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統計公司Counterpoint所公布的2018年第三季度智能手機銷量排名中,OPPO以微小的差距落后于vivo,拱手將全球第四的位置讓給了“同門兄弟”。而且根據璽哥的判斷,在未來幾個月,OPPO的排名恐怕還會下降。
性價比手機成為各廠商爭奪市場“殺手锏”
在瞬息萬變的市場中,對競爭形勢做出正確判斷是企業首先要做的事。但在璽哥看來,OPPO正是在形勢判斷上的失誤,才造成了如今整個營銷策略制定、以及市場行動的滯后狀況。
1、市場下滑引發更激烈競爭,性價比手機成主角
根據IDC發布的數據,從2017年開始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就已經呈現出總量下滑的趨勢。2018年,全球智能手機銷量預計比2017年要下降0.7%左右,而國內市場更將下滑6.3%。與整個互聯網經濟的趨勢一樣,智能手機市場也將終結多年來的“人口紅利”,從增量市場轉向存量市場。
在這個背景下,已經占據國內市場份額80%以上的“華米歐維”國產四強,互相之間競爭更加激烈。而性價比手機就成為國產廠商們爭奪市場空間的“殺手锏”。然而對于這個發展趨勢,OPPO方面顯然在判斷上出現了失誤,這也導致了行動上的遲滯。
2、OPPO管理層沒有足夠重視到性價比的重要性
在當前的市場狀況下,各家廠商都在想盡方法提升銷量。高端手機雖然賺盡眼球,但奈何價格因素導致銷量規模上不去,中低端性價比手機才是走量的關鍵。其中最早意識到這個趨勢的就是小米。提出了“為發燒而生”的小米以性價比為主打,已經吸引了大批粉絲并牢牢占據性價比手機的市場地位。而華為也在2017年開始布局性價比市場,將資源重點向榮耀品牌傾斜。在華為決策層的重視之下,以性價比為賣點的榮耀子品牌,其銷量甚至已經超過小米手機,成為消費者所熟知的性價比手機品牌。
相比較之下,OPPO對這個變化的感知就顯得極為滯后。即便與“同門兄弟”vivo相比,它也是醒悟得非常晚的。vivo早在3月份就重磅推出了性價比手機Z1,并取得相當不錯的業績,并又在10月推出了主打性價比的vivo Z3。而OPPO的第一款性價比手機K1,直到10月份才姍姍來遲,比vivo整晚了7個月!
重營銷、輕技術、管理層反應慢,OPPO被趕超一點不冤
在璽哥看來,OPPO手機如今被趕超的局面,管理層除了對手機市場的趨勢把控不夠之外,OPPO存在的另外一個問題就是,太過依賴營銷,卻對技術研發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與vivo一樣,OPPO也長期被市場詬病為“高價低配”。其營銷方式嚴重依靠高價聘請流量明星來“造勢”,依靠明星的知名度來拉抬人氣促銷。這種做法實際上是在利用市場“信息不對稱”的弊端來贏取銷量。通過在二三線甚至以下的城市大量鋪開的渠道網絡,吸引這些地區大量的、對硬件參數不夠了解的青年群體,讓他們在一次又一次的高價“買單”中支撐起品牌亮眼的銷量數據。
但隨著消費者越來越成熟,這種“高價低配”的打法將越來越難吸引用戶,人們還是更愿意為真正具有性價比、使用體驗更好的產品付錢。OPPO方面也意識到了對技術研發不夠重視的弊端,并聲稱要加大研發投入。
或許有人會說,OPPO也是很看中技術的,比如今年推出的旗艦手機FindX,其采用的雙軌潛望鏡結構滑動模塊,類似蘋果的3D結構光等都是創新。但璽哥想說的是,這只是OPPO在倡導的貼近消費者硬需求上做的針對性創新,是一種在占在成功者肩膀上的微創新,它并沒有顛覆什么。
關于OPPO手機對研發的重視程度,我們還有一個角度,就是對比一下競爭對手在研發上的投入。前幾天,OPPO全球副總裁、中國大陸事業部總裁沈義人就在媒體訪談中強調,OPPO在2019年度為技術研發準備的預算是“至少40億元”。雖然公司方面在態度上顯得很高調,但市場和消費者卻對此普遍感到失望----OPPO依然不重視技術!這個“40億元”的投入規模,與其他品牌廠商相比較,差距實在是太大。
