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蘋果從不公開透露其造車計劃的進程或者是否有造車計劃,但近期的種種行為顯示出這家公司正在暗中布局。
3月初,蘋果挖來了Michael Schwekutsch
——此前在特斯拉擔任電動動力總成部門的VP。特斯拉所有車型動力驅動單元的設計、工程、制造、驗證都由他負責。
日前,外媒又曝光了一項蘋果關于自動駕駛的專利。
美國專利商標局(US Patent and Trademark Office)批準了蘋果申請的一項專利,名為“測量滑差和速度的儀器和方法”,旨在通過兩種不同的方式,利用更多傳感器解決上述問題,從而確保汽車能夠平穩駕駛。
幾乎所有的司機都要通過車速表來了解行駛速度以及汽車和身體之間反饋的感覺,從而實時調整駕駛方式。而駕駛員在潮濕或結冰的路面與在干燥路面上駕駛時,雖然駕駛員可能希望車輛以特定的方式正常行駛,但是在此種情況下,為了達到預期效果,可能會過度轉動方向盤。再加上輪胎尺寸、溫度、壓力和汽車負載等等可變因素,駕駛就成為一項更加艱難的任務。
復雜多變的路況和天氣對于自動駕駛汽車來說也是一個問題。
雖然其配備了非常多的安全系統,以確保行車安全。但是蘋果公司認為還遠遠不夠。
目前用于確定道路相對速度的系統包括車輪編碼器、慣性傳感器和GPS信號檢測。慣性傳感器易受有噪音的加速度計的影響,無法準確測速而由于受到自然環境和技術手段的干擾,GPS等系統也不可靠。
蘋果的這項專利則通過另外兩種方式確保汽車能夠安全平穩駕駛。
第一種方法是,在汽車底部安裝兩個傳感器,掃描地面。通過測量兩個傳感器的反射電磁波,系統可以產生一對“多普勒斜率”,從而確定車輛移動的速度以及角度。速度數據可提供有關汽車行駛速度的建議,而角度數據會告訴自動駕駛系統一些超出系統預期的動作,如汽車在冰面上行駛時,雖然汽車在轉彎,但是傳感器顯示轉彎角度不夠。此類數據可與慣性傳感器和GPS的數據進行交叉比對,確保準確性。
第二種方法里,蘋果公司建議使用多組傳感器,不僅指向路面,而且指向汽車前方。除了可以捕捉更大測量面積內的速度和滑差,第二種方法還能生成縱向和橫向速度數據。收集的數據再與其他傳感器的數據進行比較,最終用于自動駕駛系統做出決策的基礎。
很顯然,在3年多之前推出用于造車的“泰坦計劃”卻始終沒有實質性進展的蘋果這次不敢再大張旗鼓地表明自己的動機,而是在暗中“匍匐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