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到消費品定制生產、通過大數據實現智能服務,大到改造企業全流程生產運營管理、實現產業轉型升級,如今各行業各領域都少不了工業互聯網的身影。當下,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工業化促進信息化的“兩化融合”,給許多行業都帶來了奇妙的“化學反應”。
由工業和信息化部指導,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和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聯合主辦的“2017工業互聯網峰會”召開。會上,國內外工業互聯網領軍企業分享工業互聯網最佳實踐,全方位展示工業互聯網發展趨勢和解決方案。
工信部部長苗圩在會上指出,加快建設工業互聯網,是深化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打造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的戰略選擇,也是促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新舊動能接續轉換的重要抓手。
苗圩表示,工信部將打造工業互聯網生態系統,并加快工業互聯網在標準化、安全保障、模式創新等方面研發和應用,形成創新鏈、產業鏈、價值鏈和產業生態系統的良性互動。
工業互聯網發展大環境正在加快形成
從德國的“工業4.0”、美國的“先進制造伙伴戰略”到英國的“高價值戰略”,全球主要制造業大國均在積極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工業互聯網已成為主要工業國家搶占國際制造業競爭的制高點、尋求經濟新增長點的共同選擇。近年來,我國也明確提出《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等重大戰略,支持工業互聯網發展。
“工業互聯網為標識解析、IPv6、移動通信等網絡基礎的能力升級發展帶來了新契機,為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應用提供了新的空間,為工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提供了新的動力。”苗圩部長呼吁,廣大企業要抓住線上線下融合共進的機遇,圍繞這些領域加深合作,共同推動工業互聯網研發創新、平臺發展、應用示范和產業的培育,在推動實體經濟振興進程中實現創新發展、轉型升級。
苗圩部長指出,2016年以來,在各方的努力下,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進入快車道,企業積極性和活躍度都在顯著提升,在新型網絡的部署、工業互聯網平臺、工業大數據分析以及安全保障等關鍵領域涌現出一批綜合集成解決方案,形成了一批驗證示范平臺和優秀應用案例。
為利用互聯網創新優勢,打造中國版“工業4.0”,推動工業高效升級,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于2016年初在工信部的指導下成立。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理事長劉多向《中國經濟周刊》介紹,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在去年成立之初,就以打造一個開放、包容的產業聯盟為宗旨,聯盟成員數量從成立之初的143家已上升至309家,其中7%的成員來自境外,目前該聯盟已下設8個工作組和4個特設組。
一年多來,該聯盟在工業互聯網技術研究、標準研制、試驗驗證、產業推廣和國際交流等方面開展了大量工作。
工信部總工程師張峰介紹,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大環境正在加快形成。上海、遼寧等地已經制定發布了工業互聯網發展行動計劃,上海還積極推進工業互聯網試點城市建設。中科院沈陽自動化所、華為、中國電信等龍頭企業,拿出了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解決方案,并在部分領域中得到成功應用。
中國企業如何“突圍”
工業互聯網是通過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從生產流程、物流等多個環節對制造業價值鏈進行優化和再造,形成創新鏈、產業鏈、價值鏈和產業生態系統的良性互動。近年來,一些不甘落后的中國企業,尤其是占據先行者地位的國內企業也開始在平臺和關鍵技術上力爭國際話語權。
COSMO平臺是海爾集團于2016年3月正式發布的支持大規模定制的互聯網架構軟件服務平臺,通過將海爾用戶圈與并聯資源圈的進一步融合,海爾正試圖構建全新的互聯工廠生態系統。據了解,所謂“大規模定制”,就是用戶可以向工廠直接發出請求,讓工廠生產自己想要的個性化產品。通過COSMO將用戶和海爾開放平臺上的內外部資源進行連接,在設計、制造、物流、服務等環節為用戶提供和工廠零距離的解決方案,該流程從頭到尾均為可視化。
海爾智能制造信息總監孫能林向記者介紹,海爾的使命是完成三個連接:連接用戶、連接網際、連接整個生產過程的全流程?!昂柕闹腔酃S不是簡單的制造,而是滿足用戶個性化的需求;智慧家電賣到市場上之后,和背后的工廠還有連接,其產生的數據會反饋回工廠,通過大數據分析用戶的行為習慣幫助用戶更好地使用產品。此外,整個生產的設計、營銷、供應商、物流商、維修商等資源都將被連接?!睂O能林說。
以通信設備為專長切入工業互聯網領域的華為,第一要義則是為用戶提供連接技術。2016年6月,華為與GE共同宣布二者達成戰略合作關系,雙方將基于GE的Predix工業物聯網應用平臺以及華為領先的物聯網網關、網絡控制器、連接管理平臺、大數據計算平臺等信息通信技術及基礎架構進行聯合創新,攜手開發、推廣和交付新型工業數字化和自動化解決方案,并進一步加速基于云化的工業數字化應用的部署及推廣。
對于這場“聯姻”,華為產品與解決方案Marketing與解決方案部副總裁蔣旺成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華為并不是工業互聯網中的“全能將”,與GE的合作勢在必行?!肮I互聯網所涉及的范圍很大,再大的公司也不可能將方方面面都吃下去,一定是每個公司聚焦自己核心能力所在的部分,進行整個產業鏈的合作。”蔣旺成表示,生態建設非常重要,華為在工業互聯網領域的第一核心能力是通信連接,同時也會向上下游延伸,比如芯片和平臺。然而,面向垂直行業的深度加工處理和應用不是華為的強項,華為不可能深入到各行各業去理解數據和業務,而GE有這樣的能力。
阿里巴巴于2009年切入了云服務提供商的行列,正是云服務這個載體的存在,為其實現在工業互聯網的雄心提供了機會。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劉松對記者表示,“阿里在互聯網領域用十幾年時間沉淀了云和大數據這兩種能力,正好都是智能制造和工業互聯網最重要的方面?,F在大家都了解了人工智能中‘通用智能’的技術,能夠在不太懂你專業的情況下依然比你做得更好,比如AlphaGo可以下贏這么多圍棋專業選手?!?/p>
據了解,阿里巴巴與航天云網、三一重工、徐工集團等垂直領域巨頭的合作方式是,阿里提供機器學習、數據模型建模能力,合作伙伴給出專業的行業經驗?!拔覀兲峁┑氖窍鄬νㄓ玫钠脚_和共性的技術,垂直領域還是留給那個領域里最強的人。”劉松說。
此外,樹根互聯、360等企業也分別在連接技術和網絡安全方面進行了諸多探索。值得注意的是,中國企業在關鍵技術上的探索值得稱道,然而在“要么擁有平臺,要么被平臺擁有”的背景下,與直接擁有并向友商開放操作平臺的西門子、GE等國際巨頭相比,中國還有不小差距。
(來源:中國經濟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