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自本周二(2月12日)以來,A股市場上OLED概念股持續暴漲。周三,OLED板塊更是掀起了漲停潮,包括京東方A、維信諾、TCL集團、深天馬A等面板廠商,濮陽惠成、鼎龍股份等材料廠商,共25只個股封漲停。
自本周二(2月12日)以來,A股市場上OLED概念股持續暴漲。周三,OLED板塊更是掀起了漲停潮,包括京東方A、維信諾、TCL集團、深天馬A等面板廠商,濮陽惠成、鼎龍股份等材料廠商,共25只個股封漲停。14日,OLED板塊依舊活躍,其中維信諾繼續封死漲停,收獲三連板;此前已兩連板的京東方A,14日再次大漲6.65%。
而OLED概念股持續火爆的背后,一方面是受三星即將發布可折疊屏手機的消息刺激。另一方面則是外界對于柔性OLED屏市場前景的看好。
值得一提的是,三連板的維信諾正是此前曝光的小米可折疊屏手機的柔性OLED屏供應商。
另外,柔宇科技雖然搶先三星,推出了全球首款可折疊屏手機“柔派”,但是柔宇科技并不是一家手機廠商,實際上”柔派“的研發與制造主要是由手機ODM龍頭聞泰科技來完成的。據了解,聞泰科技后續可能還會推出多款折疊屏手機,受益于折疊屏手機市場的開啟,未來有望成為推動其業績增長的一大動力。近幾日聞泰科技的股價也是漲勢不錯。
從目前來看,OLED已成大勢所趨,并對LCD形成替代之勢,此外,柔性OLED所帶來創新型應用,也為柔性OLED帶來了更為廣泛的應用空間。
一、突破屏幕增大瓶頸,“折疊屏”將成為下一方向
“全面屏”迭代之后手機屏幕繼續增大已遇瓶頸。在經歷了最新一輪的全面屏迭代之后,我們發現主流旗艦機型的屏占比普遍在85%以上,可提升空間已十分有限,而機身尺寸也普遍在7英寸左右,已經達到挑戰便攜性和可操作性的極限。因此目前來看,若仍然沿用原有的產品形態設計,手機屏幕尺寸已幾乎再無可提升空間。
打破原有產品形態,折疊屏設計能夠繼續增大手機屏幕尺寸。“折疊屏”設計采用一整塊大面積柔性可折疊OLED屏幕,分為“內折式”和“外折式”兩種形態,可以讓消費者獲得平板電腦和手機的雙重體驗。因為技術難度較大,目前市場上尚無已成熟量產的“折疊屏”手機產品,但我們觀察到各大廠商(如三星、華為、OPPO、小米和蘋果)均已在此方向上加碼布局。
由于“折疊屏”設計可以突破現有的手機屏幕尺寸瓶頸,理論上可以將現有手機屏幕面積繼續擴大一倍,并且通過可折疊的形態保證產品的便攜性不受影響,因此我們認為沿著屏幕尺寸持續增大這條主線,折疊屏設計將會是智能手機產品較為明確的下一代發展方向。
二、折疊屏手機疊加可卷曲電視,2019 將是柔性顯示元年
1、手機端:折疊屏手機山雨欲來,2 月底將有多款產品發布
去年10月31日,柔宇科技搶先三星發布了全球首款可折疊柔性屏手機——FlexPai(“柔派”)。去年11月8日,三星在SDC2018開發者大會也展示了其首款可折疊屏手機。隨后,華為也宣布將于2月24日在MWC發布首款5G可折疊屏手機。根據Digitimes報道,華為該款折疊屏產品將采用“外折式”設計,展開后屏幕尺寸達8英寸。
目前,三星已宣布將于2月20日在召開新品發布會,屆時將發布旗艦新品Galaxy S10。考慮近期三星對此次發布會采用的宣傳標語“展開未來”,這也意味著三星還將正式發布其首款商用折疊屏手機Galaxy F。
三星Galaxy F采用內折式設計,配有4.6英寸外置小屏和7.3英寸內置可折疊大屏(命名為Infinity Flex Display)兩塊屏幕,內置可折疊大屏面積已經接近小型平板電腦,可以像書本一樣向內對折。首發備貨預計百萬臺左右。
而除了已經正式發布的可折疊屏手機的柔宇科技,以及已確定即將在本月發布的三星和華為之外,OPPO也透露將在MWC上發布折疊屏產品。
此外,今年1月22日,小米也曝光了旗下的可折疊屏概念手機,后續或將推向市場。
目前,蘋果在大的產品形態創新方面較為謹慎,目前并未透露較為確切的對于折疊屏產品的規劃。不過截至目前蘋果已申請多項與折疊屏相關的專利,顯示其在折疊屏這一方向上也有所布局。
2、電視端:LG 發布可卷曲電視,柔性顯示登陸大尺寸應用
