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Intel)此前證實有鑒于良率開出問題,10納米制程CPU量產時程將延后到2019年,而最新財報法說會問答環節中揭露,竟要等到2019年底10納米PC處理器Cannon Lake才會上架銷售,倘若加計OEM系統廠商等各項前置準備時間,估計英特爾10納米制程開始投入量產時間應該落在2019年第2季到第3季之間。前提是,英特爾能夠終于解決困擾已久的良率問題,盡管目前英特爾顯得信心滿滿,甚或給出2019年第4季10納米產品上市銷售的確切時間表,但仍須觀察英特爾量產10納米CPU處理器究竟必須花上多少時間。
根據AnandTech、MarketWatch、華爾街日報(WSJ)等媒體報導,乍看之下,英特爾似乎只是再度延期10納米制程投產時程而已,然而,若與競爭對手相較之下,便可清楚英特爾此番在法說會上的澄清動作既是不得不然、也是最壞的情況。英特爾前任執行長Brian Krzanich先前曾經在4月的法說會上表示,10納米制程恐因技術問題相關產品上市被迫從2018年下半延后到2019年,卻并未進一步說明究竟是上半年、年中還是下半年。
如今英特爾最新法說會上揭露,10納米制程PC處理器要到2019年第4季才上市,至于10納米制程伺服器處理器更要排在后面才問世,這一來已經把上述前任執行長所承諾的2019年10納米產品上市的表態明確化,但也幾乎是最壞的情況,既不是年初、也不是年中,而是壓在年底。
盡管英特爾一直宣稱旗下10納米制程的電晶體密度,甚至仍高于競爭對手臺積電、GlobalFoundries(GF)等晶圓代工廠商的7納米制程,更不時嘲諷臺積電與GF的7納米制程名不符實。然而,在英特爾10納米制程產品聲聲慢,臺積電、GF代工生產的7納米產品一再出貨之際,英特爾的制程優勢也在其間流失中。 相較于英特爾10納米制程還要1年才會啟動量產,競爭對手超微(AMD)除了目前已經在GlobalFoundries以12納米制程量產Zen+ PC處理器的同時,更已經從GF和臺積電展開7納米制程Zen 2 CPU與Vega Instinct GPU的送樣進程,預期將在2019年上半發表Zen 2處理器;在此同時,超微也計劃在2018年下半開始送樣7納米制程伺服器處理器,預計在2019年展開量產工作,這意味著當英特爾等到2019年姍姍來遲啟動量產10納米產品時,超微的兩大晶圓代工合作伙伴臺積電與GlobalFoundries正如火如荼地以7納米制程替超微代工生產最新一代GPU與CPU,以及伺服器處理器,電晶體密度的優勢,可望給予超微良機,藉此在真正的處理器效能表現上取得強大領先。
以往英特爾最傲視群倫的數據中心伺服器處理器市場,到了2019年仍要仰仗14納米制程,英特爾工程長(Chief Engineering Officer)Murthy Renduchintala表示,10納米制程伺服器產品要等到2019年底之后才會推出,這其實只是委婉地表示10納米伺服器處理器Xeon恐怕要到2020年才會現身,雖然已有許多產業分析師如是預測,但從英特爾高層口中透露出來又是另一回事,但這也表示14納米Cascade Lake處理器屆時會對上超微的7納米制程、代號Rome的伺服器處理器新品,對英特爾來說,2019年的數據中心伺服器處理器恐怕是一場艱困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