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印度《經濟時報》12月7日報道,截至2017年3月,小米在印度的財政年度轉虧為盈,銷售額增長了7倍,表明了低價高性能的中國手機在印度的受歡迎程度。
據報道,小米在印度的銷售額激增696%至837.93億盧比(人民幣約85.8億元),2017財年凈利潤為163.9億盧比(人民幣約16.8億元),在印度排名第三。而一年前,它的收入為1046.2億盧比(人民幣約106.8億元),凈虧損46.9億盧比(人民幣約4.8億元)。
印度是小米繼中國之后的第二大市場,據市場調研公司的數據,第三季度小米在印度的出貨量趕上了印度市場領導者三星的出貨量。
小米在其監管文件中表示,整個收入是通過銷售手機、配件、備件和服務產生的,并預計公司在本財年的業績將有所改善。
事實上,小米和OPPO在印度的銷售額增加了20多億美元,與去年同比增長了754%,達到了7,974.3億盧比(人民幣約816.6億元)。上財年,兩家公司的業績均超過了印度最大的兩家本土手機制造商Micromax和Intex,以及日本最大的電子制造商索尼印度(Sony India),凸顯了中國企業在電子領域日益增長的影響力。
小米早前表示,去年在印度的業務營收為10億美元,而今年將增加一倍以上。
一位高管表示,盡管小米在上個財年的表現不太理想,仍反映了小米在印度品牌建立所掀起的熱潮。他表示,如今一些小米手機的需求量已經超過了供應量,而線下商店的所有供給也會立即售罄。
調研公司Counterpoint Research的副總監塔朗·帕薩科(Tarun Pathak)表示,上個財年小米收入增長的一部分是以犧牲競爭為代價的,但通過消費者升級,小米獲得了在6000-10000盧比之間定價的優勢。研究人員估計,小米今年的銷量將增長3.5倍。塔朗也表示小米需要注意在實體零售業擴張帶來的困難和挑戰,但這一擴張也將對小米的業績有進一步幫助。
根據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數據,截至今年9月,與上年同期的33%相比,中國企業控制了印度智能手機市場的一半以上的份額,而印度本土品牌的份額從同期的33%縮小到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