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局近日發布了《關于建立市場環境監測評價機制引導光伏產業健康有序發展的通知》。其中明確了光伏市場情況科學監測評價體系。評價結果分為綠色、橙色和紅色三個等級。監測評價對象為普通光伏電站和領跑基地項目,不含光伏扶貧村級電站和分布式光伏系統。
光伏裝機容量排名世界第一的中國,開始重視對光伏發電市場環境的監測。國家能源局印發了《關于建立市場環境監測評價機制引導光伏產業健康有序發展的通知》,旨在推動光伏發電建設運營環境不斷優化,引導企業理性投資,促進光伏產業健康有序發展。一時間,伴隨今年前三季度可再生能源消納狀況轉好而暫時偃旗息鼓的棄光限電問題,再度成為了社會關注的焦點。
光伏發電市場環境監測評價對象為普通光伏電站和領跑基地項目,不含光伏扶貧村級電站和分布式光伏系統。監測評價體系將采取綜合評價與約束性指標判定相結合的方式。綜合評價由各項競爭力評價指標和風險評價指標進行評分加總,兩類指標的權重均等,全方位對各個地區的普通地面電站和領跑者項目進行監測評價。
國家能源局按省級行政區域開展光伏發電市場環境監測評價工作。其中,競爭力評價指標包括土地條件、地方政府服務、電網企業服務、國家度電補貼強度、競爭性配置項目補貼平均降幅和地方政府補貼力度等六項指標。國家能源局有關負責人表示,監測評價結果是國家調整完善光伏行業管理政策、引導太陽能資源有序開發的重要依據。
棄光程度將作為評價光伏市場環境的重要標準之一,對于地區年度指導規模的下達產生決定性影響。對于存在多個光伏發電標桿上網電價資源區的省級行政區域,按資源區分別進行評價。據了解,該評價體系統籌考慮各地區開發市場環境和投資運營風險,由競爭力和風險兩類評價指標組成,評價結果分為綠色、橙色和紅色3個等級。其中,綠色表示市場環境較好,橙色表示市場環境一般。
通知規定,評價結果為紅色的地區,能源局原則上在發布監測評價結果的當年暫不下達其年度新增建設規模(國家已明確的特高壓外送通道配套建設的新能源基地除外)。業內認為,國家實施的政策都以促進光伏發電技術進步、產業升級、市場應用和度電成本下降為目的。通過政策促進和規范要求,將全面加速企業技術升級,以促進應用端度電成本下降。
至此,“嚴格控制棄光嚴重地區的光伏發電新增建設規模”,終于獲得明確制度保障,成為了戴在光伏企業頭上的一頂緊箍咒。通知還提出,定期發布監測評價結果。監測評價采取分析全省統計資料和抽樣調查光伏發電企業相結合的方式開展。此后,光伏發電市場環境監測評價具體工作將由國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中心負責,按季度統計發布動態監測數據,由國家能源局每年一季度發布上年度監測評價結果。
實際上,截至目前,浙江、山東等省已出臺相關措施,對本地區光伏建設指標進行調整,收緊行業發展門檻。在一系列的“明確”、“加強”、“考核”之下,相信我國光伏行業會向著更為理性、有序的方向不斷前進。同時,補貼下調、光伏平價上網是必然趨勢,擁有高效技術促進光伏發電系統度電成本下降的企業將會逐漸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