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在發布會上說:“是友商的態度把我弄急了。我們請來了大將,搞了一個Redmi,又給搞文章,又給搞科普的,是個人都會急的。”。此外,雷軍在演講的PPT中表示“生死看淡,不服就干”。
雷軍的急躁只是因為友商把他弄急了嗎?顯然不是。雷軍急躁,除了友商的競爭,還有來自小米股價的低迷和對小米未來發展的擔憂。
就在發布會當頭,1月10日小米港股股價暴跌6.85%收報10.34元,這是小米上市半年來再次“創造”的新低記錄,距離其上市發行價已經跌去差不多40%了。即便雷軍與多位主要持股者公開承諾,“1年內不會出售”已經解禁的股票,依然沒能夠挽回小米股價頹勢。
正如璽哥幾天前在《股票解禁猛如虎?小米股價下跌不止那么簡單》一文中所言,股價低迷考驗小米“互聯網公司”定位,而業務的疲軟則讓市場對小米的未來的發展缺乏信心。
2018年小米公布的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小米當季營收為508億元,調整后凈利潤錄得17.3%的同比增長。表面看起來效益還不錯,但投資人仔細觀察其業務運營狀況就發現,支撐小米營收的幾大業務板塊,依然高度依賴于硬件產品。當季營收中,手機銷售占據了小米整體營收高達68.8%的比例,與上一季度相比還有所提高。眾所周知,小米手機業務的盈利水平是偏低的,手機在營收中的比例提升,令投資人對公司未來整體盈利能力產生了更多的疑慮。同時,作為一個定位為“互聯網公司”的企業,小米標榜的“互聯網服務”卻并沒有什么起色。在第三季度,小米互聯網服務板塊在整體營收中只占了不到10%的比例。另一大板塊IoT業務,也存在著服務占比偏低、過于依賴硬件設備銷售的問題。
隨著時間的推移,資本市場對小米“互聯網公司”定位更是質疑。股票頹勢難挽,新業務前景又不明朗,這或許才是雷軍急躁的主要原因。
其實,雷軍在發布會上還有一個十分明顯的情緒,就是“怨懟”。有人統計,在這場一個多小時的紅米Note7手機新品發布會上,雷軍懟了友商8次。更有媒體報道說,在發布會后的群訪環節,雷軍也抑制不住憤怒之情,提到友商面色鐵青。
發布會上,雷軍重點指責了友商的“科普”做法。事情的源頭是榮耀業務部副總裁熊軍民在在微博向大眾科普市面上4800萬像素鏡頭索尼IMX586與三星GM1的區別,他稱前者是真正傳統定義的4800萬像素,后者的4800萬像素本質上還是1200萬像素,即便手機可以輸出4800萬像素的照片,也更像是通過插值實現。
很顯然,熊軍民通過“科普”的方式,就是想告訴消費者榮耀的產品才是真正使用的4800萬像素攝像頭。只是這么一科普,卻把使用三星GM1的紅米Note7給賣了。
也難怪雷軍很“憤怒”,畢竟自家產品還沒開賣呢,缺點就已經路人皆知了。
紅米not7殺敵1000自損800為哪般?
當然,發布會畢竟不是真的“吐槽大會”,雷總還是把相當大的篇幅放在了新機Redmi Note7的推介上。
實話說,拋開攝像頭傳感器的差距不說,這款搭載QC4、4000毫安電池,4800萬像素的Note 7,3+32G首發999元的定價,“性價比”還是可以的。
應該說,紅米Note 7肯定會對榮耀等友商構成一定的沖擊。但璽哥想說的是,除了會對各“友商”有沖擊外,紅米Note 7對小米自己產品的沖擊也不小。甚至可以說,紅米Note 7對小米自己的低端產品沖擊更大一些。這是一個“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帶有一定自殺性性質的市場策略。一個逃避不了的事實就是,紅米Note 7面世后,小米青春版等幾款差價不大的機型顯然將直面競爭壓力。小米和紅米“自相殘殺”的態勢,今后可能將成為常態。
璽哥要說的是,雖然雷軍想把小米和紅米做了區隔,一個往“高端”靠,一個主打“性價比”,但想要達成這個目標,很不容易。雙品牌戰略雖然有很多優點,但風險也很大。做得好,就能向華為/榮耀那樣取得高端、低端“兩開花”的效果。做得不好,就可能會造成兩個品牌互相掣肘。
或許有人會問,雷軍明知小米和紅米之間會有競爭,為什么還是要將Redmi獨立并推出紅米Note 7?
