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駕駛車隊在央視春晚亮相。
今年央視春晚的珠海分會場,搭載百度Apollo系統的比亞迪無人駕駛車隊在觀眾的見證下駛過港珠澳大橋,并完成“8”字交叉跑等高難度動作??此瓶苹玫募夹g秀讓人們驚呼:智能汽車真的來了。
如今在很多城市,以汽車為中心的傳統交通體系已嚴重“超載”,成為一大頑癥。汽車產業亟待一場顛覆性變革,為重構城市出行、再造城市交通體系開拓新視野、提供新空間。
今年年初,國家發改委出臺《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征求意見稿)》提出,2020年我國智能汽車的新車占比將達50%。在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李駿看來,人工智能、5G通信、增強現實、大數據等新技術,都將在汽車產業得到融合應用。
智能化、網聯化的未來汽車不僅能實現全自動無人駕駛,還將具有自動保持安全車距、身份識別、自動診斷、休眠喚醒、客流實時監測等多種功能。2月2日,北京市發布《北京市自動駕駛車輛道路測試能力評估內容與方法(試行)》及《北京市自動駕駛車輛封閉測試場地技術要求(試行)》,鼓勵各家企業開展相關研究。3月1日,上海市發布《上海市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管理辦法(試行)》,上汽集團和蔚來汽車公司獲得首批智能網聯汽車開放道路測試號牌和測試資格。
業內普遍預測,未來整個汽車產業的價值鏈可能會發生根本性變化。汽車會更像是四個輪子的智能機器人,不僅是出行工具,更是路上伴侶,決定車輛代際差別的標準不會是現在的懸架、發動機、變速箱,而可能是芯片、軟件、數據、傳感器。圍繞智能網聯這一趨勢推動技術創新、探索新的商業模式,是本土車企實現“蝶變”、加速自身發展的關鍵所在。
與汽車智能化轉型“走腦”的同時,推動汽車動力“心臟”轉換的“走心”之舉也一樣重要。資料顯示,我國新能源汽車在技術水平、企業實力和配套環境上進步明顯,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已占全球一半以上;在產業體系方面,目前我國已擁有從電池、電機到電控系統比較完整的產業體系;一批領先的企業純電動汽車主流車型續航里程都可達400公里以上,這與國際水平相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