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能源聰明在哪里?是智能的平臺還是高效的能源?或者這些都還不夠,智慧能源的智慧,是一直抵達消費端的智慧,是能夠為千家萬戶帶來宜居美好生活體驗的智慧。
互聯網使能源的流動去中心化,能源可以像互聯網上的信息一樣,哪里的節點都可以自成中心,這拉近了生產端、銷售端與消費端的距離,甚至模糊了幾者間的身份概念。比如光伏發電的自發自用、余電上網。這在給傳統高度中心化的能源企業帶來變革挑戰的同時,也帶來了從未曾有過的機遇和從未曾有過的更多可能,比如更多組織形式、更多商業模式,以及更多增值效益。但這些都被裝在一個神秘盒子內,需要創新之鑰來打開。
關于智慧能源的創新,在生產端一直備受重視,從去年開建的“互聯網+”智慧能源示范項目看,從技術融合到智能平臺搭建,從分布式能源到三聯供的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諸多實質性的進展。然而對于用能模式的創新還遠未超越“夠用”及“節能”的范疇。其實,有了互聯網技術的加持,智慧能源能做到的事情,絕不僅僅是供應水電暖。未來能源行業商業模式、盈利模式的創新靈感,應該從響應和引領百姓智慧生活需求倒推而來。
就應了那句“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手機的人臉識別功能,也許就是來自于“如果我看它一眼就解鎖該多好”的閃念。而網購、掃碼支付、共享單車,正是因為培育了新的消費模式,繼而顛覆了傳統。
所以,智慧能源的創新,要像科幻片一樣打開腦洞。應該從“他現在要什么?他十年后要什么?我讓他要什么?”的設問中倒推而來,要讓人們做到現在想不到、做不到的事情。
對能源電力企業來說,應該改變以產品和技術為核心的創新模式,轉而以培育用戶側智慧用能新模式、拓展智慧用能增值服務新模式為核心。雖然綜合能源服務當下受到極大關注,但總體來說對“綜合能源”的投入大于對“綜合服務”的投入。在電力企業,賣電還是賣服務,其實慣性思維的影響還是很大的。而互聯網時代的顛覆和創新速度往往超出想象,打敗你的可能不是老對手,而是一只你沒見過的獨角獸。傳統能源企業越早轉變觀念,越能將固有優勢發揮好,從而再次成為智慧能源巨頭。當然在這個過程中需要處理好傳統業務和新興業務之間的銜接與協同關系。
以用戶為中心的智慧能源創新還需要企業的管理變革。智慧能源的發展需要產品、技術、市場、管理、服務等各個方面的協同共進,其中的技術創新終將被迭代是不變的現實,只有持續的創新,才是不敗的法則。所以能源企業要建設以創新為驅動的企業發展內核,要建設以用戶為中心的核心價值觀,就要進行體制機制的創新。要對長久以來適應規模驅動的組織架構、管理制度、戰略規劃、企業文化進行相應變革,正可謂“三分技術,七分改革”。
同時,還要進行創新機制的創新,包括建設創新孵化平臺、試錯容錯機制、人才培養激勵機制,等等。
“在互聯網時代,你永遠不知道將要打敗你的是哪一家企業,甚至不知道它將來自哪個領域”,這句網絡流行語道出了很多企業的危機。的確,互聯網已經重塑了日常消費領域的價值鏈,現在又要重塑能源,如何在洶涌大潮中主宰命運?或許就是從用戶需求出發,成為新的用能方式的創造者,用智慧能源為用戶創造智慧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