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發電產業在2017年獲得了不少重大技術突破,市場處于加速發展階段。縱觀整個光伏產業,分布式光伏和上游硅原料市場預計會在2018年脫穎而出,值得密切關注。2018光伏還能拼什么?這三個領域值得關注 2017年12月28日,我國首個承載式光伏高速公路試驗段在濟南建成通車。據稱,這段光伏路面全程1000多米,預計年發電量能達到100萬千瓦時。無獨有偶,首條超薄光伏玻璃智能生產線也在12月29日順利投產,1.5mm光伏玻璃填補世界生產技術空白。
回首2017年,光伏行業在技術上確實有著令人側目的成績。例如天合光能聯合專業機構研發的6英寸全背電極太陽電池,再創發電效率新高;例如晶科能源公開的單晶PERC多柵電池;例如漢能的CIGS薄膜太陽能組件;例如騰暉光伏成功研制了石墨烯晶硅電池。
這些技術突破都來源于我國光伏市場的興盛,已經有研究證實,近年來,全球光伏需求都在顯著地向中國、印度等新興市場轉移。從宏觀角度來看,我國光伏市場發展得益于電力供需清潔化趨勢,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光伏并網發電的成本逐漸降低以及光伏企業競爭力日益增強。
尤其是在“一帶一路”利好下,我國光伏發電技術和設備正在不斷“內擴外延”。根據公開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光伏裝機有望達到50GW的新高度,而就了累計裝機規模而言,我國已經穩坐全球光伏頭把交椅。 按照新能源和光伏產業規劃,未來5年內,該產業還將保持高速增長。其中,分布式光伏和硅原料市場被普遍看好。
盡管光伏電價下調趨勢不可避免,但是業內人士還是認為,暫時還沒有脫離預計,甚至比預期的發展還要好一些。在這樣的背景下,相關板塊雖然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沖擊,但可以看出硅原料板塊卻并沒有“暴風雨”要來的樣子。
2018年,光伏發電裝機整體仍會繼續走高,多晶硅產業值得密切關注。另外,在2017年大火了一把的分布式光伏也不減前沖之勢,有望在2018年再創佳績。
對比當下的分布式光伏發電,專業人士建議,2018年從三個方面關注增效收益。其一就是分布式光伏設計,例如優化組串式逆變器布局,調整組件間距,增強光伏支架抗風能力等等。戶用光伏并網發電利用好每一分光照,遮陽面積要盡量少才能物盡其用。
其二就是在光伏發電設備和光伏發電組件的材料選擇上。一般來說,光伏組件選用要保障功率正常,轉化效率以及售后維護。同時,光伏電站的支架是易損品,注重性價比很重要。另外,在光伏設備之外,光伏零配件也是服務爭奪點之一。
最后在施工方面。戶用光伏電站建設比拼技術,比拼設備,比拼配套組件,還要比拼服務質量。所以施工也是分布式光伏業務進一步提高競爭力的重要內容,從細節抓起,以優質為核心,防止“千里之堤潰于蟻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