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不是天生的
在互聯網創業的上半場中,有很多的互聯網創新企業在全球各地成立,像是美國的亞馬遜和中國的阿里巴巴,也有利用亞馬遜電商平臺的概念而成的SaaS企業,Salesforce等。但領導這些企業成功的創辦人和經理人,是天生具有創新的才能嗎?答案當然不是。在《創新者的基因》一書中,作者認為創新者的基因不是先天具有,一般人是能透過后天的訓練成為優秀的創新者。那么具有什么“基因”的人,可以成為創新者呢?
他們(作者三人)認為具備以下五種“基因”的人,就已經掌握創新的要領,分別是:聯系、發問、觀察、交際、實驗。聯系是整合多個領域知識的關鍵;發問是不停反思,改變現狀的開始;觀察是了解周遭,獲得新的行事風格的見解和想法;交際是為走出舒適圈,尋找新想法;實驗是創新者不斷在試驗自己的新想法,以思考和實驗探索世界。要測量一個人是否具備以上“基因”很簡單,透過問卷調查即可知道,但要測量企業就不這么容易了,總沒辦法給每一家企業的經理人都發放問卷調查。
《創新者的基因》的作者和HOLT(瑞士信貸的分支機構)合作,利用現在股票市值對比自由現金流(FCF)估計市值的差額計算“創新溢價”指數。這么做的理由很簡單,因為投資人很關心企業的盈利能力,但企業除了現階段的獲利外,也會投入研發和創新以求未來也能保持獲利或者提高獲利表現,如果投資人為這樣的行為買單,那么企業的市值就會產生溢價,而這部分的溢價正是因為創新行為所促成,所以稱作“創新溢價”指數。福布斯近年來以此指標發布“全球最具創新力企業百大榜單”(以下簡稱“全球百大創新企業”),其中不乏有中國企業入榜。因篇幅有限,億歐智庫僅在本文和讀者介紹全球百大創新企業Top 20和中國入百大榜企業,完整榜單請見附錄的網址。
福布斯2018全球百大創新企業
要進入福布斯2018全球百大創新企業的標準是上市企業且市值超過百億美元,因此符合此標準的企業不多,但肯定是優秀的企業。按區域來看,歐洲區有21家企業,亞洲區有25家企業,美洲區有54家企業,其中美國就占有51家,中國雖是上榜數量第二名的國家,但也僅有7家和日本齊名。很明顯,美國仍是全球創新的主要國家。
在產業類別中,提供軟件與服務的企業有19家,為最多企業的產業,其中榜單前三名企業也都是軟件服務企業;第二和第三多的產業分別是“食品、飲料和煙草”及“家庭及個人用品”,各有13和12家企業,這兩個都是屬于快消類別的產業,合計占據榜單1/4。提供快消產品的企業作為創新企業最大宗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嗎?當然不是,在這些行業中,消費者的偏好取態變換快速,不能適時提供市場上最新穎的消費品,就會被列入淘汰企業的行列,像是曾經擁有輝煌歷史的旺旺、康師傅和統一企業。
Top20
Top20的企業依序是ServiceNow、Workday、Salesforce.com、Tesla(特斯拉)、Amazon.com(亞馬遜)、Netflix(網飛)、Incyte、Hindustan Unilever、Naver、Facebook(臉書)、Monster Beverage(怪獸飲料)、Unilever Indonesia、Adobe Systems、Celltrion、Autodesk、Regeneron Pharmaceuticals、Vertex Pharmaceuticals、Amorepacific、AmerisourceBergen、Illumina。
其中,軟件服務企業和醫藥生命科學企業占據榜單大多數席位,分別有7家和5家,尤其前三名的企業都是提供軟件服務。
榜單第一名的ServiceNow是一家提供IT服務管理(ITSM)的企業,在成立之前傳統上已經有三大家BMC、CA、HPE企業提供ITSM的本地部屬服務,但ServiceNow跟他們不同的是堅持提供云計算服務,這在2004當年是一個非常新穎的概念,不僅吸引投資人眼球,也吸引到廣大需要數字化服務的企業,因此在接下來的十多年間迅速斬獲市場,將福布斯G2k(全球2000大)企業中的一半企業納入大客戶名單,并且同時開展多樣性產品,將觸角延伸至ITOM、HRM、CSM等領域。
中國企業
在福布斯2018全球百大創新企業榜單上的中國企業幾乎來自不同產業類別,BAT也缺了阿里巴巴,但騰訊仍被認為是較具創新能力的企業。這榜單中,有三家企業的是新亮點,分別是洛鉬集團、??低?、中國船舶重工集團。
中國船舶重工具有國家項目的支持,加上自主研發能力強,創新能力不在話下。不少讀者也非常熟悉海康威視,是目前國內在安防智能化產品中的領頭企業,獲利和產品創新速度相當快速。洛鉬集團則比較不有名,立基于洛陽市的企業是如何上榜的呢?
洛鉬集團創立于1999年,主營項目是鉬鎢礦的采、選、冶、深加工,同時集科研、生產、貿易為一身。不僅礦場經營范圍國際化,從中國到巴西、剛果和澳大利亞,亦有全球招聘計劃在招募國際人才加入公司治理。成功從地方型企業轉型成國際企業。
結語
福布斯的創新溢價指數反映的是投資人的看好度,目前除了軟體服務業的前景大好之外,全球的傳統產業,像是快消品和醫藥生科技術的創新能力仍是持續被投資人看好。國內企業和全球趨勢有些不同光景,像是傳統制造業和材料業仍具有不錯的創新表現,不讓BAT專美于前(其實缺乏A,阿里巴巴)。不過阿里巴巴從榜單上的缺席,不失為一則警訊,多元觸角的投資并未獲得投資人的青睞,想要和阿里巴巴一樣多元投資的企業應慎選標的,尤其是在新創投資飽和的未來,并非看好的行業都能吹起一陣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