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微信和華為的數據之爭引起了大家的關注。
先不論哪一方有理,單這個事件就將大數據的重要性展示給了人們,而數據安全問題則是大數據時代首先需要面對的關鍵問題。
近兩年,由于高校信息泄露,導致了多起后果嚴重的電信詐騙案,除了金錢損失之外,甚至威脅到了學生的生命安全。此前,我們對于教育行業的數據安全問題所引發的嚴重后果可能尚缺乏思想準備,而這些事件給了我們一個警醒:教育行業的數據安全極其重要,每一條數據都應當被安全、妥善地管理。
高校數據中不僅包含了人的基礎數據,比如師生個人信息,如姓名、年齡、住址、身份證號等,權屬該歸師生個人所有;還有資源數據,比如教學資源、電子圖書、研究資源等等,部分權屬歸學校,部分權屬歸教師個人,甚至還有部分可能由學校、個人共有;以及一些涉及到財、物的基礎數據。
對于高校來說,面向人、財、物的基礎數據以及資源數據,都是重要的數據資產。一不小心,就有可能威脅到數據安全。起步較早的學校已經開始了數據類型的劃分、權屬關系劃分和保護級別劃分,然而絕大部分高校在這方面的工作仍然很薄弱。
那么,面對這樣的信息安全困局,學校應該怎么做呢?
對于任何高等院校來說,要想實現數據安全,具體有以下幾方面工作需要逐步開展:
第一,梳理數據類型及權屬關系;
第二,確立不同主體的角色及安全規范;
第三,確立一套技術構架以及管理機制保障這些目標的實現。
西南大學作為國內知名的“211工程”大學,在信息安全方面走在了前列。
西南大學與燕麥云之間的合作,對于解決信息安全的問題,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燕麥云,支持數據文件的多重劃分。首先,云盤內建立文件夾,可以依據文件類型劃分,有序管理,更加方便;其次,燕麥云針對文件或者角色的權限管理,能夠根據權屬關系劃分,誰對文件有哪些操作權限,一目了然;燕麥云存儲加密,傳輸加密,全方位服務器安全防護,網絡數據更加安全。
正是有了這些數據安全的保障措施,面對今年5月份肆虐一時的勒索病毒,西南大學得以幸免。
當然, 做好數據安全工作需要一個健全的保障體系,這個體系除了一支有戰斗力的隊伍之外,還需要包括制度設計和技術設計兩個層面進行相互補充相互依存,才有可能各個角色各取所需、有章可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