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身為耐用消費品,家電產品也鮮有壽命超過十年的;當然例外總是有的,像電冰箱產品,就堪稱是家電產品里的“老壽星”,服役低于十年似乎才是不正常的。
十年以來,一直在我們身邊默默服務的冰箱,到底發生了哪些變化,不如讓我們打開那扇回憶的窗。
外觀&結構緊追潮流
無論人還是物,說到變化的明顯程度,首推絕對是外觀。時間可以讓帥氣的小李子從奶油小生變身為油膩大叔,我們身邊的冰箱產品自然也逃不脫時間所帶來的變化。
如果您走進十年前的賣場,在冰箱售賣區一定可以多次欣賞到自己的容顏,因為那時冰箱最流行的還是玻璃面板、鏡面面板,比如下面這樣的產品。
blob.png
玻璃、鏡面面板是十年前的流行趨勢
在玻璃面板的基礎上,冰箱的配色也呈現出百花齊放之勢,其中尤以紅色最受企業與消費者的青睞,而在印花設計方面,各式花卉是被使用最多的元素,當然繁復的圖案也很受歡迎。
blob.png
十年前冰箱典型配色與繁復的印花
在產品結構方面,那時“法式、意式”設計的三門、多門冰箱代表了新穎與時尚,是人們換購升級的首要之選。而在容量選擇上,消費者還沒從冰箱放在廚房的思維中跳出來,體積龐大的大容量冰箱并不是大多家庭的首選,而三門冰箱新穎的結構,多元化的保鮮設計,正符合那時人們對生活的追求。
blob.png
三門冰箱是十年前換購升級的主流
不過,世間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這十年間,冰箱逐漸從廚房走向了客廳。現在您再步入賣場,已經很難再見到顏色鮮艷、圖案繁復的冰箱了,取而代之的是以白、金、酒紅及其衍生色為主的配色,面板也更加簡約沉穩,金屬拉絲面板成為了絕對的主流,即使是玻璃面板,鏡面類設計也很難見到了,簡約大色塊的鋼化玻璃面板成為了其替代,這也是為迎合客廳整體家居氛圍帶來的變革。
blob.png
現在主流冰箱結構與配色(圖源:京東商城頁面)
在結構方面,“法式、意式”冰箱所推崇的抽屜式設計現在已經非常普遍。而容量與體積方面,放在客廳的冰箱再也不會受到面積的掣制,四五百升大容量冰箱也逐步替代了兩三百升的產品,多門、對開門等大容量冰箱成為了換購升級的絕對主力,而三門冰箱則漸漸偏離了主流之路。當然有出就有入,十字對開門冰箱作為近十年的創新結構,成為了市場最受歡迎的產品之一。
細節&技術升級隨需而變
不僅是外部結構與容量,冰箱內部設計在消費升級、品質生活的驅動下,也有翻天覆地的變化,下面是一組十年前冰箱的照明系統與當今冰箱的對比圖。
blob.png
十年前與當今冰箱照明系統對比
其實不僅是照明系統,冰箱的擱架、門體隔熱材料等都有相應的升級,簡言之就是空間更大、使用更方便。
在上述改變之外,人們的生活習慣的改變,或者說是精細化存儲需求的增加,也在冰箱內部設計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blob.png
當今冰箱有很多隨需而變的設計
上圖是當今冰箱的一些特殊設計,這在十年前的冰箱內是很難看到的,這些獨特的設計,恰恰是為滿足消費者需求而生。比如干濕分儲空間,通過濕度控制將不同的食材分儲保鮮,保證干貨不受潮、果蔬不風干;門中門設計,可以讓用戶更便捷的分區存儲和取放;而像靈便空間、瓶架、獨立存儲盒等,也能看出明顯隨需而變的設計初衷。
除了細節設計,保鮮控溫技術也在隨需而變。我們之前說過,十年來消費者對冰箱容積的需求在不斷增大,因此在制冷方面風冷無霜替代了直冷制冷模式的主流地位;而在制冷循環方面,多空間多循環也替代了單一冷氣循環的模式,當今的新品冰箱已經不會再讓消費者品嘗“海鮮味面包”的尷尬。
blob.png
多溫區多循環改變了冰箱的存儲環境
此外,抑菌除味技術的全面進擊,也成了十年來冰箱行業的大勢所趨。從少數企業的核心賣點到各類型冰箱的標配功能,雖然各企業采用的抑菌除味技術不盡相同,但在消費需求的驅動下,其已經成為了冰箱產品不可或缺的功能。
從無到有 智能物聯橫空出世
上述冰箱行業十年間的變化,大都遵循從有到優,而隨著智能化發展,物聯網技術在冰箱產品中的應用正經歷著從無到有的過程。
blob.png
智能物聯網技術與冰箱產品緊密結合
像上面這種嵌入大屏幕的冰箱,在十年前是不可想象的。一個負責存儲保鮮的家電,和提供影音圖像的顯示屏顯然是八竿子打不著,但在信息化時代,這種聯系成為了順理成章之事,并且還在不斷擴充著功能的范疇,比如利用大屏來查詢食材信息,根據營養膳食引導食品購買,與其它家電或手機聯動等等。
blob.png
冰箱智能交互前景廣闊
當我們關閉回憶之窗,再來回顧冰箱發展這十年,可以說不論是產品本身還是擴展功能,都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不過筆者相信,在消費者家中服役超過十年的冰箱依然不在少數,在生活品質不斷提升的當下,它們是否還能為您的生活提供合格的服務呢?
依然靜靜矗立在那里冰箱,也許也正在思考這個問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