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上海市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推進工作小組(由上海市經信委、上海市公安局、上海市交通委三個部門聯合)正式向寶馬集團頒發了上海市智能網聯自動駕駛測試牌照。由此,寶馬成為首家在中國獲得自動駕駛路試許可牌照的國際整車制造商。
互聯網巨頭也相繼獲得自動駕駛路測資質。繼百度后,同樣是在5月14日,騰訊宣布獲得深圳市政府頒發的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牌照。擁有此牌照后,騰訊自動駕駛汽車未來將可在深圳市指定的路段進行公開測試上路。
哪些企業已獲得了牌照?
這段時間,各地自動駕駛測試加速開放,自動駕駛牌照發放的消息層出不窮。梳理后可以發現,截至5月14日,我國北京、上海、福州、重慶、深圳5座城市共向12家企業頒發了20多張自動駕駛汽車測試牌照,涵蓋傳統乘用車及商用車企業、新能源車企、造車新勢力、互聯網巨頭等。
其中,傳統乘用車及商用車企業包括:上汽、一汽、長安、東風、廣汽、吉利、金龍汽車、北汽福田。
新能源企業中,北汽新能源獲得北京牌照。
造車新勢力中,蔚來汽車獲得了北京及上海牌照。
互聯網巨頭中,騰訊拿下深圳牌照前,百度已經拿下北京、福州、重慶三地的牌照。
此外,今年4月中旬,中國一汽紅旗H7轎車、奔騰X80多用途乘用車、解放J7牽引車等車輛取得了長春市政府頒發的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臨時行駛號牌。
測試全面放開
繼去年12月北京出臺中國首個自動駕駛路測規定之后,上海、重慶等地相繼發布相關政策,對自動駕駛汽車上路測試進行規范。據了解,深圳市制定的《深圳市關于貫徹落實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管理規范(試行)的實施意見》已經市政府同意,即將聯合印發。
深圳具體的測試路段會由政府部門勘測劃定后公布。測試路段確定后,此次獲得牌照的騰訊會按照政府劃定的路段進行自動駕駛測試,測試車輛為黑色哈弗H7越野車改裝車。騰訊自動駕駛實驗室負責人蘇奎峰表示:“2018年會是騰訊自動駕駛的產品化元年,將重點推進L3產品落地,并為L4及L5提供場景數據支撐。”
隨著牌照發放至寶馬,上海也成為國內首個為外資汽車企業頒發自動駕駛道路測試牌照的城市。據了解,寶馬認為,要保證自動駕駛量產車的安全,自動駕駛研發至少需要2.5億公里的測試(含仿真測試和實際路試)。目前,寶馬已經在中國累計完成了接近3萬公里的路試,以及20萬公里的仿真測試,從而更好地為實際路試做準備。
國家級政策層面,今年4月,國家工信部、公安部、交通運輸部聯合印發了《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管理規范(試行)》,自5月1日起施行,為全國范圍內的自動駕駛路測開綠燈,在政策上給足了力。該文件公布數日后,長沙、長春兩市也發布了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管理規范文件。
自主零部件企業或再次“受傷”
目前,無論是自主零部件企業,還是外資零部件企業,均未在中國獲得自動駕駛路測牌照。不過,博世、大陸、安波福等外資零部件企業在自動駕駛領域布局頗深。
據了解,大陸集團2017 年僅駕駛員輔助系統領域的銷售額就達到 16 億歐元,且其正在申請上海的自動駕駛路測牌照。大陸計劃2025年全面實現自動駕駛。博世在自動駕駛領域進行了全方位技術儲備,按計劃,今年會有一批博世提供技術支持的帶自動泊車功能的車輛落地中國。博世今年2月宣布,會在幾個月內與戴姆勒合作推出自動駕駛出租車Robotaxi。德爾福拆分后,聚焦自動駕駛、互聯汽車等業務的安波福現世,目標是打造自動駕駛的大腦和神經系統,并與國內主流汽車企業廣泛合作,將更高級別自動駕駛引進中國市場。
從今年的北京車展來看,大陸、博世、法雷奧、電裝、日立等零部件供應商幾乎都將矛頭指向了自動駕駛。超聲波雷達、智能攝像頭、自適應巡航控制、360°全景可視系統等一系列先進設備和技術讓觀眾眼花繚亂。
反觀國內,自主零部件供應商大多在自動駕駛領域進入時間較晚,主要集中在攝像頭、毫米波雷達等領域,且多數企業的產品仍處于研發、測試和小批量供貨階段。
隨著路測的大面積啟動,優先選擇國外供應商的核心零部件成為各大車企的第一選擇。去年6月,安波福與長城汽車達成協議,將從2019年起為其提供包括智能前視系統(IFV)、高性能中距離雷達(MRR)和短距離雷達(SRR)等一系列主動安全技術解決方案。賺足人們眼球的長安無人駕駛汽車的背后也不乏博世的技術支持。
可以說,大陸、博世等零部件企業在自動駕駛領域的布局要比不少整車企業早得多,且早早盯上了中國市場。之前,上海交通大學汽車工程研究院副院長殷承良對記者說過,中國自動駕駛第一輪市場紅利基本被外資零部件企業瓜分完畢。
在這種情況下,自主零部件企業要與之爭奪市場談何容易。隨著國家政策推動,自動駕駛汽車逐步走向市場化,自主零部件企業之痛或將又在自動駕駛領域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