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方面,人工智能自2016年起進入國家戰略地位,相關政策進入爆發期,今天我們首先來為大家簡單梳理下近幾年來人工智能在頂層設計方面的各種相關政策,隨后我們將對政策在各行各業的影響以及相關細分政策進行梳理。
1、智能制造開啟人工智能道路
2015年5月,《中國制造2025》中首次提及智能制造,提出加快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技術融合發展,把智能制造作為兩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著力發展智能裝備和智能產品,推動生產過程智能化。
2015年7月,國務院印發《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該《指導意見》中將人工智能作為其主要的十一項行動之一。明確提出,依托互聯網平臺提供人工智能公共創新服務,加快人工智能核心技術突破,促進人工智能在智能家居、智能終端、智能汽車、機器人等領域的推廣應用;要進一步推進計算機視覺、智能語音處理、生物特征識別、自然語言理解、智能決策控制以及新型人機交互等關鍵技術的研發和產業化。
2016年1月,國務院發布《“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將智能制造和機器人列為“科技創新 2030 項目”重大工程之一。
2、“互聯網+”提速
2016年3月,國務院《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人工智能概念進入“十三五”重大工程。
2016年5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央網信辦發布《“互聯網+”人 工智能三年行動實施方案》,明確提出到 2018 年國內要形成千億元級的人工智能市場應用規模。規劃確定了在六個具體方面支持人工智能的發展,包括資金、系統標準化、知識產權保護、人力資源發展、國際合作和實施安排。規劃確立了在 2018 年前建立基礎設施、創新平臺、工業系統、創新服務系統和 AI 基礎工業標準化這一目標。
2016年7月,國務院在《“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中提出,要大力發展泛在融合、綠色寬帶、安全智能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研發新一代互聯網技術,保障網絡空間安全,促進信息技術向各行業廣泛滲透與深度融合。 同時,研發新一代互聯網技術以及發展自然人機交互技術成首要目標。
2016年9月,國家發改委在《國家發展改革 委辦公廳關于請組織申報“互聯網 +”領域創新能力建設專項的通知》中,提到了人工智能的發展應用問題,為構 建“互聯網+”領域創新網絡,促進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應將人工智能技術納入專項建設內容。
3、人工智能加入國家戰略規劃
2017年3月,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人工智能”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2017輕量級應用極有可能落地。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要加快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全面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加快人工智能等技術研發和轉化,做大做強產業集群。
2017年7月,國務院發布《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 明確指出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分三步走的戰略目標,到2030年使中國人工智能理論、技術與應用總體達到 世界領先水平,成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創新中心。
2017年10月,人工智能進入十九大報告,將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2017年12月,《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的發布,它作為對7月發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的補充,詳細規劃了人工智能在未來三年的重點發展方向和目標,每個方向的目標都做了非常細致的量化。
2018年1月18日下午,2018人工智能標準化論壇發布了《人工智能標準化白皮書(2018版)》。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宣布成立國家人工智能標準化總體組、專家咨詢組,負責全面統籌規劃和協調管理我國人工智能標準化工作,并對《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及《人工智能標準化助力產業發展》進行解讀,全面推進人工智能標準化工作。
從國家頂層設計方面,已經越來越重視到人工智能作為一項基礎技術,能夠滲透至各行各業,并助力傳統行業實現跨越式升級,提升行業效率,正在逐步成為掀起互聯網顛覆性浪潮的新引擎。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給全球互聯網科技企業帶來了豐厚的營收,而基礎研究的進步使得人工智能的商業化得到了很好的支撐,眾多人工智能創業公司涌現,我們之前為大家介紹的“阿凡題”就是其中的代表,
為了更好的實現人工智能的廣闊應用前景,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各類型人工智能初創公司更好的成長,中國不少省市也發布了諸多專業針對人工智能產業的相關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