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藥丸大小的膠囊機器人,伴隨著清水服下,途經食道、胃部、腸部……經過一次15分鐘的“人體旅行”后排出;與此同時,電腦可以同步顯示出相關檢測數據,檢查結果與傳統電子胃鏡準確性高度一致,并可提早數年判斷出幾大消化道癌癥的可能性——這一科幻小說中的情景如今已變為現實。
據介紹,這款由安翰醫療公司研發的NaviCam膠囊胃鏡機器人長27毫米、直徑11.8毫米、體重不足5克。它小小的身軀里集成了磁控技術、光電技術和無線傳輸技術等百余項國際國內專利和400多個元器件,不僅打破了國外在該領域20多年的壟斷,還填補了相關空白,成為世界上唯一一款可以精準檢測胃部的膠囊胃鏡機器人。
我國是胃癌大國,每年新發胃癌68萬例,死亡50萬例。對于這些患者來說,胃鏡檢查是最佳檢測手段。然而,我國專業內鏡醫師不足4萬人,存在很大醫療缺口。此外,由于胃鏡檢測會給患者造成很大痛苦,導致很多人心存恐懼不愿意接受檢查,貽誤了治療時間。
對此,安翰磁控膠囊胃鏡的臨床推廣有效解決了這一難題——讓過去不能用、不敢用胃鏡的患者有了新選擇,大大提高了疾病篩查率。“早期胃癌患者手術治療后,5年生存率可達80%至90%。然而,進展期胃癌手術切除后,患者的5年生存率僅為30%至40%。利用磁控膠囊胃鏡對高危人群進行胃癌早期篩查,對遏制中國胃癌發展意義重大。”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兆申介紹。
經濟日報記者在安翰磁控膠囊胃鏡檢查中心看到,膠囊胃鏡進入患者胃部后,便開始了工作:醫師推動操控桿,讓膠囊機器人在胃里前進、后退、翻滾,進行全方位螺旋式掃查,就像鉆進鐵扇公主肚子里的孫悟空一樣靈活。與此同時,攜帶攝像機的膠囊機器人頭部高速拍攝,將幾千張照片實時傳輸到醫生電腦里,為醫生提供準確的診斷依據。
那么,膠囊機器人拍出來的照片足夠清楚么?它在人體內能夠確保封裝嚴密,不出現問題嗎?專家介紹,膠囊內鏡安置攝像頭的前部采用特殊涂層,抗黏附、抗腐蝕,確保拍攝效果;出廠前,還會對每顆膠囊進行嚴格密閉性檢測;此外,為確保膠囊順利排出,還設計了一套專門設備對膠囊探測定位,保證患者使用安全。
“目前,國際上仍采用傳統的不可控膠囊內鏡。對此,安翰磁控膠囊內鏡機器人增加了可控裝置,能夠幫助醫生看清整個胃腔,填補了國際空白。”北京協和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李景南介紹。據悉,膠囊內鏡正在成為常規體檢項目,全國目前已有包括北京協和醫院、301醫院等在內的近千家醫療機構在開展安翰膠囊胃鏡檢查,被醫學界譽為“21世紀胃病檢查和內鏡發展的革命性創新”。
膠囊胃鏡的出現,帶給胃病患者極大福音。那么,它的診療費用能讓普通患者承受得起嗎?對此,安翰醫療董事長吉朋松告訴記者,對于膠囊胃鏡的檢查費用,其實也無需過多擔心。目前,安翰膠囊胃鏡的指導價約為3000元至4000元,根據每所醫院定價不同會略有浮動,并已被北京協和醫院、北京軍區總醫院等納入了醫保系統;預計未來兩年,會將價格控制在2000元左右,能夠滿足絕大多數患者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