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二十年,被日本媒體稱為“失去的二十年”。不過有一家日本低調的科技巨頭卻沒停過,經過數十年布局,其無刷電機全球銷量已躍居首位,小型精密馬達、自動化器械等電子零部件領域的市場占有率均列世界前列。日本電產(Nidec尼得科)作為全日本的驕傲,作為世界一流的電機制造企業,它靠賣一顆小小的馬達,一年可賺走超過千億人民幣。旗下產品以小型精密馬達為主打,主打品牌覆蓋IT、家電、工業、汽車、商務等領域。在科技浪潮的沖刷以及商業前景預期不明的情況下,為了進一步擴寬市場,日本電產將重新審視其供給戰略。
近日,日本電產在中國的首次新聞發布會上為我們介紹了今后電產的戰略規劃和目標,日本電產株式會社總裁(首席運營官)吉本浩之先生、日本電產集團中國區總裁甲斐照幸先生、日電產(上海)國際貿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林濱先生出席了此次發布會。日本電產提出10萬億日元銷售目標,重點關注五大技術革新浪潮,此外,集團將加速中國本土化的戰略布局,計劃到2020年在中國的銷售額將達到500億元人民幣(2018年在中國銷售額為220億元)。
致力于所有的“轉動體和移動體”
電產正在努力打造“所有的旋轉體、移動體”全球首屈一指的綜合馬達制造商,吉本浩之介紹,日本電產成立于1973年,總部位于日本京都,1992年在中國設立第一家工廠。目前日本電產具有分支機構326家,全球員工人數約14萬人。2014年,日本電產銷售額首次突破1萬億日元大關。日本電產以生產硬盤驅動器電動機發家,這些電動機有時僅3毫米薄,產量以數十億計。使得日本電產積累了微細加工技術和精密沖壓技術,其定位自身為“覆蓋各個領域的‘旋轉體、移動體’”供應商。
目前,日本電產是全球最大的電子產品用馬達供應商,也是汽車產業的供應商之一。旗下產品以小型精密馬達為主打,主打品牌覆蓋IT、家電、工業、汽車、商務等領域。企業生產的直流無刷馬達、軸流風機、硬盤驅動裝置主軸馬達占據著大部分的全球市場份額。市場上硬盤驅動器用步進馬達、手機/智能手機用振動馬達、電動助力轉向系統用馬達以及液晶玻璃基板搬運用機械臂是他們的代表性產品,分別占到市場份額的85%、40%、30%、70%。
從營收結構來看,日本電產應用于家電、商業和工業的馬達業務占比最大,約35.5%;精密小型馬達業務占29.1%,車載業務占比19.6%;電子與光學元件業務占比10.8%。
電子業與汽車業是日本的兩大產業支柱,兩者交匯為日本電產帶來更加廣闊的機遇。吉本浩之介紹:公司自1973年成立以來,始終保持著快速的發展勢頭,因此長期來看日本電產對業績保持充分信心。在此預期下,日本電產制定長期目標,計劃在2020年銷售額突破2萬億日元,合并營業利潤率超過15%。到2030年,日本電產銷售額目標直指10萬億日元大關。
乘上技術革新的浪潮
在配套該目標的具體業務戰略上,吉本浩之提出,應對未來產業變革,日本電產將重點關注家電產品省電化、農業與物流自動化、機器人廣泛應用化、汽車自動電動化以及5G通訊技術的五大技術革新浪潮。目前,公司已完成面向五大革新浪潮的全球化布局和技術積累。
發布會上,中國區總裁甲斐照幸以“過去、現在、將來”為脈絡,闡明了日本電產集團在中國的戰略部署。甲斐照幸透露,在今后的中國事業中,日本電產集團將會基于對五大革新浪潮為基礎,并結合中國國情與政策,提升在中國市場的競爭力。在企業經營方面,將由中國本地干部帶動公司成長,進一步強化本地研發體制,徹底貫徹“中國速度,中國價格”。為了實現2020年500億人民幣的銷售目標,日本電產集團將繼續加大在中國投資力度,強化以大連,平湖,蘇州為中心的車載開發生產基地以及以華東、華南為中心的通訊、產業自動化、物流和5G技術的開發中心。
針對五大技術趨勢,日本電產將如何排兵布陣?日電產(上海)國際貿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林濱先生給出了詳細的回答。
無碳技術浪潮
電力驅動取代內燃機驅動是百年一遇的技術革新,其中產業結構革新促使汽車的功能、性能等方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就要求與其配套的汽車馬達系統也須隨之做出調整。未來,汽車企業將朝著CASE +MaaS的潮流發展。
