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技術應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電源技術 > 業界動態 > 一支iPhone養活整個臺灣的時代即將結束?

一支iPhone養活整個臺灣的時代即將結束?

2018-08-04
關鍵詞: iPhone 三星 OLED屏幕

今年將是iPhone 最后的派對,明年起,「一支iPhone 救臺灣」的時代將宣告結束!


根據麥格理證券預估,今年是蘋果iPhone 營收最后的「雙位數」成長,包含iPad、MacBook 等其他硬件,營收成長也高達12.7%,但從2019 年起,蘋果的硬件營收成長掉到3% 以下,到2022 年,將只剩下0.8%。


換句話說,臺灣蘋果供應鏈要再靠iPhone 高成長,今年將是最后的機會,明年蘋果的新機紅利,恐怕沒了。


迎戰「零成長」危機

推平價機救銷量,為守住38%毛利率,逼供應鏈降價


蘋果為了沖刺今年最后一波iPhone 銷量成長,卯足全力。


最懂蘋果的天風國際證券分析師郭明錤預測,蘋果今年將推出3 款iPhone:兩款用的是三星OLED 屏幕,尺寸分別為6.5 吋和5.8 吋;另一款是LCD、6.1 吋屏幕。這3 款手機,與去年推出的iPhone X「長相」幾乎一樣,屏幕上方都有「劉海區」,都有3D 感測的臉部辨識。


不過,這3 款iPhone 除屏幕大小外,最大的差別在價格:兩款OLED 款定價約在800 至1,000 美元,而平價款最可能落在700 美元(約新臺幣20,300 元)左右。


研究機構WitsView 研究協理范博毓指出,如果以同尺寸屏幕相比,LCD 款或許是蘋果史上最便宜的大屏幕手機。


自2009 年蘋果推出iPhone 3GS 以來,新機售價幾乎未低于新臺幣2 萬元,價格超「硬」的蘋果,今年竟然有可能往下松動。


全球中高階智能型手機產值高達新臺幣3 兆4 千億元,蘋果定價策略往平價移動,這將是一場改變市場版圖的爭奪戰。


更殘酷的說,這個智能型手機價格區間帶目前有三星、華為、OPPO 等重要的玩家,過去蘋果在其價格區間自己「玩」,現在幾乎所有重要玩家都打在一起,而一向是蘋果供應鍵重要伙伴的臺灣,更將面臨前所未有的零組件殺價沖擊。


蘋果將定價往下降的理由,是iPhone X 定價太高。iPhone X 定價990 美元,近新臺幣3 萬1 千元,蘋果過去10 年,從沒有一款手機(最低容量版)賣超過新臺幣3 萬元,這是唯一一款。


郭明錤對外指出,iPhoneX 預估銷售量今年上半年可達6 千萬支,但最后只有2,100 萬支,幾乎只達三分之一,「這個修正幅度是史上最大修正」,他表示,問題就出在它實在太貴了!


iPhone X 銷售不如預期,拖累臺灣眾多蘋概股股價慘跌。去年11 月3 日該機款開賣以來,至今年7 月底鴻海最高跌幅將近三成,受惠3D 感測的砷化鎵龍頭廠穩懋,跌幅也達47%,光學鏡頭廠大立光股價更一度差點腰斬。


種種現象都看在蘋果執行長庫克(Tim Cook)眼里:不變不行了!


從蘋果改弦易轍,推出平價版iPhone 新機,看得出目的是要沖刺銷售量。郭明錤預估,今年新機銷售量可達8,500 萬支,也就是與去年同期相比等于成長約10%,而其中的五成,甚至到七成,將靠平價款新機貢獻。


也就是說,今年iPhone 出貨量、營收若再見到雙位數以上的成長,是平價機種拉起來的!


