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工業和信息化部對電力、水利等部門窄帶無線系統使用的230兆赫茲頻段使用規劃進行了調整,明確223~226兆赫茲和229~233兆赫茲頻段用于TDD方式寬帶系統,226~228/233~235兆赫茲和228~229兆赫茲仍用于窄帶系統。
“此次頻段調整,將為國家電網公司增補6兆赫茲頻率,意味著國家電網公司在230兆赫茲頻段的可用頻率達到7兆赫茲,將進一步拓寬終端設備與電網信息交互‘專用車道’,推動電力無線專網發展邁入加速期,為支撐能源互聯網建設提供強勁通信保障。”中國無線電協會電力無線專網產業分會(簡稱“產業分會”)副理事長、國網信息通信產業集團副總經理孫德棟在接受中國電力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無線專網建設勢在必行
隨著我國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各類移動通信設備和終端呈幾何增長,接入通信運營商的設備達到數十億臺,這意味著在無線通信這條“信息高速公路”上跑的車越來越多,“信息高速公路”越來越擁擠,“堵車”也就時有發生。
對于普通用戶來說,“通信堵車”造成的也許只是體驗的降級和不適,而對于電力這種特殊行業來說,“通信堵車”則很可能造成數據丟失、調度失靈甚至導致電網安全事故。
此外,如何保證海量電力終端設備高安全、低時延、低成本聯網通信,也是能源互聯網建設的一個關鍵環節。孫德棟表示:“隨著國家電網公司能源互聯網戰略的持續推進及電力物聯網技術的廣泛應用,電力生產服務的基礎性業務快速增長,擴展業務需求日益凸顯,對電力通信網的覆蓋范圍、傳輸性能等支撐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國網江西省電力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運檢中心主任楊濟海告訴記者:“目前電力通信既有營銷、運檢、安質、調度等專業的大顆粒業務需求對現有通信網絡的承載能力提出的挑戰,也有現存通信網末端覆蓋不足,不能靈活滿足能源互聯網建設終端通信接入需求的挑戰。隨著特高壓電網和配電網建設的不斷推進,配套的系統保護和精準負荷控制等高時延敏感性業務對電力通信通道傳輸的質量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此背景下,如何在日益擁擠的信息高速公路中開辟出一條終端設備與電網信息交互“專用車道”成為國家電網公司近年來的一個迫切需求。孫德棟介紹說,《國家電網公司“十三五”電力通信網發展規劃》已明確指出,“十三五”期間將在經營地域范圍C類以上供電區域統籌推進電力無線專網建設。
國家電網公司信息通信部副主任王磊日前在第一屆中國無線電大會上也表示,電力無線專網總體架構能夠實現生產控制大區和管理信息大區業務橫向隔離,為精準負荷控制業務提供專線通道,滿足毫秒級業務時延及安全接入需求。
頻譜拓寬促無線專網發展提速
據悉,近兩年,國家電網公司主要在天津、冀北(唐山、承德)、福建(福州、泉州、晉江)、江蘇(昆山、蘇州、南京、常州)、浙江(海鹽、嘉興)等地試點無線專網,目前建設基站170余座,終端2萬余個左右。實際應用表明,無線專網使得配電自動化遙控成功率、用電信息采集成功率等關鍵業務指標均有所提升;并且相比光纖網絡,建設成本大約可以降低18%。
年底前,國家電網公司將在1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電力公司26個城市組織開展電力無線專網擴大試點建設工作,共建設基站約710余座,接入終端數量約17萬余個,在大規模范圍驗證電力無線專網傳輸性能和業務支撐能力。同時,各省公司也已將電力無線專網納入2018年通信網滾動規劃,在2019~2020年,電力無線專網建設規模將持續擴大。
孫德棟介紹說,在工業和信息化部沒有批復國家電網公司230兆赫茲頻率增補申請時,部分設備廠商對電力無線專網需求持觀望態度,未能真正投入研發資源。隨著批復文件的正式印發,國家電網公司在今年底將加強投資,相信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必定會加足馬力開展設備研發,推動無線專網建設邁上新臺階。230兆赫茲專用無線頻率作為電力無線專網建設的重要戰略資源,也將更加有利于電力無線專網產業分會集中力量培育230兆赫茲無線專網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