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機制造商空中客車(空客)日前宣布,將向客戶出售AR軟件,包括訓練、遠程協作和維修等解決方案。基于部署微軟AR頭盔Hololens的實用經驗,空客搖身一變,從AR用戶變為AR供應商。這對AR產業意味著什么?
嘗甜頭看潛能
早在2017年,空客就積極擁抱AR技術。不僅開發了用于培訓的Hololens應用,還收集了超過250種Hololens用例。空客表示,從AR客戶轉向AR供應商,是因為空客看到了部署Hololens帶來的成功,也好看AR相關計劃的投資回報。通過允許設計師對飛機制造進行虛擬測試,設計時長減少了80%。在產線部署Hololens之后,工人可以直觀獲取說明、圖標等工作信息,且無需占用雙手。
AR將數字世界與物理世界無縫對接。在航空航天等高精度、高復雜性的行業場景中,AR能將復雜過程分步可視化,提升準確率和執行效率,是智能制造系統的有機組成。0glass創始人兼CEO蘇波向《中國電子報》記者表示,航空制造業需要大量的技巧型知識,隨著航空系統日漸復雜,以及設計和培訓過程變得越來越短,人的工藝出錯概率可能逐漸增多。在飛機制造研發中,如何節省時間、成本和能耗是重中之重,AR是少數能夠開啟業界新視角的解決方案之一,能顯著提升效率和質量。
“AR系統正在成為航空智能制造系統的有機組成部分,采集的數據被處理為可視化信息,成為工人可以迅速掌握的知識,從而更好地工作,這個交互過程生動地體現了智能制造‘數據-信息-知識-智慧’的本質。隨著AR相關技術和產品的成熟,AR將會廣泛應用于飛機設計制造維修等各個環節,滲透進飛機制造的全生命周期。”蘇波說。
AR賦能B端市場
各種跡象顯示,AR正在積極融入垂直行業和商用領域。亮風臺市場總監洪雁菲向《中國電子報》記者指出,在工業制造領域,AR將生產步驟、結構認知等數據可視化,能有效增強操作工作人員的認知、感知、執行能力。同時,基于AR的遠程協作,供應商、專家能夠以第一視角觀看現場,提供實時指導,提升交互協作效率。在教育培訓領域,AR培訓在物理環境發生,例如在醫學培訓中,如果只使用VR進行沉浸式練習,在面對真正的生物軀體時,難免會出現對應不上的感覺,這時AR將虛擬指導信息融入具體環境的模式將發揮優勢。
在今年年初舉行的Hololens2發布會上,“Hololens之父”Alex Kipman宣布了一系列與企業伙伴的開發計劃。基于Hololens的AR解決方案開發,已經在醫學、建筑、制造、物流等各個領域開展。飛利浦利用Hololens優化影像引導治療系統,醫生在操作微型儀器進入病人體內進行微創手術時,可利用手勢、語音識別、注視點跟蹤等技術切換AR投射在視野中的屏幕,更便捷地掌握醫學影像信息,有助于縮短手術時間。微軟與導航Trimble開發了在現實環境重現同比例可視化設計的方案,使建筑師能基于AR技術更直觀地向客戶展現設計效果。此前,Trimble還基于Hololens2的安全帽Trimble XR10,為一線工人提供3D模型信息,優化檢修裝配流程。Scandit公司用Hololens簡化倉儲物流流程。曾經收購AR初創公司的工業軟件提供商PTC利用Hololens推動不占用雙手的實時交互培訓。
微軟對Hololens的定位,也更加趨向于B端市場。微軟表示,Hololens在企業領域具有變革型力量,未來兩年它還會和企業綁定在一起。消費者市場是對體驗要求最高的市場,Hololens2目前的視場角還難以滿足消費者對沉浸感的需求,而且3500美元的售價對消費者并不友好。深耕B端,尋找場景,形成規模化量產攤薄成本之后,再敲開消費市場的大門,或許是更好的選擇。
持續向MR升級
微軟一直將Hololens定義為“不受線纜束縛的MR設備”,而非單純的AR設備。除了獨立的CPU和GPU,Hololens還配置了HPU(全息處理器)。Hololens2可追蹤單手最多25個關節點,借助內置的AI和語義理解,支持用戶以更加自然的手勢操作。HoloLens2還引入了眼動追蹤傳感器,精確追蹤用戶的兩只眼睛,并判斷具體的注視點位置。微軟云計算服務平臺Azure也為開發者提供了空間錨點和遠程渲染服務。
蘇波向記者指出,MR是AR的高級形式,AR在真實環境中疊加虛擬的數字內容,MR則強調虛擬與現實的融合,模糊物理世界與數字世界之間的界限。他認為,真正意義上的MR效果,還需要至少十年的時間。
“與AR相比,MR混合現實更強調的是合并現實和虛擬世界而產生的新的可視化環境;MR要求在新的可視化環境里物理和數字對象共存,并實時互動;MR結合了虛擬和現實,強調在虛擬的三維世界中實時運行。這需要算法、顯示、光學等技術的發展,才能達到MR效果。”蘇波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