蘋果主打平價機種,對供應鏈不是件好事。蘋果內部有一條「38 度線」,意即整體毛利率守穩在38% 左右,為讓平價機種都能擠出獲利,回頭揮刀砍的是零件供應廠的報價。


臺廠報價被砍20% 

「沒新梗,它不砍價沒錢再研發」


「今年有些廠商的ASP(平均單價)比去年衰退達15% 到20%,」一位曾獲《亞元雜志》最佳分析師、嫻熟蘋果供應鏈的專業人士指出。


「蘋果沒新梗,第一件事絕對砍廠商價,不砍價,它也沒錢再研發,」有位分析師替我們算這筆帳:蘋果一年賣約2 億支手機,一支手機材料成本約250 美元,換言之,光材料費就要500 億美元!它只要砍10%,就省下50 億美元,用來做研發,做行銷都好。


內憂外患夾擊

對外:新興市場市占率低;對內:技術創新趕不上對手復制速度


據相關供應鏈指出,曾有廠商被蘋果砍價兩成,氣得上門理論,結果蘋果扶植另外一家廠商,這間公司沒隔幾年就被踢出供應鏈,損失大單,從此其他供應廠被砍價,摸摸鼻子算了。


蘋果逼迫供應鏈降價,沖刺平價新機,帶動銷售量,最根本的源頭,是它遭遇的「外患」和「內憂」。


蘋果的首要「外患」是全球智能型手機成長趨緩。根據工研院產經中心數據,2015 年全球智能型手機出貨量成長率有14%,但今年已不到1%,群益投顧董事長蔡明彥表示,整體市場不成長,各廠商只能搶市占率。


不過,攤開蘋果智能型手機全球各地市占率,雖然美國接近四成、日本達近五成,但在新興市場,如全球第二大智能型手機市場印度,不到3%,中國也不到10%,前三名不是三星,就是OPPO、華為等中系廠商包辦。


「低階產品是用來保衛高階產品盈利的,很重要!」華為總裁任正非踩住庫克不愿做太便宜的手機痛腳,在新興市場圍堵蘋果,上半年出貨量達到1 億支,幾乎與蘋果平起平坐。


庫克曾說,蘋果不會賣低價手機。但在新興市場,中系手機價格不到蘋果一半,甚至只有三分之一不到,蘋果只得把價格稍微拉低一點,以吸引中產階級用戶。


但蘋果最令人擔憂的致命傷是「內憂」:手機創新不夠。蘋果10 周年大作iPhone X,已用3D 感測,把手機技術推向高峰,領先其他手機廠1.5 年到2.5 年;不過,分析師指出,蘋果主要供應鏈都在中國,中國手機廠不但偷學,還舉一反三,如屏幕下指紋辨識、三鏡頭等,中國廠反而先采用,蘋果再創新,都比不上中國的復制速度。


庫克三大策略出擊


策略一:打機海戰術──擴大產品價格帶,便宜、貴的都賣


5G 手機或許是iPhone 下一個創新的跳板。但IDC 全球硬件組裝研究團隊研究經理高鴻翔表示,5G 手機若要整合高、中、低頻,價格昂貴,據了解應至少上千美元起跳;郭明錤亦曾表示,到2020 年后,5G 的商業化才會成熟。


這顯示,短期內蘋果要再用創新賣高價手機不再容易,把價格往下移動,是必然要走的路。


蘋果除忙著砍供應鏈價格,以及消化iPhone X 的零件庫存,它接下來有三大策略,化危機為轉機,這是臺灣蘋果供應鏈,以及臺灣經濟下一件最重要的事。


第一招,調整產品組合。今年3 款新機除平價的LCD 外,蘋果另推出6.5 吋的大屏幕高價版新機,屏幕變大,但定價卻與去年5.8 吋的iPhone X 相去不遠,等于蘋果一口氣發表這3 款新機,從高、中、低價到各種尺寸的大屏幕,通通齊全了!


