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PO Reno和華為P30系列先后在國內發布,一下子就引爆了用戶對手機拍照的想象空間。不同于早兩年在像素上的對標,華為和OPPO都開始打出潛望式結構、高倍變焦的技術牌。
華為和OPPO的變化并非孤例,確切的說已經成了國內手機市場的大趨勢。區別于早幾年對價格的聚焦,媒體早已不將價格寫入新品報道的標題中,取而代之的是手機廠商們想要強調的創新點,或是十倍變焦,或是游戲加速,或是智能助手……
《經濟學人》在2019年初的文章里表示,智能手機市場增長已經見頂,行業整體進入成熟期,一個迅速拉升的增量市場已經很難復現,行業進入深耕細作的新時期。言外之意,智能手機廠商已經不能再像以前那樣走“低價提量”的粗狂路線。
國內主流智能手機廠商們的對策,清一色的選擇了“創新”。
轉向技術創新
為了改變“組裝機”的固化印象,小米在2019年開始強調“技術立業”,同樣的一個詞還被雷軍用在了金山身上。
OPPO、vivo也開始打出“科技升級”的旗號,相繼宣布在2019年的研發費用將超過100億元,并且暫停了大批量的明星代言。
為何會出現這種局面,銷量寒冬是其一,華為的表率是其二。2018年華為以113億歐元研發費用排名世界第五,不僅贏得了聲譽,還換來了銷量。其中華為+榮耀在2018年完成了2.06億部的出貨量,與蘋果的差距不到0.2%,但華為同比增長了33.6%,蘋果同比下滑3.2%,反超似乎只是時間問題。
不管是主動求索還是被動而為,全面出擊還是單點突破,技術創新早已是國內手機市場毋庸置疑的大趨勢。一個赤裸裸的現實,技術投入是創新升級的前提,相比于早已起跑的華為,小米、OV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起底“創新貓膩”
技術創新可以一蹴而就嗎?
記得七八年前的時候,一家手機廠商在發布會上秀了一把跑分,然后又給出相當有性價比的價格,最后列出一份長長的搶購時間表。不少人排隊搶購,又屢屢抱怨網速不行、手速太慢,要么加價找黃牛,要么等上小半年。
今天依然有人奉行這樣的路線,網友則已經習慣性以“耍猴”論處之,乃至于在微博上出現了各種惡搞的段子。產品上的期貨策略行不通,不代表換一種形式不可行,比如在技術概念上的玩貓膩。
至少可以舉出兩個例子:
一種是純作秀性質的。2019年1月23日,某手機廠商舉辦了一場線上發布會,主角是一款名為 “無孔手機”的產品,機身上沒有任何接口,充電、耳機、按鍵、卡槽等通通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18W 無線快充、無線耳機、固態按鍵、eSIM等等。
無孔化設計的超旗艦新品,如愿在第二天登上媒體頭條,不少粉絲也在各種報道的評論里稱之為“未來手機”??梢矁H僅過了一把嘴癮,沒有給出量產時間表,甚至在官網上都找不到相關的產品信息,匆匆秀了一把,又匆匆被市場遺忘。
一種是半忽悠性質的。中國智能手機廠商早已成為MWC等消費電子展上的??停皫啄暾故镜拇蠖鄶敌陆l布的產品,近兩年已經有不少手機廠商熱衷于“秀肌肉”,以工程機的形式展示充電、拍照、5G等前沿技術,哪怕這些技術還僅僅存在于實驗室里。
即便到了快要落地的階段,在產品發布會上還要再費一番功夫。整場發布會的重點在于某項創新性技術,結尾卻要給出有無這項技術的兩個版本,先為普通版本的產品放量,為另一個版本拖延兩到三個月的量產時間。
幸運的是,當人們對新技術趨之若鶩,卻不意味著對那些故意標榜自己的“偽創新”感興趣,“技術期貨”也就成了陽光下的影子。
告別“技術期貨”
騰訊體育剛剛宣布了“2019UCL官方指定用機”的消息,為何最終選擇了榮耀 V20,騰訊體育給到了兩個理由:
1、根據相關數據顯示,17-25歲人群是手游玩家的主力群體,而在榮耀旗艦機的用戶中,17歲-25歲占比在各手機品牌中位居前列,與手游玩家群體更為契合。
2、榮耀V20在流暢度、信號、散熱、續航等方面,均能實現優質體驗,同時榮耀V20也是首款被泰爾實驗室評為綜合游戲體驗五星認證的手機。
就時間而言,距離榮耀V20的發布已經過去了4個月的時間,期間不乏十余款其他品牌的旗艦機型上市。同時也反映了這樣一個事實:有了七八年前的教訓,當一些廠商上演技術期貨的戲碼時,媒體和用戶還會“上當”嗎?答案是“不看廣告,看療效?!?/p>
直接的例證是用戶感知最為明顯的拍照功能。
2019年后發布的旗艦級產品,索尼的 IMX586影像傳感器幾乎成了標配,擁有業界最高水平 4800 萬有效像素,與高功能的數碼單反相機不相上下,同時還有 0.8μm 微小的像素尺寸和僅為 1/2 英寸的傳感器。索尼IMX586的大底給了廠商更大的調教空間,但也提高了調教的難度。
數碼博主“熊本科技”對榮耀V20、小米9、vivo X27、OPPO Reno四款搭載IMX586的手機進行了對比測試,結果顯示在夜拍場景下,榮耀V20在清晰度、細節表現、色彩表現、銳化效果等方面有著明顯優勢。
隨后有專業人士作出了合理解釋:麒麟980的雙通道ISP極大地提升了像素吞吐率,加上雙NPU的算力和榮耀在AI算法上的優勢,榮耀V20在圖像處理能力、色彩還原和細節優化上的“超常發揮”并不意外。
手機廠商轉向“技術創新”不是喊口號就能實現的,往往存在這樣一個轉折過程:先是“仰望星空”的心態,急于證明自身的研發實力和決心,手法就是大打概念牌。可用戶在一連串的忽悠后早已學會了理性,更愿意為“觸手可及”的硬核技術買單,而非某個還未普及的概念。用戶有了這樣的認知,手機廠商在幾番試錯之后,勢必將學會“腳踏實地”。
在技術研發上發力更早、積累更深的華為和榮耀,儼然比其他國內手機廠商更早明白這個道理:技術創新是個漸變性的結果,需要持續性的高投入,最終從量變到質變。有理由相信,消費者不再為某個無法落地甚至壓根無法量產的概念喝彩時,告別“技術期貨”可能會成為2019年下半年的普遍心理。
結語
手機廠商們從營銷至上轉向技術優先終究不是一件壞事,畢竟技術的迭代、消費者的反饋都需要時間,也是倒逼行業進步的最佳方式。
等待中國手機廠商的不是國內市場的“內斗”,而是全球化舞臺的競爭,戰術應該是把錢花在技術創新的刀刃上,而非在營銷上打口水仗。
所幸,諸如華為、榮耀等在技術創新上的不間斷的高投入,已經走通了“技術創新—功能亮點—價格提升—用戶喜歡—形成銷量和利潤”的標志性道路。有了標桿性的引導,不斷驗證的創新模式,加上手機廠商們的思路轉變,中國手機在全球市場的全面崛起并不是一種奢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