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6~17日,“中國集成電路設計業2017年會暨北京集成電路產業創新發展高峰論壇”(ICCAD2017)于北京成功舉辦。來自全球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百余家頂尖IC(集成電路)企業展示了各自最新的產品與技術。
本次年會以“創新驅動,引領發展”為主題,深入探討集成電路產業,特別是集成電路設計業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提升創新能力,增強中國集成電路產業鏈的綜合能力,滿足市場需求,以更好的提升國際競爭力。
近年來,我國半導體產業風起云涌,熱度空前。放眼2018,我IC產業的熱點和驅動力是什么?砥礪前行的本土半導體產業突破點在哪里?來自業內10余家重磅廠商的代表紛紛給出了自己的解讀。
對2018年中國半導體產業有何展望,會有什么實現的市場應用熱點來驅動中國的IC產業?
Synopsys全球副總裁及亞太總裁林榮堅:我覺得中國從2017年-2018年有兩個題目比較吸引人,一個是廣泛的AI的應用——人工智能,另外一個是汽車領域,最近這兩年有很多應用,我認為在這兩個領域將會有很大的機會。
Synopsys全球副總裁及亞太總裁林榮堅
VeriSilicon董事長兼總裁戴偉民:2018年監控、AI領域將有很好的發展。AI的不斷發展將催生對終端應用的需求;監控的需求主要來自安全領域以及無人設備的應用。此外,電動車領域也存在很大機會。
VeriSilicon董事長兼總裁戴偉民
臺積電(南京)有限公司總經理羅鎮球:除了移動計算之外,現在高速計算,IOT、汽車電子,這是我們看到不管在中國或者是在全世界都是會發展很快的,未來這三個應用上中國跟別的國家地區是同時起跑,甚至還占有一些優勢,因為我們有廣大的市場。IC沒有三五年不會有結果的,我們已經看到大勢,IOT、汽車電子、安防,跟世界一起起跑,三五年之后肯定有不同的結果。
臺積電(南京)有限公司總經理羅鎮球
Kilopass亞洲區銷售副總裁Lee Chu:在通訊領域方面中國已經開始采取領導者的角色,定5G的標準,把通訊跟IOT結合起來會是很大的市場。現在在終端要做很多計算,所以對整個半導體、存儲器、記憶體、處理器都有很大需求,再加上安全的要求整個算在一起,也是很大的市場,這不只是說一般的IOT,像汽車基本也是IOT的一個部分,這整個產業會帶起來,中國會是領導的地位,把通訊加在一起。
Kilopass亞洲區銷售副總裁Lee Chu
Cadence中國區總經理徐昀:我們看到的,大概后面幾年會關注的幾個重點,第一個是AI方向。還有物聯網包括工業物聯網,工業物聯網可能會有更好的應用空間。還有汽車電子,汽車電子,智能汽車概念在國內非常熱門,我們也看到非常多的現實的機會在,所以我們也是做了相應的布局。這也是得益于我們在國際上的一些經驗,一些先進的智能汽車的制造商跟我們有非常廣泛的合作和我們之前有很多共同的項目。
摩爾精英CEO張競揚:對2018年國產芯片替代化,除了芯片生產、制造、設備、材料需求繼續高速成長,目前國內資產大概15%左右,未來很快會提升到20%或者更高的水平線。
至于看好新的應用方向除了大家普遍看好的汽車、AI等領域外,我很看好一些小的點上的智能硬件和可穿戴設備,這些點會帶來細分的芯片需求。第二是一些系統廠商現在開始追求自己核心的芯片的自主可控,供應鏈的安全和穩定,這也是我們看到很多系統廠商會殺進芯片。最后想分享的是我們做芯片的公司也在變化,現在一些芯片公司模式在發生變化,整個公司核心是芯片,但是背后產品是系統,是直接面向消費者,面向終端市場的計算能力的發生。這種應用可能出貨量不是特別大,但是它會給半導體產業帶來很多新的思路和方向。
芯動科技產品總監何穎:我們是一家做IP的公司,站在我們角度也看到市場比較熱門的趨勢,尤其在數據加密產業。在數字加密方向除了熱門應用,背后還有技術值得關注,比方區塊鏈,相信國家也應該把一些資源在開始研究了。作為IP廠商我們也愿意配合廠商做這方面的技術研究,區塊鏈產業還屬于目前不是很主流的產業,但是它有很多的優勢,其背后的技術基礎有很多可以吸收和應用的,可以用在我們金融領域,甚至安全加密領域,這方面都會有很多發展。
第二點,我們也注意到國家也花很多力氣,我們也有很多的客戶往加密領域做國家安全方面的芯片,這方面因為產業比較特殊,我們不合適拿國外的芯片或者國外IP做我們自己的加密芯片,因為這本身就有安全隱患,這方面我們也注意到這個特點,我們在這方面加大一些投入和研發,我們是想用國產的IP做國產芯片用在國產安全加密領域,這是我們想提出的一點。
中國半導體最近幾年確實取得了快速發展,展望未來發展,中國本土IC廠商在哪些領域有望率先達到或者趕超國際領先水平?