「iPhone 近期創新不是來自技術,而是促成消費者習慣改變,」中華經濟研究院助理研究員陳馨蕙舉例,2014 年蘋果推出大屏幕的iPhone 6 Plus,銷量大幅成長,不是技術門檻高,而是三星等廠牌已推出大屏幕手機,用戶養成習慣,蘋果乘勢推出,滿足消費者期待。


郭明錤并對外指出,蘋果把新產品都集中到今年下半年,很不尋常。除了iPhone 新機外,有3D 感測功能的iPad Pro、屏幕放大的Apple Watch,都將在9 月后推出,連無線充電板AirPower 也在第三季量產出貨。


「百花齊放式」的產品組合,一來是蘋果真的急了,用各種新品填滿供應商產能;二來是用各種新品,帶動消費者下半年的換機需求。


另外,庫克不但賣新機,順便賣降價舊機。他曾說,價格「不是一個目標,而是結果」,也就是不論新舊機,價格能涵蓋各種價位就好。


例如今年第一季iPhone X 銷售欠佳,在美國市場賣出的蘋果各款手機里,占不到兩成,但iPhone 7 及iPhone 6 等舊機種,合計仍達到三成多,舊機種反而是挽救蘋果銷售量的功臣。


策略二:擴大賣服務──加速購并,要當新聞、金融服務公司


「市場普遍預期新款會賣得比iPhone X 好,但賣到多好,可以撐起臺灣經濟成長,是另一個議題。」陳馨蕙語帶保留。換句話說,蘋果的產品組合雖能提振出貨量,但供應鏈若只是消耗庫存,制造舊款零件,對利潤提升幫助不大。


蘋果今年各款新機出籠,拼銷售量,為的是它的第二招:賣的不只是硬件,是背后的服務。


蘋果與微軟、亞馬遜相比,最大的差異是蘋果營收逾六成來自iPhone,近十年來暢銷的iPhone,讓它變成地表市值最高的公司,突破1 兆美元。


可是,以今年股價漲幅而言,蘋果因iPhone X 銷售不佳,至7 月30 日漲幅僅12%,相對其他「純軟件」公司如微軟的23%、亞馬遜的52%,遜色不少。


麥格理研究報告顯示,蘋果正從「硬件公司」,轉變成「軟件公司」。2016 年,蘋果毛利八成來自硬件、兩成來自應用服務;但到2022 年,硬件毛利只剩六成,應用服務毛利則達近四成。


蘋果加快腳步的,不再是手機而已,從去年11 月推出iPhone X,它幾乎每2 到3 個月,就啟動應用服務的購并,或新的嘗試。


例如,去年12 月,蘋果宣布將購并音樂辨識服務Shazam,出手估計4 億美元,是自購并耳機大廠Beats 以來最大的購并案;今年3 月,又再買下號稱「雜志界的Netflix」平臺Texture,宣布當日蘋果股價沖上183 美元新高。


今年5 月,《華爾街日報》指出,庫克還找上高盛,準備在明年推出掛名「Apple Pay」的信用卡。蘋果像貪心的八爪章魚般,不但要成為線上音樂、新聞公司,還想變成金融服務公司!


「蘋果接下來一定朝音樂、支付等應用服務方向找獲利機會,」高鴻翔表示。不過蘋果能夠賺毛利率近七成的服務財,臺灣蘋果供應鏈專長卻在硬件制造,難以找到著力點。


策略三:逃離iPhone──開發AR 新產品,臺廠要及早參與


蘋果的第三招,是研發新產品,向iPhone 說再見!「蘋果接下來的策略,是盡可能擴大各種產品線,例如推出智能音箱等,」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分析師呂珮如指出,蘋果在iPhone 以外的新產品線,將是臺灣供應鏈值得切入的新機會。


蘋果下一個重要戰場,是擴增實境(AR)。庫克曾說,擴增實境是比智能型手機更重要的事,而彭博(Bloomberg)指出,蘋果已著手開發AR 頭盔,代號為「T288 計畫」,并向供應鏈下單少量零件,進行測試,估計2019 年技術到位,2020 年對外銷售。