這個問題其實璽哥在之前的文章也有分析。雷軍這樣做的目的有2個,一是為了保住“手機”這個小米的核心流量業務,二是為了雷軍未來的AIOT戰略蓄力。
手機作為小米最核心的流量業務,也是當前小米的立足之本。但就是這個立足之本,當前面臨著較大的困境。2018年以來,小米在國內市場遭遇了第二季度幾乎0增長的困境,到第三季度甚至出貨量比去年同期下跌了16%。在印度等海外市場也即將面對增長瓶頸,而且華為/榮耀、vivo、OPPO等友商也在施加強大競爭壓力。為了保住海外優勢,搶回國內市場,小米打響了“性價比”之戰。
IOT作為小米、雷軍未來的戰略方向,是必須要有保障的。隨著IOT市場形勢的逐漸清晰,雷軍也看清楚了未來幾年手機作為IOT領域最重要入口的重要性。做好手機,就是獲得了IOT的關鍵入口。很顯然,性價手機是搶占IOT入口的最好手段。
IOT時代,雷軍的野心
璽哥認為, 小米強推“Redmi”品牌獨立和紅米not7,除了為確保手機核心業務市場份額和IOT戰略實施外,還是雷軍為了爭一口氣所發起的一場戰斗。
在發布會上怒懟“友商”、宣稱“生死看淡、不服就干”的雷軍,從來就不是甘于平庸的人。雷軍不僅要做“風口上的豬”,更要乘風“化龍”。
前幾天,雷軍在知乎上關注“華為與小米誰是民族驕傲”提問的事件,成了網絡輿論關注的焦點。盡管事后雷軍“辟謠”說那個賬號并非其所有,但誰也無法確認事情的真偽。
曾幾何時,雷軍被視作手機、互聯網里“教父”級別的人物。在小米被噴“饑餓營銷”的年頭,華為手機還遠沒有今天的市場地位,榮耀品牌甚至還只是個蹣跚學步的嬰兒。可是幾年過去,形勢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轉變。
被雷軍反復怒懟的“友商”----華為/榮耀,不但用華為手機品牌在高端市場站穩了腳跟,而且以榮耀品牌在中低端市場上攻城掠地。幾年時間里,單單榮耀這個子品牌就已經在銷量上超越小米。華為加上榮耀,今年已經實現了全球市場份額超過蘋果、并直追三星的業績。
對于這個狀況,雷軍當然深感不甘!如果沒有華為/榮耀,小米、紅米系列本“應該”賣得更好、得到更大的利潤空間。而小米,也不至于陷入目前這種股價狂跌、備受資本市場質疑的窘況。
在怨懟、急躁、不滿的后面,是雷軍的不甘心。雷軍不甘心小米只是作為一個上市公司,他要做的是把小米打造為華為那樣的“民族品牌”,甚至是蘋果那樣的全球性高價值品牌。
當前,小米到了關鍵時候。是走向平庸,隨波逐流,還是逆流而上,成就偉大?雷軍當然選擇后者。
“Redmi”品牌獨立,確立“性價比”主線,就是為了在5G和IOT時代找回小米曾經的“戰斗”精神,實現自我超越。
讓“Redmi”和小米成為5G和IOT時代的偉大品牌,成為超越蘋果,超越華為,這才是雷軍的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