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非常令人興奮的時刻,我們吹的牛實現了!全球首款L4級別自動駕駛汽車已經量產!”在4日召開的第二屆百度AI開發者大會上,李彥宏激動地宣布,由百度Apollo與金龍客車合作打造的這款“阿波龍”已拿到來自日本的商業訂單,“2018年量產無人車”的承諾兌現了。百度還在AI芯片方面有所突破,百度自主研發的中國第一款云端全功能AI芯片“昆侖”面世。特別是,隨著百度兩大開放平臺DuerOS、Apollo的全新升級,百度智能小程序的發布,百度讓越來越多的普通人和企業都可以接觸到、享受到全球先進的AI技術。
無人車阿波龍量產拿到日本訂單
去年開發者大會時,李彥宏乘坐無人車駛上北京五環路,還收到了罰單。今年大會期間,恰逢第100輛量產的“阿波龍”在廈門的生產車間下線。在過去的一年內,北京等地出臺無人駕駛測試規范,為無人駕駛上路測試提出政策性指導。百度方面不斷測試、升級、完善“阿波龍”。后續,“阿波龍”即將發往北京、雄安、深圳、福建平潭、湖北武漢、日本東京等地開展商業化運營,并將聯合金龍客車、軟銀集團旗下自動駕駛公司SB Drive將“阿波龍”銷往日本,實現了我國自動駕駛電動車的首次“出海”。
從外觀來看,“阿波龍”像一輛安著輪子的纜車。這款全球首款L4級量產自動駕駛巴士,車身長4.3米,寬2米,車內沒有方向盤、油門和剎車踏板等傳統汽車構件;車內三面都是座位,可以坐8人站6人,同時容納14人乘車。據介紹,阿波龍采用純電動動力,充電2小時,可以跑100公里。遇到障礙物可實現自動避障,通過預碰撞檢測系統、碰撞前車內外語音警示和完善的車內安全設施最大程度減少事故傷害。
研發8年百度AI昆侖芯片面世
在開發者大會上,李彥宏首次向外界公布了百度自研的AI芯片“昆侖”。“昆侖”是百度自主研發的中國第一款云端全功能AI芯片,分為訓練型“昆侖818-300”、推理型“昆侖818-100”兩款。“昆侖”采用14nm三星工藝生產,內存帶寬可達512GB/s,運算性能高達260Tops,是目前為止業內設計算力最高的AI芯片。它的運算能力比最新的AI加速器,性能提升了近30倍,同時功耗極小。
“昆侖”的“云端全功能”價值,既體現在對數據中心、公有云和無人車測試研發等場景的云端全場景覆蓋,也包括了對于常見的開源深度學習算法之外的,大規模語音識別、搜索排序、自然語言處理、自動駕駛、大規模推薦等具體場景的通用性適配。
“芯片的成功,需要有生態的支持,這方面百度有較好的條件”,中國著名計算機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認為,百度一貫重視AI,做AI芯片可以發揮百度在AI領域積累的技術優勢,且做出的芯片可以首先在百度自己的AI平臺及其應用上得到應用,通過應用可以推動芯片的發展,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百度不斷投入與升級兩大開放平臺“百度成立十八年來,我們一直致力于填平數字鴻溝,致力于讓人們平等便捷地獲取信息。現在,人工智能是一個堪比工業革命的技術變革,如何避免產生新的智能鴻溝?”李彥宏現場強調,“我們的答案是開放,把百度多年積累的AI能力開放出來,通過數據、算力和算法的不斷迭代,讓每一個開發者能夠接觸到全球最先進的AI技術,讓每一個公司、每一個企業都能夠很方便地使用這些最先進的AI能力。”
百度兩大開放平臺,對話式人工智能系統DuerOS和無人駕駛開放系統Apollo,近期升級到3.0,這顯示了百度對開放平臺的重視和不斷投入。李彥宏曾表示,在數據和算法雙輪驅動的AI新時代,開發者們沒有必要重新發明輪子,而是應該積極聯合,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不斷創新。
