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環股份是一家歷史悠久的老國企,歷史可追溯到1958年。公司2007年上市后,開始譜寫發展新篇章。公司很早就涉及硅材料,一直在半導體行業耕耘,上市后大力發展單晶硅光伏產業,目前和隆基股份一起成為行業領頭羊。在此期間,與中環股份同時起步的光伏太陽能企業80%都退出了歷史舞臺,而中環股份不僅存活下來,還成為了行業龍頭。
半導體用單晶硅在技術上要求比光伏用單晶硅高,而中環股份很早就儲備有光伏單晶硅技術,在進入光伏領域后公司得到快速發展,合作伙伴多是業內知名公司,還和蘋果一起建光伏電站。在晶硅領域和保利協鑫互相參股,保利協鑫的多晶硅可以供應給中環股份,中環股份生產的單晶硅又可以賣給保利協鑫,以此穩固雙方關系,在行業上下游互相依靠和扶持。
“5·31”光伏新政后,行業伙伴都縮減產量,但中環股份仍處在滿產狀態,市場份額還在擴大。公司表示,這主要是因為平時對下游企業讓利,在行業艱難的時候也會獲得下游支持。
令中環股份自豪的是其多年來積累的技術。光伏用單晶硅技術創新多來自半導體領域,這方面中環股份自認為一直在做行業引領,不少創新為行業發展做了貢獻。沈浩平認為,單晶硅領域革命性創新已經結束,以后的創新更多來自工藝技術變革,創新不從實驗室來,而是靠一線。
因為資源會向頭部集中,中環股份認為,所涉及的行業都要做到行業前三,不然就沒有安全感。公司在單晶硅光伏領域已經做到行業前列,但在半導體硅片領域,行業巨頭多在海外特別是日本,該領域技術難度很高,中環股份2015年開始大規模投入,目前正在逐漸投產,其中江蘇無錫宜興的工廠總投資將達到30億美元,計劃到2020年8英寸生產制造全球前三,12英寸生產制造全球前五。
就在這兩個領域大上規模之時,沈浩平在考慮的是為公司再找一個新行業,以讓公司能獲得更長久的發展。
延伸閱讀:八英寸硅片供應現狀
放眼全球,硅片供應商主要有日本信越、Sumco、中國臺灣的環球晶圓、德國Silitronic和韓國SK Siltron等,前5大廠商市場占有率超過90%。此外,臺灣地區的合晶科技、 Ferrotec也是8英寸硅片的重要供應商。據統計,2017年全球8英寸硅片產能約為5.4Mwpm。
圖:全球主要硅片生產商及市場占有率(來源:中時電子報)
目前,全球超過三分之一的8英寸硅片在日本生產。從2016年開始,日本國內8英寸硅片產量和銷售量持續提升,而庫存水平逐漸下降,存貨比率從最高點的90%下降至2017年底的44%。
需求的持續增加使得8英寸硅片在2017年Q1供給緊張,并從2017年上半年開始漲價,2017全年漲價幅度約為3%,而到了2018年Q1,8英寸硅片持續缺貨,漲價幅度達到了10%。
根據硅片巨頭Sumco在一季報披露的內容,預計硅片價格在2018和2019 會持續增長。
Sumco認為,8英寸晶圓的供給量增長有限,且生產設備又不易取得,晶圓代工廠難以對8英寸硅片擴充產能, 8英寸硅片會呈現長期供應緊張狀態,恐將缺貨至2021年。
從目前情況來看,雖然自2017年以來8英寸硅片價格上漲幅度超過10%, 但是從長周期來看,當前8英寸硅片價格仍處于歷史低位,從2007年至今,8英寸硅片價格下降約40%,大部分硅片生產廠的8英寸產品已虧損多年,因此,即使8英寸硅片價格上漲,硅片巨頭的擴產意愿也并不強烈。
可見,在產業源頭——硅片產能遲遲跟不上去,是導致全行業缺貨的根源。由于市場上的硅片供應不足,使得下游的晶圓代工企業處于無米下鍋的境地,從而難以滿足廣大IC設計和IDM客戶的需求,價格自然水漲船高。
有強勁的需求,自然就會有產能的擴充。據悉,目前在積極擴產8英寸硅片的主要有合晶科技、Ferrotec,還有AST(超硅)、Gritek(有研新材)、JRH(金瑞泓)等。
鄭州合晶硅材料生產項目于2017年7月動工,一期規劃每月20萬片的8英寸硅片產能。2017年中,環球晶圓與Ferrotec宣布合作,Ferrotec負責生產8英寸硅片,環球晶圓出技術并保證品質,規劃三期,每期規劃月產能增加15萬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