這款AR 頭盔可能配有8K 畫質顯示器。AR 與VR(虛擬實境)最大不同是,使用者能用透明屏幕與真實世界互動,手機辦得到的,AR 頭盔照理都能辦得到,而且能在眼里看到的真實世界,加入虛擬元素。IDC 預測,到2021 年,全球AR 頭盔營收近500 億美元(約新臺幣1 兆4,500 億元),是VR 頭盔的2.6 倍。


「臺灣供應鏈要當新產品的早期開發商,」中華采購與供應管理協會執行長賴樹鑫表示。第一,早期開發商因參與前期研發,可鞏固與蘋果的關系,不容易被取代;第二,可學習蘋果的創新技術,提早布局新品。以AR 頭盔為例,光學元件、機殼和穿戴裝置組裝等缺一不可,目前制造大廠廣達、金屬機殼廠可成等已傳出與蘋果洽談合作。


今年將是蘋果的最后盛宴,地位鞏固的一線臺系供應鏈,如臺積電、大立光、鴻海、可成等,都有機會雨露均沾,在下半年沖出高成長。


后智能型手機時代

雞蛋不放同一個籃子!臺郡投資汽車、大立光接華為訂單


不過,看得遠的臺系廠商,已預見蘋果不容易再創iPhone 高峰,秘密啟動轉型,準備「逃離iPhone」。陳馨蕙便指出,蘋果供應鏈已不乏在尋找其他新領域,例如醫療、汽車電子等,不再只靠蘋果訂單。


「臺廠如果不想抱蘋果大腿,又擔心接中國手機廠的訂單,被紅色供應鏈吃掉,就得轉型!」國際票券產業研究組主管張佑華指出。


例如,印刷版大廠臺郡今、明兩年啟動史上最高的94 億元投資擴廠,但重點已非iPhone 手機訂單,而是汽車等其他新領域,臺郡董事長鄭明智亦對外指出,公司正在走多元化的技術創新。


光學鏡頭廠大立光過去成長,幾乎都靠蘋果訂單,但從近年開始,執行長林恩平亦不再獨壓蘋果,如旗下最新產品三鏡頭,供應的就不是蘋果,而是華為;林恩平也對外指出,納入三鏡頭設計的客戶已經變多,明年可看到更多該產品。


「蘋果明年下半年到底會不會上三鏡頭,基本上對這個趨勢已經沒有任何影響,」郭明錤公開看好三鏡頭的長期趨勢,認為華為、三星新機都將采用三鏡頭,這可再創光學產業的榮景。


蘋果創辦人喬布斯(Steve Jobs)曾說過,領袖和追隨者最大的差別,是有沒有創新。蘋果都在尋找「后智能型手機時代」的下一波創新,坐穩領袖地位,臺灣蘋果供應鏈應趁早轉型,沒有理由等待。


本站內容除特別聲明的原創文章之外,轉載內容只為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權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聯系確認版權者。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聯系電話:010-82306118;郵箱:[email protected]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五月色一区二区亚洲小说 | 国产全部理论片线观看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亚洲精品 | 毛片久久| 岛国午夜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久久久久免费精品视频 | 一区三区三区不卡 | 免费看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美女网站在线 | 中文字幕日韩三级 | 经典三级久久久久 | 欧美高清在线视频在线99精品 | 国产精品秦先生手机在线 | 成年视频国产免费观看 | 亚洲www视频 | 日本免费二区三区久久 | 国产在线观看一区精品 | 免费精品久久 | 一区二区国产在线播放 | 国产成人www免费人成看片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直 | 日本a级特黄三级三级三级 日本a一级片 | 操欧美女 | 亚洲精品国产综合一线久久 | 婷婷在线成人免费观看搜索 | 一区二区三区成人 | 免费看成人播放毛片 | 九九国产在线视频 |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免费 |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91成人在线免费视频 | 国产日产欧产精品精品推荐小说 | 一级中国乱子伦视频 | 国产自产21区 | 亚洲最大成人 | 日本老熟妇激情毛片 | 91成人国产网站在线观看 | 一级毛片视频免费观看 | 亚洲精品专区一区二区欧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