在今年1月CES展會上,LG發布了全球首款可卷曲電視“OLED TV R”。該款產品將65英寸的4K柔性OLED屏幕放置于鋁合金外殼底座上,屏幕可以像紙一樣被卷曲收回底座內,擁有Full View(整塊屏幕全部展開)、Line View(只展開部分屏幕,顯示時間、照片或是音樂操控界面)和Zero View(完全收回屏幕,使用音響來欣賞音樂)三種使用模式。該款產品的屏幕完全展開需要約15秒,支持高達5萬次折疊展開。
可卷曲電視讓柔性OLED登陸大尺寸應用。我們認為,LG新發布的這塊可卷曲電視為高端電視產品帶來了全新的設計理念,打破了電視原有的固定形態,讓電視可以根據使用場景調節屏幕尺寸大小和顯示畫面比例,并且賦予電視可移動的功能,在8K、超大尺寸等原有迭代方向之外利用柔性OLED顯示技術另外開辟了一條電視產品的發展思路。我們認為,基于可卷曲設計,未來柔性OLED有望在大尺寸應用上開始成規模滲透應用,2019年也將是大尺寸柔性顯示的元年。
三、OLED供給端趨于成熟,折疊屏手機刺激需求放量
1、OLED:柔性顯示載體,折疊屏設計的基礎
OLED可實現柔性顯示功能。相比于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屏),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機發光二極管)顯示基于自發光原理,在顯示效果(對比度、色彩還原度)、響應速度、輕薄性、節能性等方面都具備明顯的優勢。重要的是,LCD面板由于液晶層和背光模組的限制只能以剛性形式存在,但是通過將基板和阻隔封裝層材料由玻璃更換為PI膜,OLED面板能夠具備柔性化特征(Flexible),在更加輕薄的同時能夠實現可彎曲的功能,目前看是柔性顯示的唯一載體。
柔性OLED是折疊屏設計的基礎。如上文所述,折疊屏設計是采用一整塊大面積的柔性可折疊OLED屏幕來實現。目前柔性OLED在手機上的應用還是以平面形態(例如iPhone X)或是固定彎曲形態(例如Galaxy S9)為主,若要實現可折疊的功能,還需要在目前的柔性OLED顯示模組中進行多個環節的調整(例如蓋板、OCA膠、偏光片等),但對于柔性OLED面板本身的工藝制程而言并無實質性變化,因此討論折疊屏就是討論柔性OLED。
2、供給端:產業鏈逐漸成熟,具備爆發潛力
回顧2016年及之前,柔性OLED的供給和應用都十分有限。供給方面,根據IHS Markit數據,2016年全球柔性OLED僅有Samsung Display的A3以及LG Display的E2兩條量產線,理論產能面積僅有77萬平米/年,其中三星的產能占比達到了80%,幾乎壟斷了全球柔性OLED面板供給。需求方面,2016年之前柔性OLED下游的應用主要在三星和LG的小批量高端手機機型(例如三星的Edge系列、LG的G Flex系列)以及類似Apple Watch這樣的可穿戴設備,應用覆蓋范圍較為受限。
2017年iPhone X帶動柔性OLED市場開始起量。2017年,蘋果在其十周年紀念產品iPhone X上導入柔性OLED屏幕,同年三星也在其Galaxy S和Note雙旗艦系列上全面使用,柔性OLED開始在智能手機市場規模化應用。根據IHS Markit數據,2017年全球柔性OLED面板出貨面積達到111萬平米,相比于2016年的34萬平米提升2倍以上,柔性OLED市場自此開始起量。
柔性OLED產能近年來快速增長。由于蘋果在科技硬件領域的創新引領作用,iPhone X的采用使得業內普遍看好柔性OLED的發展前景,因此各大面板廠商紛紛加碼布局柔性OLED產線,三星快速擴大其產能,韓國LG和以京東方為首的國產面板廠商也加速追趕。
根據IHS Markit數據,若按現有規劃,2016~2021年期間,全球柔性OLED理論總產能面積將達到88%的復合增速,呈現爆發式的增長。產能擴張同時,供給格局大幅優化。如上所述,根據IHS Markit數據,2016年三星占據了全球柔性面板產能的80%,處于絕對壟斷地位,而伴隨著其他面板廠商的產能快速跟進,三星的產能份額也將被稀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