我們來對比一下幾個主要品牌的研發投入狀況吧:領頭羊華為的研發投入在2016年就已經達到764億元,2017年為900億元。而且其中僅僅投入到手機芯片方面的比例就高達60%左右,規模是OPPO的至少10倍以上。被稱為安卓世界“機皇”的三星,更是在手機全產業鏈、半導體領域里常年保持優勢,僅僅在5G通訊領域里三星就已經宣布投入220億美金的預算,以力爭取得技術優勢。即便是一度被詬病為對研發“重視不足”的小米,其2018年研發投入也在60億元以上,比OPPO承諾的2019年研發預算要高出一倍多。
反觀OPPO每年在技術研發上的投入,在對比一下OPPO在明星代言、廣告投入上的投入,我們會更加明白OPPO對營銷的依賴程度。近年來為OPPO代言的明星榜單,從影視明星到歌舞綜藝三棲的流量小生濟濟一堂,每個人的代言費都是天價。正是這種不合理的資源投入結構,才造成了OPPO今天在消費者心目中“高價低配”的品牌印象。
當前,消費者已經開始覺醒,他們清楚知道,OPPO手機的這些天價代言廣告費,最終都是從他們口袋里掏出去的。覺醒的消費者,與不談“性價比”的OPPO之間,天然就是對立的,對立的消費者怎么會去買OPPO的手機呢?
所以,今天OPPO手機被vivo趕超并不意外,因為這就是太依賴營銷,對技術不夠重視,對消費者不夠重視的代價。
在這里要特別提一下vivo,雖然它和OPPO在很多地方類似,一直以來也被OPPO壓一頭,但vivo管理層在市場趨勢的把控上,以及應對上,明顯要比OPPO要及時,有效得多。
5G時代,OPPO或成為那個最先掉隊的手機廠商
5G和AI技術的落地,給IOT產業的發展踩下了油門,物聯網時代正加速到來!而在各大廠商的規劃中,手機都是作為IoT中人與設備交互的中心窗口而發揮作用,IoT的這股新潮流,必將給智能手機產業帶來巨大的發展動力。
事實上,各主要廠商都已經在積極部署IoT產業。以小米為例,雖然其國內市場手機出貨量暫時落后于OPPO等廠商,但業界都關注到,小米正在醞釀著向IoT的全面轉型。據媒體報道,小米的IOT平臺已經是連接1.15億臺設備的全球最大消費級IOT平臺。從今年二季度財報來看,小米的IOT與生活消費品業務實現了104.3%的同比增長,已經在整體營收中占據了22.9%的比率,較去年同期提升2.5個百分點,而且其規模還在持續擴張;而與小米同年布局IOT的華為,目前已經有2000多萬用戶,平臺接入100多個品類的500多款產品。今年6月,華為發布了HiLink生態品牌——華為智選,8月,華為還發布了方舟計劃。在11月8日的世界互聯網大會上,華為旗下榮耀總裁趙明做了題為《物聯網:消費革命的黃金十年》的演講,更是讓業界深切體驗到華為將把手機業務與IoT深度融合的決心。
除開華為,小米外,“華米OV”中的vivo也在9月公布了自家的vivo IoT戰略,以及IoT軟件產品Jovi物聯。在IOT領域,OPPO是“華米OV”中目前唯一沒有對外公布相關戰略的手機品牌廠商。
手機廠商布局IOT的不只是“華米V”。前不久,一加手機CEO劉作虎在社交媒體上以長文宣布,一加正在規劃進入智能電視機產業,并以此為著力點全力投身IoT智能家居領域;錘子也同樣不甘寂寞,他們早在去年底就已經公開宣稱,包括智能配件、空氣凈化器在內的IoT“生態”產品將是公司“賺錢”的重要來源。
5G+物聯網,正成為各巨頭的新賽道!在這個賽道,目前還沒有看到OPPO的身影。我們不禁要問是OPPO真的不在乎?還是OPPO管理層太短視?缺乏遠見?
當競爭對手華為、小米們已經開始探索5G + 物聯網時代新的利益增長點、摸索新的盈利模式時,過于依賴營銷、輕技術、決策層對市場變化反應也偏慢的OPPO,極有可能成為“華米OV”手機廠商中最先掉隊的那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