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的應用,我國仍然遭受著缺少核心芯片、缺少自主操作系統即所謂“缺芯少魂”的嚴峻局面。
發展集成電路產業,是講究規律,不能盲目而上。2018年,華潤集團傅育寧董事長曾表示,我們需要對我國發展集成電路產業的機遇保持一份冷靜、對產業發展保持一份敬畏、將自身擁有的優勢資源找出來、以己之長選定主攻方向與突破口,這就是“有所為、有所不為” 的道理。同時,我們要直面自身短板、真抓實干、在發展中補上差距,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有機會從“全球集成電路產業的追隨者”變成“中國市場的領跑者”。
有專家提出,根據不同領域現狀采取“跟跑、并跑、領跑”多種模式并行的發展道路。譬如,對于國際上已有成熟先進技術的領域,中國企業要努力“跟跑”,縮小與先進水平的差距;對于正在孕育的新的市場領域,中國企業可以和國際巨頭“并跑”,并在“并跑”過程中尋找突破的機會,比如目前的5G領域;對于國家信息安全至關重要的領域,要有“換道超車”的思維,在一些“無人地帶”,針對我國一些巨大的應用場景,如“北斗導航”等,率先制定國家標準,形成自己的規則,以實現“領跑”。
《集成電路設計基礎》MOOC課程
在鄒雪城教授的指導下,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國際微電子學院推出《集成電路設計基礎》MOOC課程,敬請大家掃碼學習!免費!
說一千,道一萬,要發展集成電路離不開人才。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總裁丁文武先生在“2018全球半導體才智大會暨《中國集成電路產業人才白皮書(2017-2018)》發布儀式”上表示,中國在高端芯片方面落后或者說有差距最關鍵的原因是人才的問題。
丁總裁強調,人才有數量的問題,有質量的問題,還有結構的問題。數量是基礎,質量是關鍵,結構是層次分布問題。人才的結構性,就是高端、中端、低端人才,我們不僅要引進人才,更重要的還是要培養人才。
丁總裁也提到,不管是學校正規的教育,還是后續的繼續教育和各種形式的培訓等,這對于我們集成電路行業來講都是非常的重要。
2016年4月,教育部、發改委、科技部、工信部、財政部、人社部、國家外專局等七部門聯合發文《關于加強集成電路人才培養的意見》,明確提出“建立健全與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相適應的本專科、研究生教育和在職培訓人才培養體系。建立以集成電路產業發展需求為導向的學科專業結構動態調整機制,根據構建“芯片、軟件、整機、系統、信息服務”產業鏈的要求,加快培養集成電路設計、制造、封裝測試及其裝備、材料等方向的專業人才。鼓勵和支持高校、職業院校(含技工院校)主動對接產業發展需求,結合本校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增設集成電路相關學科專業,調整人才培養方向,擴大人才培養規模,培養集成電路產業急需、創新能力強的工程型、技能型人才。”
事實上,集成電路人才培養體系就是要培養出針對性、專業性和實效性的工程型、技能型人才。
2018年8月,全國政協委員、中科院微電子所副所長、中國科學院大學國家示范性微電子學院副院長、示范性微電子學院產學融合發展聯盟常務副秘書長周玉梅在《推動產教融合育人,培養集成電路創新人才》的報告中指出,自2015年教育部支持26所高校建設示范性微電子學院以來,各高校示范性微電子學院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積極落實加強集成電路人才培養的需求,探索出一套獨具特色的工程化人才培養模式,并取得顯著成效。
2015年到2017年,26所示范性微電子學院的招生人數呈現穩中有升的狀態,分別 為7007人、7940人、8334人。畢業人數呈現穩定輸出狀態,其中90%以上為本科生和碩士生,2015至2017年畢業生總人數分別為6301人、6216人、5759人。
周玉梅在報告中提到了微電子專項研究生增量指標。為了加快培養集成電路產業急需的工程師人才,2018年3月,教育部為示范性微電子學院下達了微電子專項研究生增量指標,以促進集成電路領域高端人才的培養,助推產業發展。2018年碩士研究生增加了1242個指標,博士研究生增加了262個指標。預計未來幾年,教育部還會增加微電子專項研究生增量指標,相信微電子學院的畢業人數會呈現較大幅度的增長。
周玉梅在報告中也指出,目前示范微電子學院積極響應產學結合,加強工程實踐。比如國科大和中芯國際、長江存儲、華進半導體、廈門三安簽署企業定制班合作協議,實行“課程學習+企業實踐+學位論文”三段式培養模式;華中科大與長江存儲、成電與聯發科、山東大學與聯電、西電和NI等都簽署了合作協議。
教育部高教司吳愛華處長在“2018全球半導體才智大會暨《中國集成電路產業人才白皮書(2017-2018)》發布儀式”上表示,現階段研究人才培養的問題很有意義。一方面因為整個國家的產業到了個關鍵的時間節點;另外一方面人才培養只有高校和企業共同努力,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產教融合的意見,共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才能找到一條解決人才瓶頸的創新之路。而且從2017年開始,教育部規劃司增加了示范性微電子學院研究生的招生指標,在9所微電子學院里頭增加了40%的研究生招標指標。在17所示范性微電子學院籌建單位定向增加了30%的研究生招生指標。
在今年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中科院微電子所副所長、中國科學院大學國家示范性微電子學院副院長周玉梅建議,設立集成電路一級學科,更好地配置教育資源,使集成電路人才培養與國家戰略需求和產業發展相匹配。周玉梅也表示,集成電路產業需要大量工程化人才。由于高校的工程實踐條件欠缺,培養出來的人才與企業需求有一定差距。因此在設立一級學科的同時,要大力提升人才培養的工程實踐條件,集聚多方資源構建集成電路產學研融合協同育人實踐基地,吻合國家戰略需求和產業發展。
關于設立“集成電路一級學科”,這個話題已經提出了一段時間。2018年9月12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教授王陽元在“新時期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戰略論壇暨《集成電路產業全書》首發式——紀念集成電路發明60周年”會議上指出,發展集成電路,離不開人才,人才決定一切。對此,王院士表示,要加強集成電路產業人才隊伍建設,構建人才體制、機制創新體系,培育、延攬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他強調建議將微電子學科提升為一級學科,以提高微電子學科在高校資源分配中的地位。但筆者是第一次在兩會報道中看到設立集成電路“一級學科”。
集成電路產業要發展,人才培養體制得改革。希望集成電路成為一級學科不再是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