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季度市場仍然認可AMD有進一步蠶食英特爾市場份額的潛力,AMD的市場占有率正不斷擴大。不過就目前來看,AMD仍然將面臨挑戰。
據Digitimes預測,截止到2020年底,英特爾的市場份額將下降到90%以下,AMD將獲得英特爾的部分市場份額。這對AMD來說已經是很了不起的成績了,過去由于“推土機”式的錯誤戰略,AMD一度陷入巨大虧損之中,到2018年才正式扭虧為盈。
市場份額的杠桿效用
盡管英特爾在過去兩年中失去了AMD的市場份額,但其規模還不明顯。服務器市場發展緩慢,英特爾仍然是這個領域的明顯領導者。AMD需要更多的時間,在一個具有競爭力的定價點上,采用性能明顯更好的技術,才能將市場份額提高到兩位數。
到2019年,雖然英特爾仍擁有更多的平臺多樣性,但AMD EPYC擁有更多的平臺,可以占據高達個位數的市場份額。進一步的區別是,我們將看到AMD EPYC羅馬在PCIe Gen4和英特爾Xeon喀斯喀特湖在PCIe Gen3。
發力低端CPU讓利潤受損
隨著英爾特產能繼續轉移,低端CPU市場將很可能被AMD逐漸覆蓋,龐大的市場將給AMD帶來豐厚的營收。但銷量增加的同時,其毛利將很可能下降,畢竟增加的主要是低端市場。芯片業務經過多年發展,技術逐漸成熟,這也意味著AMD面臨更低的技術含量和利潤空間。
長線來看,盡管目前的低端市場需求量依然很大,但隨著技術的進一步發展,低端市場將逐漸飽和。如今對手英特爾已將產能轉移到高端產品生產上,這意味著AMD不僅需要照顧低端市場,還需要加快高端市場的開發,這對AMD來說將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芯片角逐整體處于下風
玩游戲的人用的是加成的圖形卡或者是獨立的GPU,而不是集成的圖形。英特爾往往在游戲性能上占據主導地位,因為這兩家芯片巨頭制造處理器的方式不同。AMD的芯片,尤其是最新的Ryzen CPU,在多線程場景和運行支持多核的應用程序方面表現出色。
英特爾的芯片幾乎提供了相反的功能,在繁重的多線程設置中失敗,但在更嚴格的線程設置中表現出色。雖然現在的游戲比過去多了很多多線程,但仍然很少使用超過2到4個線程,這通常會給英特爾帶來優勢。
整體來看,這兩家公司生產的處理器在價格、功耗和性能方面都是相互之間相差無幾的。英特爾的芯片往往能提供更好的每一個核心性能,但AMD正在以一定的價格用更多的核心進行補償。
在日常工作中,高端AMD芯片和高端英特爾芯片不會產生完全不同的結果。在特定的場景和基準中有明顯的區別,但是CPU并不是PC性能的基石。也就是說,AMD的CPU,尤其是中端和低端的CPU,確實比英特爾的芯片更有價值。
英特爾公司最大的優勢仍然是在筆記本電腦市場上,這也是PC市場上增長最快的一部分。而AMD則在小范圍內迎頭趕超,整體實現超越尚需時間考驗。
英特爾的被動和底蘊
CPU巨頭英特爾可能面臨一些直接的沖擊。該公司又一次推遲了10nm工藝進程,而且有可能直接推出7nm技術。10nm Cannon Lake CPU也存在問題,生產成本遠高于計劃,晶圓良率一直很差,因此2018年可能無法按期推出。在不降低晶圓尺寸和厚度的情況下,英特爾的處理器仍然可以在速度和多線程方面具有競爭力,但在降低能耗和過熱方面就不盡如人意了。這里提到的能耗和過熱問題可能讓英特爾在未來的某個時間點失去在服務器、云和AI市場上的控制地位。
AMD的所有產品在核心數、速度、多線程、內存通道帶寬、能效方面都要優于英特爾,內置的AI將告訴CPU下一個任務是什么,并提前設置指令集,所有操作采用AMD專有的無限結構和高帶寬低延遲DRAM無縫工作,通過CPU為CPU提供多個通道,將CPU內的多個通道提供給內存和GPU,從而實現多個同步計算。這使多任務處理達到了新的層次。
英特爾能對AMD造成打擊的是自家CPU的代碼將永久性地燒入CPU中,以修補其漏洞。新款CPU可能擁有28個基于Zeon Platinum 8180的核心,具有競爭性的多線程功能,并且可能在接近5.0 GHz的頻率上實現超頻。缺點則是晶圓尺寸和厚度沒有減少,正因如此,該技術在服務器AI和云計算市場中的應用有限。
業內人士預測,英特爾可能開發一個臨時修復程序,直到可以設計出全新的體系結構,從而打破現有技術的瓶頸,并像AMD一樣將高級內部CPU和DRAM數據加密相結合。但上市時間很可能是兩到三光年。在此期間,英特爾當然會提供在計算機上演示的耗能型8180的簡化版本,或者更有可能增加其消費級CPU的版本,以鞏固其市場支配地位。
結尾
即使在局部的市場上英特爾被AMD超過,但在中國市場上它還是得到了絕大多數中國用戶的喜愛。國內英特爾幾乎成了桌面CPU的代名詞。AMD銳龍二代的產品在各方面都有了較大提升,甚至逼得英特爾作出改變,但趕超之路中挑戰與機遇并存,還需時間為其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