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科創板上市委員會召開了第16次審議會議,審議通過了傳音控股的科創板首次上市申請。這意味著傳音有望成為科創板手機第一股,同時它還是科創板唯一一家收入超過100億的公司。
傳音手機曾經一度是中國手機出口量最大的企業之一,出貨量雖然大,但凈利潤率卻一直不高。從2016年到2018年,傳音控股營收上升1.94倍,凈利上漲10.42倍。但期內其凈利潤率卻經歷從0.54%至3.3%再到2.9%的大幅波動。
傳音控股招股書顯示,從2016年至2018年,該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116.37億元、200.44億元、226.46億元,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分別為0.63億元、6.72億元、6.57億元。
招股書顯示,10至200美元的功能機占到傳音銷量的七成。據悉,2018年傳音智能手機每部手機平均售價為454.38元,單位成本為344元。每臺手機獲利為110.38元。傳音手機功能機平均售價為65.95元,單位成本為49.99元,每臺手機獲利15.96元。
研發投入相對較低
7月22日,科創板正式開板,首批25家企業上市交易。據悉,其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13家,新材料產業5家,生物產業13家,高端裝備產業5家。2018年15家企業研發投入超過5000萬,7家研發投入過億,其中虹軟科技、中微公司和安集科技研發占比高達32.42%、24.65%和21.64%,平均研發占比為11.3%。
與首批科創板上市交易的企業相比,傳音控股有著不小的差距,2016~2018年分別只有3.14%、2.99%和3.31%。
(傳音控股招股書:報告期主要財務數據和財務指標,研發投入比例如上圖)
不過與同行部分排名靠前企業相比,研發占比差距較小,且2018 年公司研發費用超過凈利潤。
在傳音控股的招股書中明確指出,以非洲、印度為代表的主要新興市場,尚處于功能手機向智能手機的過渡階段。正因如此,新興市場巨大的手機市場空間及增長潛力,吸引了更多的手機廠商展開布局,市場競爭日漸加劇。傳音未來如無法保持產品的技術創新,持續提高產品品質和服務水平,則可能面臨客戶資源流失、市場份額下降的風險。
新浪財經報道稱,傳音控股的科創板發行申請于3月29日獲受理,到目前傳音控股一共經歷了三輪問詢,在三輪問詢中,有關部門對于公司核心技術含金量問題連續深入追問。
在第一輪問詢中,傳音控股稱自主研發的核心技術總共14項,包括深膚色人像夜間拍照、基于本地化的硬件深度定制和拍照拍照補光等技術,另外公司還有9項與外部機構合作研發以及在技術授權基礎上進行制定化研發的核心技術,包括深膚色智能美顏和深膚色人臉識別等技術。
在第二三輪問詢中,傳音控股稱公司專注于為以非洲為代表的新興市場進行本土化產品研發和技術創新,并進一步率闡述公司基于非洲本土化研發優勢。此外,公司稱研發人員比重與同行相比較低,2016~2018年公司研發人員占比分別為9.3%、9.85%和10.6%。主要由于公司海外銷售及售后人員較多;公司存貨周轉率整體高于其他同行業,主要在于公司采取以銷定產等原因。
傳音方面在招股書中表明,此次上市融資所得款項,將主要用于手機生產基地建設、市場終端信息化建設、手機及家電研發中心建設、移動互聯網系統平臺建設等項目。目的是以此擴大經營規模和業務領域,提升產品自主研發及生產能力,增強公司核心競爭力及未來持續盈利能力等。
印度市場連虧三年
傳音控股在2018年手機出貨量達到1.24億部,全球市場占有率超過7%;印度市場占有率近7%,排名第四;非洲市場則憑近五成的市占率排名第一。
不過顯然傳音手機已經開始迎接國內外各大手機廠商的“圍剿”了。
2018年1月,三星電子宣布加大對非洲的投入,包括建立零售店和擴充線下渠道。這家全球最大智能手機廠商預計,未來五年,非洲市場將為其貢獻20%的營收。
同年5月,華為推出了500元的廉價智能手機,10月OPPO加速對非洲重點市場的投入。
今年1月,小米正式成立非洲地區部。
根據IDC統計智能機非洲銷量數據,2016~2018年,傳音手機出貨量一直占據第一的位置,市場份額逐年提高,2018年市場份額為34.27%。與排名第二的三星拉開距離,小米、蘋果和OPPO分別排名第七、第八和第九,市場份額都不到2%。小米和OPPO連續三年出現上漲,而蘋果市場份額逐年遞減。
根據IDC統計功能機非洲銷量數據,2016~2018年,傳音手機則一家獨大,市場份額分別為46.88%、56.29%和58.73%。其他手機市場份額都不到10%。
而為降低非洲市場風險,2016年傳音手機開始進軍,包括印度在內的新興市場營收比例已從11.38%攀升至22.7%。但在整體上揚的市場發展中,傳音的境況卻不容樂觀。IDC數據顯示,2018年四季度華米OV這些中國巨頭占據了印度50%以上的市場份額。而傳音占有率已經從上一年的9%下降為6.72%。
根據IDC數據統計印度智能機市場銷量, 2018年國產手機銷售占有量都增速迅猛,小米排名第一,為28.89%。之后依次為三星、VIVO、OPPO和傳音控股。以出貨金額為基準, 2018 年傳音控股則排名第九。
根據IDC數據統計印度功能機市場銷量,傳音控股排名為第三,占8.45%。以出貨金額為基準,傳音控股則排名第四,占比為6.79%。
而傳音控股在印度兩家銷售公司連續三年累計虧損超過7億元,2016年下半年~2018年凈利潤分別虧損為3238萬元、1.68億元和5億元。
對于傳音在印度連續三年虧損,公司稱主要是由于在印度仍處于市場擴展期,前期在品牌宣傳推廣、營銷及售后網絡建設和人員薪酬等方面均投入較大造成虧損。
此外,目前傳音控股在印度市場手機產品毛利率水平較低也是造成印度市場虧損的原因,2016~2018年,公司手機產品銷售收入占總收入比例均超過96%,其中印度手機產品三年平均毛利率為11.58%,而非洲市場手機產品的平均毛利率為24.47%。
傳音控股稱,印度本土運營商reliance jio(旗下手機品牌Lyf)在功能機領域推出了綁定流量超低價策略搶占市場份額,由2017年的5.13%迅速上升至2018年20.25%,導致市場競爭加劇,行業毛利率整體下滑。
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在接受中國資本觀察采訪時曾表示,傳音在這兩年積極謀求上市,與其面臨的激烈的市場競爭有關。近年來,華為、小米等國產手機對國外市場的進軍,使傳音面臨的挑戰也越來越多。傳音亟需通過獲取外部融資,擴大公司經營規模和業務領域。
記者 / 張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