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24日,“OFweek 2019中國智慧家庭高峰論壇”在深圳圓滿落幕,同濟大學教授、建設部建筑工程技術專家委員會委員程大章先生主持了論壇,并做題為《智慧社會下的家庭及其主技術形態》的演講。OFweek智能家居網整理了程教授的演講全文,并做了不改變其意愿的修改。
以下是演講全文:
大家也知道,我們國家在智慧這個方面,是很鄭重地被提出。在十九大文件中強調了智慧社會精神,所謂的數字中國是把我們的政務、商務、事務、生活、文化所有領域都信息化,那么智慧社會,就是要在數字中國的基礎上形成智慧的應用,形成智慧的業務。在智慧社會里面,人工智能滲透到方方面面。
實際上所謂的資本工具都是在一個社會環境下面,但現在這個智慧越講越多,智慧到底是什么東西?這個智慧是無法定義的,那為什么無法定義?用生物學去定義標題,心理學去定義,定義出來的結果都不一樣。那么現在回到我們的問題,我們現在講智慧家庭,還得從四個方面去定義。
你可以看到很多場合定義的各種智慧社區,智慧城市,你想怎么定義就怎么定義,但你所定義的都是狹義的,不能是廣義的,要廣義的話是定不清楚。但是智慧家庭,我們國家還有專門的技術文件,16年工信部和國家標準化委員會編的,叫《智慧家庭綜合標準化體系建設指南》。在這個里面,所指出的智慧家庭是一個平臺而已。
只是個平臺,那在這個平臺上面生成了很多意義。大家查文件以后,可以想到一個問題,這個東西跟我們以前的智能家居有多少區別。它只是我們傳統智能家居的升級版。那么狹義的智慧家庭是有缺陷的。它沒有想到人,沒有考慮到人在生命各種不同階段的方式,沒有考慮到說是以人為本。那么智慧家庭你要建設要運營,里面有規則沒有,有機制問題沒有。
智慧家庭系統如果構起來了以后,無論使用者、運營者還是管理者,你在這個方面你要承擔什么倫理道德的責任?沒有,我們這里只有技術。智慧是與時俱進的,那么當今天講的智慧過了三年以后,五年以后,現在的智慧還叫智慧嗎?那么現在我們講智慧家庭的話,它其實只有一個技術形態,實際上它反映了我們社會的發展,有智慧社區,有城市更新,有信息惠民,有平安家庭互聯家庭,又有居家養老又要建寬帶,寬帶現在又出來一個5G,然后有智慧醫療,健康建筑,綠色建筑,這些我們社會進度上面概念,最后在家庭中間都在逐步體現。
同時我們不斷遇到的技術挑戰,從最早的智能家居多功能網關開始,然后到家庭服務器,智能穿戴設備,家庭影音中心,移動操控,一直到現在的云計算云數據智能數據分析,邊緣計算,互聯網5G等,都是通信技術的進步。這些東西都給智慧家庭提供了很好的技術手段,只是手段而已。當然現在大家可以搞什么智能家居,各種各樣不同的場景。那么其實在智慧家庭里面技術應用的話,我們其實還聚焦在家庭輿論,飲食清潔,情感交流,休閑健康管理,學習等等方面。
有用的技術資源不是拿來看的,技術不是拿來自娛自樂的,冰箱廚房,使得我們日常的生活能夠獲得更新鮮的食品。還有人工智能技術,在家庭的附近可以使用高效的處理家務的清潔家電,還有健康大數據等等,這個都是要有用。最后,我想要說的一個重點是什么?大家可以看到智能家居這個事情是社會進步和商業拓展和起來在推進。
另外,我們國家在推行智慧社會的同時,要建的很多智慧社區,它就把政府和社會的資源整合起來,到每個家庭,為每個居民生活提供便利。那么智慧家庭或者智能家居什么時候能夠成為我們家庭生活的必需品的話,要把這件事情做好。
那么這個中間有很多問題,智能家居這件事情我們做了20年,到現在有無數的公司都做了很大的投入,但是很慘,沒有達到預期。
那么我們講家里到底需要什么?我們首先要想家務不要想技術,不要想這個智慧技術如何智慧,人工智能怎么樣了,首先要看這個家務。當然家里要有設備的監控,需要家庭需要安全。那么現在就是據說搞得最好的是什么?智能門鎖。因為小偷太多了。安全現在是需要后臺去處理,要考慮老人兒童病人。
我們要有健康管理環境,需要進行食品管理,這個是家庭日常東西,還有什么?加個零件,你家里的臟衣服臭襪子扔到一個設備里面去,他給你洗好,晾干為好,把它收好。
現在社會家庭其實還是個理念,要把這個理念變成我們的現實,那我覺得有幾個問題要考慮。一個問題就是智慧生存,要提升它的信息化生產能力。第二就是隱私,現在大家可以經常聽到,包括那個各種各樣智能的音響再加入,這這太智能了,它有個聽力,你一舉一動他都能聽到。
要考慮到家庭健康管理,最重要的是基因,有一個全球家庭信息資產計劃,其中包括基因,基因如果一旦濫用的話,是一場社會災難。所以我們需要制定法律。第三個技術保障,像智慧家庭這樣的技術裝置,關鍵因為什么?要減少人工的干預,能夠遠程的維護,后臺處理。
現在這個智能家居問題就是缺個標準,那個標準不行,所以這個東西就沒有推起來,很多人去編了各種各樣標準,編完了以后有用嗎?誰在遵循這個標準?
沒有,為什么?就是就是在這樣的一種格局下面,標準對他們有用?這個事情還是企業的競爭,行業的調整,還有各種經濟利益的博弈過程,最后才能慢慢再出來。最后我想說一下,我們現在做事情是要考慮這三個問題,我們很多搞技術,這個論壇很多都是愿意把最新的技術推給大家,大家一起來討論。但是我們搞技術實際上是用工程學的角度來考慮智慧家庭,那就是這個技術行不行,有沒有缺陷,能不能改進,我們從這個角度來講。
另外我們還需要從社會學的角度去看,社會學的角度看什么呢?就是說你這個東西對社會有沒有價值,社會力是不是形成一個可以讓他維持長期運行使用的一個環境。第三個經濟學的角度,他花多少成本,能有什么產出,能不能循環的能夠形成一個最優化的配置優化再生,那這些問題需要考慮,所以到現在為止,我自己個人認識,在智慧家庭的生態中,技術不是最重要。如果沒有經濟的合理性,沒有長效的運營機制的話,規模化的應用是不可行的。
那么關鍵在什么?不要都想自己轉型,需要各個相關方的利益平衡和機制,租區的管理方,設備的供應方,平臺的運營方,還有服務資源的提供方,大家都需要能夠把利益平衡起來。有一個良好的機制利益平衡,大家一起抬轎子,把事才可以做好。我想今天跟大家分享的就是這些,在最近一個階段,我們考慮也在一些問題,可能也有很多不當之處,請各位提出批評指正,謝謝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