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球最大電子產品代工廠,富士康顯然抄了A股IPO的近道:2月1日上報招股書申報稿,2月9日招股書申報稿和反饋意見同時披露,2月22日招股書預披露更新,3月8日上會。如果順利,富士康本周即將拿到A股通行證。
這完全得益于國家和監管層政策的變化。據多家媒體報道,近期證監會發行部對相關券商作出指導,對生物科技、云計算、人工智能、高端制造4個行業中的“獨角獸”的企業客戶,符合相關規定者可以實行即報即審,不用排隊,VIE架構也不會成為即報即審的障礙。
與富士康同樣被坊間歸位為新藍籌,等待登陸A股市場的還有滴滴、今日頭條、美團點評等互聯網和新經濟巨頭。這部分企業共同特點是主營業務在中國,還未上市。
此外,多家出席兩會的境外上市互聯網公司大佬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紛紛表示期待回歸:
全國政協委員、搜狗總裁王小川提到:“搜狗看好這個事情,也有意愿回歸A股,會跟著政策走。”
全國政協委員、網易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丁磊說:“我們當然會考慮。對一個在準備的市場,是隨時可以上市的。”
全國人大代表、百度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稱,一直希望百度能夠整體在國內上市,因為主要的用戶和市場都是在中國,如果主要股東也在中國就是最理想的情況。
近來,“改革發行上市制度”、“增加制度的包容性”在多層面被廣泛提及,體現出對新經濟和新興企業的大力支持。在一月底召開的證監會系統2018年工作會議中明確提出,以服務國家戰略、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為導向,吸收國際資本市場成熟有效有益的制度與方法,改革發行上市制度,努力增加制度的包容性和適應性,加大對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支持力度。春節長假后,新華社一篇《中國資本市場的“BATJ夢”該圓了!》更掀起了輿論廣泛附議,為資本市場張開懷抱打call。而以富士康為代表的工業互聯網企業抄近道進入A股市場,將成為對輿論,對市場期待最好的回應。
同時,經過監管層多方面持續推進改革,資本市場多層次市場體系不斷完善,新三板分層和交易制度改革取得重要突破,“IPO堰塞湖”現象有效緩解,股票發行、減持、退市等基礎制度進一步夯實,服務實體經濟的直接融資功能進一步增強。依法全面從嚴監管的態勢進一步鞏固,市場運行進一步穩健,市場生態呈現積極變化。這為資本市場服務國家經濟轉型升級重任創造更好條件。而擁抱新經濟和新興企業,讓中國的BATJ圓夢A股,恰是資本市場在大國崛起中發揮戰略支撐作用,建設富有國際競爭力的中國特色資本市場的重大歷史機遇。(千龍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