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預測稱,到2020年,中國智能網聯汽車市場規模可望超過1000億元人民幣。目前,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進入加速發展階段。
資料圖:第二屆世界智能大會現場展示的智能汽車。
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近日在北京舉行。在國家會議中心門口的空地上,北汽集團BJ80車隊持續進行無人駕駛展示。記者看到,前兩輛車上,坐著工程師團隊,而在后面三輛車上,則空無一人,隨著前面兩輛車進行直行、調頭等操作。這一展示引起觀眾的驚嘆。
據了解,大會參展車輛達到120款,其中北京市8輛已獲得自動駕駛車輛道路測試資格的自動駕駛車輛集中亮相。
作為汽車產業的未來,什么是智能網聯汽車,它將如何改變未來人們的生活?與會專業人士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北京汽車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徐和誼說,智能化和網聯化具備感知、計算、通訊、控制、執行、交互等功能。人機交互、OTA(遠程升級)等功能正在成為新的標配,L1和L2級別的自動駕駛現在已經成熟,并開始全面量產,無人駕駛的測試里程也在不斷創出新高。
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總裁王傳福以智能手機做比喻,“手機的傳感器才十幾個,攝像頭兩三個,麥克風一個,就給人類生活帶來如此大的改變”。汽車300多個傳感器如果開放,產生的PM2.5、溫度、圖像、路況等數據,將會對公安、氣象、環保、銀行、保險、交通、教育等行業的管理帶來顛覆性變化,讓城市變得更加智慧。
智能網聯汽車將重塑整個汽車產業的生態。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說,據預測,至2020年,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的市場規模可達到1000億元以上。
對于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現狀,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萬鋼通過調研認為,中國智能網聯汽車起步“十分健康,發展十分迅速”。
萬鋼說,自2016年以來,上汽集團、長安汽車、北汽集團等中國各大車企都紛紛發布了智能化戰略;另一方面,ICT企業紛紛加入自動駕駛汽車的角逐,百度開放了Apollo(阿波羅)平臺,阿里巴巴推出城市大腦,華為在5G優勢領域中和智能汽車整合融合,自動駕駛技術正在走向道路測試階段。
北京市市長陳吉寧介紹,北京建設了國內首條5G自動駕駛測試道路。截至上月,已開放社會道路44條、總長度123公里,向8家企業發放測試牌照35張,實現安全行駛里程5.2萬公里。
苗圩說,工信部出臺了一系列指導性文件,搭建了跨領域的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平臺,加快了國家標準體系建設,建設了上海、重慶、北京等地的測試示范區,推動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環境日趨完善。
萬鋼認為,中國發展智能網聯汽車的短板,一是還沒有形成發展智能網聯和自動駕駛的國家戰略;二是在智能網聯和自動駕駛的關鍵領域,基礎還薄弱;三是通訊、汽車、交通和產業跨界融合急需加強;四是智能化的基礎設施還需要加強,特別是路、網、車的聯系必須要加強。
對于未來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董揚說,在政府層面,要做好頂層設計,各部門應有統一規劃,而不是出臺各自的規劃;對創新要包容,要創造有利于創新發展的法律和政策環境。在產業層面,要加強基礎研究,科技公司應重視和汽車公司的合作,促進融合創新,沒有一家企業能夠“包打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