為了應對新能源汽車以及自動駕駛、ADAS在全球范圍內迅猛上升的趨勢,日本電產一直在加緊研發最先進的技術以提供有效的產品群支撐,并且順應無刷馬達的普及潮流,爭取市場份額位居全球之首。就在2018年的國際汽車展上,日本電產帶來了強大的車載產品陣容,幾乎遍及汽車底盤、動力傳動、ADAS和車身。充分運用小型化、高效化技術成功開發出的牽引電機系統、轉向控制技術、搭載ADAS傳感技術、制動控制技術的關鍵設備、車載娛樂信息系統的觸覺反饋設備等等產品都讓中國觀眾一飽眼福。據了解,中國70%的汽車天窗都采用了日本電產的車窗控制馬達,這個數字著實讓人們吃驚不小。
在投資規劃上,電產年投資金額一直保持在1500億日元(13.4億美元)左右,并將研發牽引電機作為其核心業務。電產預計到2022財年,其牽引電機業務所帶來的銷售額將達到1000億日元,并計劃在2025財年之前使銷售額翻倍至2000億日元。此外,日本電產將在2020年之前構建純電動汽車(EV)馬達工廠的3極生產體制。該公司2018年在開發方面取得成功,新加入競爭,正在中國建設工廠,今后還將在波蘭和墨西哥啟動生產。
日本電產把車載馬達定位為增長支柱,并認為中國是拉動純電動汽車增長的巨大市場,電產已計劃進一步推動擴大“三合一(集成電機、齒輪箱和逆變器)”驅動馬達系統E-Axle在中國的生產規模,強化在廣州、重慶和武漢的戰略據點布局,公司未來的目標希望能夠搭建起包括空調系統、制動系統、驅動馬達系統、電池系統、散熱系統、轉向系統等各在內的“新能源汽車平臺”技術體系。據介紹,“三合一”驅動馬達系統E-Axle已于今年4月全球首次開始量產,并以其卓越的性能被廣州汽車生產的“Aion S”以及“Aion LX”新能源汽車采用。
E-Axle是電產未來的代表作品,為了滿足迅速增長的汽車電動化需求,日本電產一直在從事包括牽引電機、變速箱以及逆變器在內的牽引電機系統(e-axle)的研發。它使輸出功率與之前相比得到了大幅提升。通過采用一體化設計,極大簡化了零部件之間的外部布線,實現了牽引電機系統的小型化和輕量化,從而提高了車輛布局的靈活性。據悉,E-axle預計于 2019 年在中國開始量產并向中國車企銷售,其后將在全球進行推廣。2025年該產品的銷售額保守估計將達到1000億日元,并力攀3000億日元,2030年則將達到1兆日元。
除了“三合一”驅動馬達系統E-Axle產品外,電產還開發了EPS Power-Pack(電動助力轉向系統用馬達、動力單元)以及單眼攝像頭與毫米波雷達一體化ADAS傳感融合系統等產品。未來,面向新能源汽車和自動駕駛汽車的更多產品技術也將陸續進入中國市場,以期占據更大的市場份額。
隨著5G芯片效能提升,將帶來高能耗將產生散熱需求。此前日本電產為IT、通訊產品生產散熱扇產品。2018年,日本電產收購散熱模組廠商超眾科技,因此,對于未來5G通訊產品,日本電產將可提供從散熱風扇到均熱板的完整散熱解決方案。此外林濱介紹,在5G趨勢下,電產還將聚焦應對5G技術相關的伸縮攝像頭和新型天線問題,推動5G基站的普及。
在家電領域省電是我們聚焦的主要問題,家電、商業和工業的馬達在日本電產業務居核心地位,吉本浩之介紹,在全球電力消費總量構成中,馬達占比突出達到46%。近年來,隨著各國監管機構逐漸嚴格,家電電機產品向無刷直流化發展不可避免,未來將會由單個馬達產品向馬達模組產品蛻變。在300億規模的馬達單體市場下將擴大至2500億規模的馬達模組市場。而在該技術領域,吉本浩之認為“日本電產集團的無刷直流馬達在全球處于領先。”
在物流技術的革新浪潮下,農業和物流業逐步向著自動化邁進。在所有的環節下都會需要馬達的幫助。兩大業務板塊中,日本電產的產品可應用于無人搬運車、無人機以及協作機器人等。
日本電產在截至2019年3月底的2019財年中,純利年減15%至1107億日元。也是近6年來,首度在獲利上出現下滑。此前日本電產發布盈利預警,大幅下修利潤預期,部分原因在于中國需求銳減。日本電產預估2020財年的合并銷售額將年增9%至1.65萬億日元,創下史上最高紀錄,合并純利預估年增22%至1350億日元。
始于陋室,終于第一
1973年,28歲的現任董事長兼集團總裁永守重信懷揣著“要成為世界第一”的雄心壯志,以2000萬日元的注冊資金在日本京都的一間陋室創立了日本電產株式會社,當時公司業務以生產、銷售精密小型AC馬達為主。現如今已躍居成為全球化龍頭企業的行列。日本電產的員工力求卓越,他們認為除了第一剩下的都是倒數第一,憑借著始終不渝的追求“世界第一”的熱情,熱忱,加上“立刻就要干,一定要干,干到成功”的態度,讓電產在業界處于屹立不倒之勢。
自1989年就進駐中國市場,已在中國設有36間工廠和54間銷售公司、辦事處,擁有約4萬員工的日本電產集團終于揭開了神秘的面紗。這也意味著日本電產集團的中國事業結束了低調的布局期,今后電產集團將繼續以第三大工業“糧食”的馬達為核心,不斷擴展業務領域,大展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