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國內手機市場競爭愈發激烈,銷量排名前五的手機廠商更是搶占了目前國內市場80%以上的份額,馬太效應愈發凸顯。相比之下,國內其他廠商生存環境變得更加惡劣,如果不能改變,只能在沉默中消亡。
對此,許多國內手機小廠也在積極應對國內惡劣的態勢,尋求新的生存方式。在重慶國際手機展期間,道格手機董事長辛超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便表露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目前在國內作為一個正常的生產型企業和制造企業在手機行業已經沒有任何機會了,國內排名前五的手機廠商占據了八成的份額,而在十年前這些份額是由三、四十個廠商所共同持有的。”
雖然辛超表達了目前國內手機市場競爭激烈的態勢,同時也表達了目前在國內做手機基本毫無機會的看法,但并不意味著手機行業已經沒有機會了。跳出中國后,在國外可以收獲到更多的可能。辛超認為,國內外的用戶在手機使用情況上具有顯著的區別。
由于國內手機市場競爭激勵,因此國內用戶對于手機的判斷都相對趨同,對于高質量且具有性價比的產品更為青睞,而國外用戶則更追求個性化以及適合當地情形的手機產品。因此許多廠商紛紛走出國門,大力拓展海外版圖。
深圳EL手機銷售總監鄒麗麗對此表示:“目前EL已經在海外發展多年,主要注重于海外市場,主要向人口密集地區發展,比如南亞、俄羅斯、印度、非洲等地,并且在這些地區均擁有一定的份額。”
而道格也同樣注重海外市場,從歐洲起步誕生于西班牙馬德里的道格手機,也逐漸向著周邊地區擴張,橫跨整個歐洲大陸,囊括了幾乎所有歐洲國家,在中東的迪拜,沙特,伊朗等建立了分公司,目前正在向非洲的突尼斯等富裕國家進發。
為何這些公司都喜歡向著歐洲地區發展?這是由于歐洲大部分國家屬于發達國家,人們相對比較容易接受一些價格上沒有優勢的手機,同時這里的消費者更加注重個性化以及手機多樣化的需求。
而在如今,眾多廠商又把目光聚集在人口密集的區域,也是因為這里的市場前景廣闊,在其他手機廠商還沒進駐之時希望能夠提前過來搶占先機。同時乘勢推出自己的低端品牌機,保證銷量的同時還能打響自身的品牌度。
同時國內的手機廠商自然不會甘于國內市場,在國內手機市場已經飽和之前,許多廠商已經開始進行了海外擴張之路。比如小米目前已經在多個國家中占據了市場份額第一個的寶座,在面對國內大廠在海外的擴張,手機小廠們也有自身獨特的應對方法。
尋求差異化便是這些廠商最有效的法寶,對于主流手機廠商而言,所做出的手機需要滿足大部分用戶使用,因此對于某些需要特殊用途的人群而言就顯得不那么合適。比如許多喜歡外出旅游、探險、登山的人群,要求手機擁有很好的耐用性以及更高的續航需求。
辛超表示,目前道格在戶外手機中已經有許多的技術積累,包括對于戶外用戶最關心的三防問題以及高續航的需求。辛超認為,國內外用戶對于電池使用的方式也不同,由于中國人偏愛使用手機的習慣,通常在下午四五點鐘的時候電量已經告急,而國外用戶則不然,在許多海外國家的地鐵上,人們通常都不會使用手機,而是觀看報紙或者書籍,當然這也與國外的信號塔稀缺,地鐵中沒有信號有關。但是這樣一來,國外用戶的手機電量通常能夠支撐到睡前,這也是為何中國快充技術發展很快,而諸如蘋果一類的手機依然在使用小功率充電器的緣故。
除此之外,辛超把自己的公司的產品定義成戶外人群的通訊設備,只是這個設備可以實現智能手機的功能。不僅在大電池以及堅固耐用上,道格手機還推出了專業的定位手機,區別于普通定位不太準確的產品,在這種手機中加入專業定位模塊來進行輔助校準,甚至可以運用在地下,適合在一些開礦途中以及溶洞之中進行準確定位使用,甚至還有一些搭載太陽能板的手機,可以為手機進行一定的續航。
這些差異化的設置都是為了避免讓自身的產品與國內的廠商直接硬碰硬,另辟蹊徑的尋求其他受眾人群,辛超表示目前道格每年出貨量能夠達到3、400萬臺,而鄒麗麗也透露目前EL手機的出貨量在1、200萬臺,而這些企業也代表了目前海外國產手機的生存現狀。
編者認為,如果要選最知名的海外國產手機品牌,傳音恐怕是最多人的選擇,但是其他小廠不必尋求傳音的生存方式,通過低價以及功能機搶占非洲市場。制造差異化,選擇特定受眾人群,滿足少部分人的特殊需求,在某個領域中做專做精,都能夠讓自己活的更加滋潤。不過如今技術為王的時代,許多小廠也意識到了技術的重要性,創新以及變革成為他們目前最重要的突破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