升級后的DuerOS 3.0公布了四種開發者獲利途徑,包括技能內付費、付費技能、億元開發者支持計劃、DuerOS對話技能大賽;率先打通商業模式閉環,標志著新一代操作系統成型。目前,DuerOS智能設備激活量已經超過9000萬,月活躍設備超過2500萬。DuerOS平臺生態持續擴大,合作伙伴數量已經超過200家。
而Apollo 3.0的核心就是“阿波龍”搭載的“面向量產的解決方案”,基于這套解決方案,未來開發者及合作伙伴最快三個月就可以造出自己的“阿波龍”。李彥宏表示,未來,自動駕駛汽車可以化身清潔車,可以變成流動售貨機,可以變成小區內的快遞車,可以在景區和機場等地方做接駁車,可以承擔遠程物流車的任務,甚至完全自動化地跑到農村的田間地頭,插秧播種等等。他邀請更多開發者使用Apollo,去擴寬自動駕駛的想象邊界。
AI技術開放將人類從重復低效工作中解放
此次開發者大會上,百度一直強調“Everyone Can AI”(人人都可以利用人工智能),百度表示,因為開源和開放,AI正在滲透到經濟和社會的毛細血管當中;最簡單的例子就是,這些AI應用可以把人從重復、低效和繁重的腦力判斷工作當中解放出來。
比如圣象地板目前正在運用百度AI技術能力,結合工業攝像頭,進行地板質量檢測,地板上有沒有毛面、裂紋、結疤、蟲眼等瑕疵,AI+攝像頭看得比熟練工人快一倍,甚至更精準。“傳統做法是人工檢測,如果一家工廠40個工人,每天工作11-12個小時,每人每天處理一萬片,一天只能檢測40萬片,產能嚴重不足,并且長時間重復操作會導致人工判斷的準確率下降。如今檢測及分揀環節有機器輔助,解決招聘難的同時大幅提升產能,處理單片木板原料的單位時間也大幅縮短,經營效率提高了1倍。”
另一個例子是援藏醫生陳靜飛利用百度的定制化訓練與服務平臺EasyDL進行顯微鏡下寄生蟲蟲卵識別,輔助檢驗人員進行相關診斷。陳醫生表示,藏區牧民、牲畜寄生蟲感染率比內地明顯嚴重,當地很多基層醫療單位無法準確判斷患者感染的寄生蟲類型,也就無法準確用藥。但利用該系統,可以有效改善人工識別的諸多不足。現在這套系統已經可以識別10多種寄生蟲蟲卵,識別能力可以相當于一位有20多年臨床經驗的檢驗專家;在小范圍臨床檢驗試點里,識別準確率穩定在97%以上,未來幾個月,可以實現識別常見的40多種寄生蟲蟲卵,并不斷提高識別準確率和識別速度。
百度智能小程序上線
允許其他平臺小程序直接接入
百度“智能小程序”也在開發者大會當天亮相,該智能小程序生態也將以開放的姿態迎接合作伙伴的入駐。
作為業界首個開放的小程序生態,百度智能小程序的開放性體現在兩個層面。首先,開發者只要簡單修改幾行代碼,就可以將自己在其他平臺開發的小程序接入百度智能小程序,進而讓這個智能小程序無縫運行在百度系App(百度App、百度貼吧、百度網盤等)以及外部App(嗶哩嗶哩、58同城等)上,實現一端開發,多端可運行。其次,百度還將開放全域千億流量扶持開發者,幫助他們快速沉淀精準用戶。值得注意的是,百度流量與其他平臺不同的是,百度流量中天然存在大量與資訊、服務、工具等相關的需求,尤其是在百度信息流中,用戶看到的內容都是根據興趣匹配推薦的,這些內容可以激發用戶各類需求,非常適合開發者去挖掘。
百度副總裁沈抖表示“如今,AI已不再是"錦上添花",而是必備的技能。百度將開放AI能力,讓開發者重回業務理解與創意的賽道,專注于自己的業務邏輯。”據悉,來自百度大腦3.0的AI能力將全部開放給智能小程序開發者,這些能力包括語音、視覺、自然語言處理、知識圖譜、增強現實以及情景感知等類別,其中部分能力甚至已經封裝好,開發者直接調用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