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董明珠怎么也不會想到,當初那個營收僅有316億元的小米會恐怖如斯,只用了短短五年的時間,就已經和自己的營收只差百億元,明明自個跑得很快,但小米顯然也不差啊!
11月19日下午,小米集團公布了第三季度財報,根據財報信息顯示,2018年前三個季度,小米集團營收共計1304.94億元,同比增長64.1%,調整凈利潤67.01億元,同比增長39.3%。
而隨著小米財報的公布,格力與小米之間的“10億賭局”就又被推上了風口浪尖。眼瞅著已至年末,這場世紀豪賭也終于到了即將揭曉答案的緊張時刻,兩位大佬之間的巔峰對決,到底誰能笑到最后呢?這不免勾起了人們的好奇心。
事實上,早在10月30日,格力電器就已經對外披露了前三季度財報,2018年前三季度,格力實現營業收入1486.99 億元,同比增長34.11%。實現歸母凈利潤211.18 億元,較上年同期同比增長36.59%,主營業務毛利率30.15%,仍在高位運行。
這也意味著,如果僅是前三季度相比,小米和格力之間的差距也僅剩下了182億元。差距并不算大,而從增長性來看,10億賭局也充滿了懸念,雙方分出勝負仍然要看第四季度的財報表現。
盡管吃瓜群眾就看個樂子,但2013年到2018年,卻是格力與小米命運沉浮的五年。
時間回溯至2013年,在當年的央視經濟年度人物頒獎禮上,雷軍在頒獎環節中請馬云做見證人,他說五年內小米營業額超過格力的話,希望董明珠賠給自己一塊錢。面對找上門的麻煩,董小姐當然不帶怕的,隨即霸氣的回應,被超越愿意賠10億元。
至此,十億賭約立即生效,而在隨后的五年里,董明珠混成了網紅,帶領格力在多元化的路上開始試水,跨界手機行業,毅然決然殺進新能源汽車領域,甚至還打起了芯片的主意,在備受爭議中董明珠并沒有妥協。格力電器2014年至2017年營收分別為1377.5億元,977億元,1083億元,1483億元。
反觀小米,那也不是個省事的主兒,當初實力懸殊都敢以一己之力叫板格力這艘商業巨輪,更何況乘著互聯網風口的火箭,做手機,做電視,甚至還造起了空調,小米享受到了高速增長的光環。小米在2014年至2017年營收分別為743億元,668.11億元,684.34.億元和1146.25億元。從百億體量沖擊到千億體量,顯然彪悍的小米徹底開掛,也只是用了幾年的時間。
“10億賭約”業績PK的背后,也大可看做是互聯網企業與傳統家電企業的大對決,雙方之間的差距也只有183億元,考慮到目前已經進入冬季,空調的需求也會隨之放緩,這也意味著格力在第四季度的營收可能會受到一定影響,參考格力在今年第一季度的營收額395.62億元,預估格力全年的營收大概也就在1900億元左右。
我們再來看看小米,從2017年到現在,小米的發展速度真可謂是竄上了火箭,每個季度的增長都在20%~30%,如果不出意料的話,小米在第四季度的營收很有可能達到600億元,再加上小米前三季度的優異表現,這樣算起來,小米集團全年的營收額也應該在1900億元左右。
雷軍、董明珠到底誰會贏呢?原諒小編不敢冒然下結論,相信最終的結果也只能等到兩家企業的年報公布之后,我們才會知曉。盡管實質意義上來講,比賽終歸會分出個輸贏來,但在這場世紀豪賭的背后,我們見證了格力多元化發展,我們也看到了互聯網企業小米的高速增長,顯然這都是中國制造在當前的縮影,無所謂輸贏,這都是中國企業的整體躍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