置值,達到平衡兩個電池SOC的目的,使兩個電池電量基本同時放完。
本設計充分發揮了兩種電池的性能優勢,通過控制對雙電源輸出功率進行管理和調配,保護了動力電池,延長其使用壽命,具有一定的實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王福鸞,杜軍,裴金海.全球鋰電池市場狀況和應用發展綜述[J].電源技術,2014(3):564-568.
[2] 許曉雄,邱志軍,官亦標,等.全固態鋰電池技術的研究現狀與展望[J].儲能科學與技術,2013(4):331-341.
[3] 馬永泉,劉孝偉,陳體銜,等.新能源汽車用鉛酸蓄電池探究[J].蓄電池,2011(3):99-103.
[4] 呂偉鵬.電動車控制器用新型輔助電源設計[J].電源技術,2012(12):1915-1917.
[5] 王云財,李嵐.電動車控制器用兩種輔助電源的分析比較[J].通信電源技術,2016(5):13-15.
[6] 劉祖超,張加勝,肖喜鵬,等.基于變頻器的新型預充電電路的研究[J].電測與儀表,2015(2);95-98,122.
[7] 鄭茂俊.通訊用鉛酸蓄電池優化維護及修復方法研究[D].西安: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4.
[8] 郝曉紅,欽建峰,王金都,等.新能源系統儲能用鉛酸電池使用壽命的影響因素分析[J].能源工程,2012(4):10-14.
作者信息:
孟彥京,賈娟娟,馬匯海,吳 輝
(陜西科技大學 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陜西 西安71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