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價格“跌跌不休”的NAND Flash(閃存芯片)市場,突然遇到了產業變動。7月初,日本經濟產業省宣布,自7月4日起,包括“氟聚酰亞胺”、“光刻膠”和“高純度氟化氫”3種材料將限制向韓國出口。
其中,光刻膠與NAND Flash等存儲芯片的生產制造相關。有手機從業者曾告訴記者,存儲已經超過屏幕、CPU,成為手機最大的成本,存儲在手機中的成本達到25%-35%,可見其重要性。
另一方面,6月底,東芝的NAND Flash的工廠突然斷電13分鐘,至今還未恢復正常運營。這些因素都對接下來NAND Flash的產能以及價格造成影響,因此也有傳聞稱接下來NAND Flash會漲價。
但是在業內看來,雖然降幅可能收窄,價格下跌的趨勢卻很難改變。集邦咨詢(TrendForce)研究協理陳玠瑋告訴記者:“預估NAND ASP 2019年將會下跌40%。”
閃存市場的兩起突發
具體來看,一方面日本對出口韓國的半導體管制變得嚴厲,自7月4日起,韓國的最惠國待遇就被取消了,對于氟聚酰亞胺等三種半導體材料的出口限制上,從原先的免申請出口許可,改為逐案審核,相關審查流程最長將達90個工作日。
據了解,光刻技術是芯片制造中重要的工藝,而光刻膠則是光刻技術實現的關鍵材料,是涂覆在半導體基板上的感光劑,占芯片制造成本約為7%。在光刻膠這一上游領域,日本企業占據壟斷地位。
在NAND Flash市場上,主要玩家有三星、東芝、西部數據、美光、SK 海力士、英特爾,其中三星陣營和東芝陣營占據了半壁江山。而日本的斷供,也將影響韓國三星和SK海力士的NAND Flash芯片制造,導致減產。
為了應對這一局面,業內也傳出消息稱,海力士正在和Intel談判,或收購大連工廠及3D NAND業務,從而補充產能。此外,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提出了“復興戰略”,加強韓國國內的供應鏈,預計從2021年起,將對半導體材料、零組件、設備研發投入6兆韓元(約51億美元)的預算。
另一方面,東芝在6月遭遇斷電事故,5個工廠未能幸免,至今還未完全恢復,這也影響了NAND Flash的產能。而受傷的廠區也包括東芝和西部數據的合資廠,西部數據公開表示,約6ExaByte (EB)的產能受到影響。
陳玠瑋向記者表示:“對東芝NAND Flash產能影響至少達30%,但預計七月中旬就會恢復生產。”
除了以上的突發事故,另一巨頭美光的營收和產能也不理想。受到供大于求的環境背景、以及貿易摩擦的影響,美光2019財年Q3季度中,NAND營收大約占總營收的31%,營收環比下降18%,同比下降25%。為了進一步改善市場供需,美光決定將NAND Flash產出減少比例從原來的5%提高到了10%,還將削減2020年資本支出。
那么,面對今年NAND Flash產能減少的情況,三季度開始產品價格會上漲嗎?
下跌趨勢難反轉
有觀點認為,以上這兩個事件會對NAND Flash價格產生影響,甚至預計NAND Flash將漲價10%到15%。但是陳玠瑋告訴記者:“七月通路Wafer(晶圓)價格報價預計上漲至少10%,但成交價格可能不會上漲這么多,集邦咨詢預估NAND ASP 2019年將會下跌40%。”
另一方面,中國國內長江存儲也在擴張產能,據悉,長江存儲有望在2019年底前在武漢存儲基地大規模生產64層3DNAND,長江存儲正在武漢建設一座240億美元的半導體工廠。雖然與國際大廠相比,長江存儲的64層3D NAND仍落后,產能不算大,但是差距在迅速縮小,也將對NAND Flash市場的價格產生沖擊。
在2017年時,由于閃存等存儲芯片價格持續上漲,一度引發了包括手機、固態硬盤、內存條等產品的陸續漲價。直到2018年,供需關系發生變化,閃存價格一直下跌,2019年跌勢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