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最近的關于小米家電的新聞,是2018年歲末之際,小米發布米家互聯網洗烘一體機10kg版,并以1999元的首發價擊穿傳統洗烘一體機領域的定價規則。較早一些時候,小米于2018年7月份發布了米家互聯網空調,零售價1999元,一貫的高性價比來挑釁傳統空調領域。
最近的關于小米家電的新聞,是2018年歲末之際,小米發布米家互聯網洗烘一體機10kg版,并以1999元的首發價擊穿傳統洗烘一體機領域的定價規則。較早一些時候,小米于2018年7月份發布了米家互聯網空調,零售價1999元,一貫的高性價比來挑釁傳統空調領域。
時間再往前推,2017年小米生態鏈公司推出了智米空調,2015年小米與美的空調合作推出“i青春智能空調”;2016年的時候小米推出了米家電飯煲產品,更早的時候,小米推出的空氣凈化器等家電產品火爆一時。
曾經的時髦
與手機業務不同,小米家電是小米生態鏈公司的產品,但在產品設計和市場定位上卻與小米手機有著一脈相承的風格。與其他小米生態鏈上誕生的智能硬件單品一樣,小米家電的誕生也有以下三個類似的目標:1、保持小米品牌的熱度;2、提供銷售流水的支撐;3、加大小米的想象空間。
如果放在小米生態鏈上看小米做家電的意義,用《小米生態鏈戰地筆記》一書中所講,“更深層次的原因,來自雷總一個夢。這是一個務實的理想主義者的夢想:帶動一批跟小米有著相同價值觀、愿意打造極致產品、充滿活力的中國企業,一起改變中國制造業,改變中國制造業在全世界人心目中的印象。就像索尼帶動日本、三星帶動韓國那樣,讓這一群體真正助力中國制造業的轉型升級。”
幾年前,這個“夢想”聽起來還是很偉大的。幾年前小米是風頭正勁、自帶流量的有熱度的互聯網公司,小米手機推出一款瞬間可成為爆款,米粉們的熱情勢不可擋。2013年開始,小米開始布局生態鏈,陸續投資和孵化初創企業從而成為小米生態鏈上的公司,小米輸出資源,產品ID、設計、渠道、供應鏈等等,讓生態鏈上的公司做出來的一件件“爆款”都有著跟小米手機一脈相承的風格,比如小米手環、小米移動電源等,也包括最初的小米空氣凈化器、飯煲等產品。
2018年9月,于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云米,被認為是小米投資的典型的小米生態鏈公司,“全屋互聯網家電”的業務定位讓云米一直對外宣稱是一家家庭互聯網公司。
用小米自己認為的,小米要用一個個創新的“爆款”撬動一個行業接著一個行業,并在IOT時代來臨之前提前布局。小米相信:當電飯煲、LED燈、電動車、無人機、掃地機器人等等這些生態鏈上的新產品魚貫而出后,會有一個“自動生成的未來”。
在幾年前,小米做的這個事,時髦而瘋狂,給固守傳統制造業之道的傳統企業們帶來一些困擾與擔憂。
某廚電上市公司的一位負責人曾就小米這一類企業帶來的潛在競爭向中國家電網表示。“這個行業里誰也打不倒誰,但是我們有可能被外來者打倒。所以我們不要只關注同行,而是要修煉功夫防止外面那些你看不見的殺招。”
當小米之道開始動搖
不過,現在的小米陷入了十分困頓的處境中,小米靈魂人物雷軍顯然也越來越焦躁不安,從年前媒體報道的雷軍在新品發布會上的“黑化”,到上個月小米9新機發布前夕雷軍在微博上對新機漲價的“絮叨式打預防針”的做法,以及雷軍對小米管理模式由原來扁平化轉而“向華為致敬”,小米模式正在遭受著嚴峻的考驗。
不管是“感動人心 厚道價格”,還是別的什么,其實一直以來小米模式真正的核心是,只關注低成本和高效率,不關注利潤,小米是在用做手機的標準去做家電。但家電業的今天只靠低成本和高效率不足以可持續發展,合理的利潤是家電企業賴以進行可持續研發投入的關鍵。這一點連雷軍都不得不承認。
放在當下家電制造業轉型升級的背景中看,小米生態鏈輸出的家電產品是十分脆弱的體系。畢竟,雖然智能科技帶來的狂潮影響和提升了家電的使用體驗,卻無法顛覆家電作為家庭耐用品的根本屬性。
作為耐用消費品,現在大部分的年輕主流群體雖然追求個性化、追求智能化的潮流和體驗,但在家電產品上,品質可靠、高端化、售后服務完善等訴求還是無法撼動的。
小米用做手機的標準去做家電,其以往推出的飯煲、空調、洗衣機等家電產品均以“高性價比”優勢著稱,但是在制造、品控、售后服務等核心環節小米無法有可靠的考量標準和體系建設。當小米和雷軍開始對其核心模式動搖之時,意味著小米家電遵循的小米之道也開始坍塌。
“認知世界,一定要知道這個世界的本質是什么;認知時代,要看清這個時代的本質是什么;進入一個行業,也要找到行業的本質。否則,就無法順勢而為。”這是小米生態鏈負責人劉德說過的一句話。
不管是基于小米生態布局還是基于IOT的布局,在家電這個領域,恐怕小米還未深諳其中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