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遠程醫療其實大多數朋友并不陌生,所謂遠程醫療是通過計算機技術、遙感、遙測、遙控等多重技術為依托,充分發揮中心城市的大型醫院和專業型醫院的設備優勢,對于醫療條件較差地區的病人進行遠距離診斷的技術。遠程醫療在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可以說是一個已經發展多年的產業,但是對于中國來說還是較為陌生的發展方式。
根據最新的新聞,11月7日,美國眾議院投票通過《退伍軍人E-Health和遠程醫療支持(VETS)法,2017》,該法案將允許退伍軍人醫療系統內的醫生跨州實施遠程醫療。這是繼CMS宣布醫保覆蓋面向C端患者的跨州遠程診療服務后,又一個重磅政策,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遠程醫療以及其在中國的發展機遇。
一、遠程醫療體系的崛起
說到遠程技術,幾乎所有人第一時間都會想到互聯網,想到手機等移動智能設備。然而我們這里說的遠程遠比互聯網、移動網絡更為久遠。早在上個世紀50年代末期,美國人開始使用雙向電視系統,僅僅是這樣的一個應用就被美國學者Wittson采用運用于醫療產業。幾乎同年,美國學者Jutra就創立了遠程放射醫學。至此,遠程醫療的大門就展開了,科學家們不斷地將通訊和電子技術應用于醫學領域,于是就出現了“Telemedicine”這一詞匯,而這個詞匯就是遠程醫療。
在上個世紀60年代一直到80年代,由于信息傳遞技術尚不夠發達,遠程醫療一直都處于一個緩慢發展的時期,更多時候是一種概念上的醫療方式,沒有很大規模的應用。到了80年代后期,隨著現代通信技術的不斷提高,借助衛星、互聯網進行遠程數據傳輸成為了可能,于是大量的學校和企業加入了遠程醫療的發展行列,在美國喬治亞州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教育醫學系統(CSAMS),這個系統通過有線、無線和衛星通信的活動,進行醫療的服務。
進入21世紀之后,遠程醫療不斷地小型化,走入家庭和社區。通過互聯網、移動互聯網、云計算、物聯網等多充技術,逐漸出現了遠程血壓儀、遠程心電儀、遠程胎心儀,而遠程醫療的發展也開始從救治向預防和康復全面延伸,而著名的互聯網企業谷歌也成為遠程醫療領域特別是視頻就診領域的先驅,在美國、加拿大等國家,很多治療都是通過遠程開始進行。
相比于國際遠程醫療的發達,國內的遠程醫療尚處于一個發展階段,但是正是這種發展階段給資本帶來了很多良機。
二、遠程醫療的國內機遇
與美國相似,中國的幅員更加遼闊,并且中國的醫療資源分配不均現象比美國更加嚴重,頂尖的醫療資源往往集中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而像縣域地區、農村地區的醫療資源相對貧乏,對于醫療的需求巨大。所以,遠程醫療在中國有著較大的市場發展空間。
但是由于中國各地之間的信息傳遞水平的差異,以及缺乏全國聯網和相互認證的醫療診斷體系,所以遠程醫療在中國的發展依然有著較大的困難。不過,借鑒美國的經驗,遠程醫療在中國的發展未來一定會呈現出不斷加速的趨勢,那么有些機遇就值得關注了。
一是遠程專科醫療的機遇。眾所周知,不是所有的患者都能夠適合遠程醫療,但是很多慢性病、專科病卻有著較大的遠程醫療需求,比如說類似于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等常見慢性病,由于患者咨詢需求較大,卻又并不需要每次都去檢測,所以這些病完全可以進行遠程診斷,另一方面類似婦科、心血管科、腫瘤科等科室對于高端專家的需求較大,并且疾病的管理是長期的,在初診、復診、康復需要全流程的管理,所以這些領域是遠程醫療可以發力的重點,資本可以在這些專科領域進行布局。
二是電子病歷及醫療信息的聯網通用。遠程醫療除了診斷之外,對于信息的遠程也是一個較大的發展方向,相比于遠程診斷的難度,遠程信息傳遞的難度更小。在中國的現狀是各家三甲醫院基本上都已經實現了對于醫療體系的信息化,然而由于系統的接口、標準不統一導致了信息化成為了一種孤島,醫院之間互相獨立,信息難以傳遞,然而患者的病歷資料、影像資料的完整性、準確性都會對治療產生著重要的影響,所以發展醫院與醫院之間的信息聯網通用也是一個非常有價值的發展領域。
三是遠程處方藥的發展。之前,中國的藥店曾經經歷過處方藥隨意銷售的時代,隨著監管的日益從嚴,很多處方藥難以隨意購買,但是患者的需求卻是長期存在的,通過遠程醫療可以解決電子處方,處方藥銷售乃至于常見藥開藥的難題,這種處方院外化的解決方式,可以將醫生和藥店的關系逐漸緊密起來,從而在便利患者購藥的同時,也會給醫生和藥店帶來更多的便捷。
四是遠程支付的問題。中國現階段醫保體系已經逐漸建立,但是醫保的適用范圍依然較小,這個較小的適用范圍給大家的日常使用帶來了較大的障礙,尤其是支付領域,醫保卡的聯網通用就顯得至關重要,如果能夠在移動支付領域將原先的醫保卡聯網化,甚至移動化,將會在促進醫療的同時給產業帶來巨大的良機。
遠程醫療看上去是很高科技的產品,但是實際上在現實中落地的點卻有很多,缺的是一個平衡各方利益的商業模式,以及足夠有資源的資本投資。遠程醫療一片欣欣向榮,值得更多資本方的關注與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