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2018“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暨第六屆中國國際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展覽會”在北京開幕。180余家國內外企業攜120余款新能源汽車和多項智能網聯領域的最新技術到場。
百度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阿里巴巴技術委員會主席王堅、騰訊公司控股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出席開幕式,并就BAT各自在智能網聯汽車領域的成果做了總結,展望未來發展方向。下面是BAT發言人的精選言論。
百度 李彥宏
要做開放平臺,為自動駕駛改造城市道路
智能網聯汽車大會上,BAT們就各自在智能網聯汽車領域的成果做了總結
“在我看來,智能駕駛產業發展需要有4個方面的關鍵因素。第一,我認為是開放。第二是安全。第三是政策。第四個關鍵因素是基礎設施。”
“阿波龍已經安全運營了超過一萬公里,也載了超過一萬人次去體驗,同時已經落地在20個場景,到目前為止是零事故率。所以,我覺得這才是重要的,你可以宣布一個技術,也做了各種各樣的測試,甚至把這些東西都共享出來,那不算什么,不出事兒才是硬道理。這才是真正讓人感到高興的事情。”
“Apollo 平臺今天已經進化到3.0,新增的代碼中有50%以上都是跟安全有關的。所以說得再天花亂墜,如果安全這一條過不去,也無法進入使用狀態。這是我們在過去這一段時間、尤其是過去一年的探索中體會最深的一點。”
“今天,當我們的汽車越來越智能,當我們憧憬以后可以取代人類駕駛員的時候,我們必須要考慮到道路的基礎設施也要跟著變,也要進行改造。即使是從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的角度講,改造基礎設施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基礎設施領域,通過紅綠燈上的路測設備,無論激光雷達還是攝像頭,都可以使得擁堵的狀況得到大幅度改善。”
阿里巴巴 王堅
未來的車要解決對城市資源的消耗
智能網聯汽車大會上,BAT們就各自在智能網聯汽車領域的成果做了總結
阿里阿里巴巴技術委員會主席王堅在會上演講更加側重“車與城市的關系”,提出智能汽車仍有需要解決的基本問題。
首先是關于“車的價值”以及“車與未來基礎設施變化”的問題。
“未來,車到底給一個城市帶來的價值是什么?今天可能最大的價值就是從A點移到B點。但是車跟手機不一樣的是,沒有人愿意待在車上,今天大家待在車上是因為被逼著待在車上。”
“基礎設施是不是會發生一次非常大的變化?”王堅在會議上提到,除了道路以外車還有沒有別的基礎設施是要它依賴的,這是一個非常基本的問題。與上汽的合作讓他明白,互聯網應該是車的另外一個基礎設施,而不止是將其作為一個接入的網絡來看待。
第二個需要解決的問題:智能汽車能否解決城市交通問題?
“智能互聯汽車是否能解決交通帶來的問題?”智能汽車雖然能解決環境污染問題,但是帶來的問題是遠遠超出污染本身的問題的。阿里巴巴的“城市大腦”曾經統計過杭州城區在有了限行以后大概還有120萬輛車。
“智能車是否能有效地使用道路資源?” 王堅表示,如果聚焦一個時刻,大杭州概只有20萬輛車,就是說一個城市最基本的交通需求這20萬輛車是滿足了,而這個城市卻要為這180萬輛車提供所有的停車設施。
所以王堅認為,一個未來的車如果不能解決車對城市資源的消耗問題的話,其還只是原來車的一個延續。
“只有像北京這樣的城市,少修一個車道,從原來4車道變成3車道,用最少的城市的物理資源來支撐交通發展是,才是真正的智能網聯時代車的開始。”在王堅看來,技術進步與城市資源的優化利用是息息相關的。
“ 所以我自己在杭州做城市大腦的時候提了一個很簡單的要求,別人說是一個非常大的夢想,我說我們能不能一個城市是可以不限行的,別人跟我講,這是一個非常偉大的夢想,因為全世界是還有沒有宣布限行的城市。”
馬化騰
未來騰訊要成為汽車企業的數字化助手
智能網聯汽車大會上,BAT們就各自在智能網聯汽車領域的成果做了總結
“移動互聯網的上半場已經接近尾聲,下半場正在拉開序幕,上半場的重點是消費互聯網,下半場的發展方向是產業互聯網。”
對未來汽車產業如何發展,馬化騰認為,需要傳統汽車企業與互聯網科技公司一起攜手,沉下心來打磨三項基本功:一是網絡連接能力,二是數據處理能力,三是安全能力。
同時馬化騰表示,汽車企業來在這次產業變革中要擺脫淪為生產車間的命運,就需要盡快實現生產與消費的連接,打通從造車到用車的價值鏈,真正觸達終端用戶。不能僅僅滿足于打造一個完整的制造產業鏈,更重要的是,要考慮借助硬件優勢,進一步實現硬件、軟件與服務的結合,實現三位一體的生態化。
“未來,騰訊希望把握產業互聯網的發展機遇,成為汽車企業的數字化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