槽式太陽能熱發電概要
槽式太陽能熱發電系統全稱為槽式拋物面反射鏡太陽能熱發電系統,是將多個槽型拋物面聚光集熱器經過串并聯的排列,加熱工質,產生高溫蒸汽,驅動汽輪機發電機組發電。
槽式太陽能熱發電即利用槽式拋物面反射鏡進行太陽能熱發電。它是將眾多的槽型拋物面聚光集熱器,經過串并聯的排列,從而可以收集較高溫度的熱能,加熱工質產生蒸汽,驅動汽輪發電機組發電。槽式太陽能熱發電主要由四部分組成:鏡場、換熱系統、儲熱裝置和汽輪發電裝置等部分組成。
槽式太陽能光熱發電系統設計
傳統的太陽能槽式光熱發電系統技術(如圖1),是以導熱油為代表的熱載體,利用拋物線的光學原理,聚集太陽能,然后將太陽能匯集到集熱管上,集熱管中的導熱油會吸收太陽的能量,導熱油會在太陽能集熱場的流動過程中,溫度從290℃逐漸被加熱到390℃,然后流出太陽能集熱場。被加熱后的高溫導熱油一部分流入蒸汽發生器與水換熱,然后流回太陽能集熱場,而換熱的水變成375℃的水蒸氣推動蒸汽輪機發電;另一部分高溫導熱油則通過熱交換器與熔鹽進行換熱流回太陽能集熱場,而換熱后的高溫熔鹽將儲存在高溫熔鹽罐中,待夜間無日照時與導熱油換熱用于夜間蒸汽汽輪機發電。
槽式太陽能光熱發電系統設計
新一代的太陽能槽式光熱發電系統技術(如圖2),是以熔鹽為代表的熱載體,利用拋物線的光學原理,聚集太陽能,然后將太陽能匯集到集熱管上,集熱管中的熔鹽會吸收太陽的能量,熔鹽會在太陽能集熱場的流動過程中,溫度從290℃逐漸被加熱到550℃,然后流出太陽能集熱場。被加熱后的高溫熔鹽流入儲熱系統中的高溫熔鹽儲罐中,其中一部分高溫熔鹽會從高溫熔鹽儲罐中流出在蒸汽發生器與水換熱,然后流回儲熱系統中的低溫熔鹽儲罐中,而換熱的水變成375℃的水蒸氣推動蒸汽輪機發電;另一部分高溫熔鹽則留在高溫熔鹽儲存在高溫熔鹽罐中,待夜間無日照時繼續輸出換熱用于夜間蒸汽汽輪機發電。
傳統技術和新一代技術的對比
從上面兩種技術的論述可以看到,新一代的太陽能槽式光熱發電系統技術,主要存在三點不同。
第一,新一代技術直接采用了熔鹽代替了導熱油作為熱載體,熔鹽的價格一般為導熱油的1/6左右,這樣使整個電廠的造價大大得到了降低,另外熔鹽無爆炸性危險比導熱油作為熱載體降低了整個太陽能光熱電廠的防火防爆等級,減少了事故發生率也減少了電廠管閥件的采購成本。
第二,采用熔鹽直接進行儲存,省去了二次換熱,這樣減少了換熱損耗,也使系統更為簡單。
第三,采用熔鹽后,使系統的運行換熱區間由290℃-390℃變化到了290℃-550℃,使換熱蒸汽問題從375℃提高到了535℃,使蒸汽輪機的熱電轉化效率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