徐昀:本土IC設計公司都是在練內力,腳踏實地好好把主業做得更加好。如果在說在目前產業形式當中,看到哪些行業方向是非常有機會,大家的觀察都應該類似。
首先有一個數據大家可以參考一下,整個AI領域中國是在全球第二大AI經濟體,有三個方面:一個是投資,一個是公司數目,還有擁有專利數目,我們都是在占全球第二,而且比第三領先非常多。 此外之前我們行業一直在提倡的一個自主可控方向,在這個領域里面中國本土企業的機會也非常多,如果看自主可控有很多概念是聯合在一起的,比如人工智能、圖像識別、安防方面都是聯合在一起的。我們國內在系統方向上是有很多優勢的,怎么樣能夠好好利用我們在系統上的優勢來發展我們芯片領域,我覺得也是我們往下走的對大家的指導。看我們國內還是有一些比如計算方面,也是有相當的優勢,整體來看我們還是非常看好IC行業在中國的發展。幾個方向也是天時地利人和,天時是國家的投資,地利基本產業鏈形成了,人和是行業對發展的熱情非常高漲,人才培養也越來越多,這也是Cadence致力于在中國市場耕耘的方向。
Cadence中國區總經理徐昀
HLMC副總裁舒奇:第一個我覺得中國企業現在隨著整個產業的發展,積累了不少的經驗,發展出新的東西應該有技術積累,我也確實看到一些公司發展起來的時候就開始走到非常前面去了,現在隨著中國IC設計和整個大環境的情況下,確實有很多非常不錯的技術開始領先。這些技術在這些新的領域,就會具備優勢。因為在這些比較成熟的領域里你要想超越這個門檻是蠻高的,也不容易。芯片設計領域,在一些新興的企業,在一些機器人、無人機、人臉識別等等很多應用方面是公平的,大家在同樣起跑線上,如果你掌握一定的技術,路走對了你就出來了。
HLMC副總裁舒奇
張競揚:趕超真的蠻難的,畢竟我們起步比歐美晚了很多年,他們已經在耕耘了很多年的市場,存儲器、CPU等通用芯片我們短期之內很難超越。但我們也確實有優勢,近水樓臺先得月,在一些特定的應用領域本土企業有很大的優勢。在一些數量不大,但有特定應用需求的領域,將有很大機會。
摩爾精英CEO張競揚
何穎:我分享一個例子,也是我們從客戶角度看到的。比方說現在講中國新四大發明:支付寶、共享單車,目前共享單車發展比世界任何國家都好,現在用的芯片還是國外的解決方案,這方面其實是有公司做的,IOT十年前我們已經開始布局了,國外市場也在做,但是像這樣的智能應用方面我們已經做到了比國外更加領先,現在很多公司做小型化的智能芯片,只要有市場、有應用,我們這方面能夠趕超國外先進的公司和技術。
芯動科技產品總監何穎
林榮堅:從中國整個市場的容量,以及應用的廣度,我還是非常看好有關AI相應的應用,分為幾類:一類AI芯片包括AI IP,另外一個AI的應用,這兩點相輔相成的。在中國接下來2018年甚至未來幾年會是很大的增長。中國的汽車在全世界量是最大的,而且中國在整個相應的AI技術發展很快,并沒有落后先進國家。有市場加上技術的話,過去移動是占到后半程,因為比較晚,現在中國有更大應用的發生,可以帶動更多技術的發展。
戴偉民:我覺得有兩個紅利大家要看到,一個是資本紅利,還有一個制造紅利。實際上我就認為設計公司應該機會不錯。我們設計能力,這叫投資,設計公司今后年大家看到的紅利是很大的。接下來的紅利是人才紅利,國家對于集成電路產業的支持能夠吸引更多人才。
羅鎮球:國內現在如果純粹做新初創的公司做產品應用,大概在全球聽得到要做的產品在中國都有這樣的公司,全球每一個禮拜都多一個新的客戶,中國占的比例相當高,我們大概在中國一直不斷有新的公司跟我們接觸,它做的產品也是各式各樣,這就是我講的有激情,你會追逐比較長遠,有理想的東西。所以我現在看到比較實力,又有激情,又有錢的比較早起來都是消費類的東西。消費類的涵蓋面挺廣的,安防算消費類,這是很大的熱點,AI也是一方面。
AI大家在媒體上看得比較多,安防監控、攝像頭這塊比較多,中國積累了十幾年的技術慢慢在出來,現在就差產業化。國內很多產業化的能力和產業化要具備的知識跟經驗不夠,這可能是下一步大家要想辦法加強,讓產品能夠產業化。
Lee Chu:產業化必須要合作,這在國內大家還是競爭的角色,這個平臺搭不夠多,或者互相資源交流或者配合力道還不夠,資源沒辦法結合在一起。還有我看到微處理器和傳感器很大的市場,看怎么結合在一起,以我們陸續接觸的客人,這也是一個新的領域。AI我們不在話下,因為比較大的宏觀的,比較高端的技術,可是一般在應用方面消費性的產品不見得都是走高端,很多是30歐元的,存儲體+傳感器結合在一起,這市場非常大,往下也會越來越多。
后記:受訪的10余家廠商來自EDA、IP、OEM、芯片設計等不同領域,基本涵蓋了IC產業鏈的各環節,從各位受訪嘉賓的分享可見,大家對行業熱點的認同進本大同小異,人工智能和汽車領域成為業內共同的發展熱點。另外,IC產業向系統層面演進的趨勢也日趨明顯,IC產業鏈從設計到制造相關各環節的融合也越來越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