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互聯”,全球已經從互聯網時代悄悄地向物聯網時代在轉變。
從平時我們熟知的PC、手機、平板的互聯網交流,向物與人、物與物的互聯網信息交互在轉變。“能感應”的杯墊、“會說話”的空氣凈化器、“自動明滅”的路燈、“無人駕駛”的汽車,以前“物聯網”好像一個單純的口號,喊的很響,卻似乎虛無縹緲,而今一步步都轉換為實物展現在我們面前,改變了我們的工作、生活方式。
在“物聯網”大時代的背景下,中國政府和企業們看到了機遇,面對一系列技術、專利、人才的挑戰,為了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不斷發力,百舸爭流。
《互聯網周刊》 & eNet研究院針對2019年中國的物聯網企業進行了篩選排行,公布了2019中國物聯網企業100強名單。
行業分布不均勻,智慧城市崛起,智慧農業受冷待遇
從行業分布來看榜單,行業類型有:智能可穿戴設備、智慧家庭等消費電子,以智慧應急、智慧安監、智慧園區、智慧市政、智慧消防、智慧環保、智慧交通、智慧旅游、智慧醫療、智慧物流、智慧社區、智慧教育、智慧能源為代表的智慧城市,以智慧泊車、智慧車載、智能駕駛為代表的車聯網,以及工業智能制造、智慧農業、智慧軍事等領域。
下面針對這百強企業進行行業領域歸類:
智能穿戴:阿里云、新華三、海康威視、聯通物聯網、龍尚科技、企朋網絡、移柯通信、百度智能云、小米IOT、梆梆安全、京東方、華大電子、智云奇點、華為、機智云、東信和平、有方科技、敢為軟件、高新興物聯、美格智能、東軟、中移物聯網、成都精位科技、四川長虹、智石科技
智慧家庭:阿里云、海爾智家、新華三、海康威視、涂鴉智能、移遠通信、聯通物聯網、中興克拉、龍尚科技、南京物聯傳感、上海慶科、博聯智能、天翼物聯、貝爾特物聯、東軟載波、騏俊物聯、新大陸、移柯通信、百度智能云、小米IOT、軟通動力、梆梆安全、京東方、中國電科、大唐電信、華大電子、智云奇點、小蔥智能、騰訊云、中電華瑞、華為、機智云、敢為軟件、和而泰、高新興物聯、云智易、美格智能、唯傳科技、物聯智慧、萬佳安物聯、瑞斯康、愛培科、漢威科技、華工科技、東軟、中移物聯網、成都精位科技、四川長虹、智石科技
智慧城市:阿里云、新華三、海康威視、涂鴉智能、研華科技、航天信息、移遠通信、遠景能源、聯通物聯網、中興克拉、感知科技、北洋集團、龍尚科技、朗坤智慧、上海慶科、移為通信、企朋網絡、天翼物聯、思創醫惠、貝爾特物聯、東軟載波、南大五維、亨通光電、尋息電子、利爾達、仁微電子、天澤信息、三寶科技、騏俊物聯、新大陸、移柯通信、移芯通信、百度智能云、小米IOT、軟通動力、神州泰岳、中科曙光、梆梆安全、京東方、中國電科、大唐電信、華清科盛、必創科技、特斯聯科技、榮之聯、羅克佳華、華大電子、探感科技、寄云科技、小蔥智能、騰訊云、元復科技、中電華瑞、華為、機智云、東信和平、有方科技、敢為軟件、高新興、宏電技術、云里物里、和而泰、高新興物聯、云智易、美格智能、唯傳科技、日海通訊、廣和通、物聯智慧、聯想懂的通信、遠望谷、萬佳安物聯、魯邦通、瑞斯康、先施科技、宜通世紀、航通智能、漢威科技、華工科技、新天科技、東軟、中移物聯網、成都精位科技、四川長虹、智石科技、博拉網絡
車聯網:阿里云、新華三、海康威視、移遠通信、聯通物聯網、龍尚科技、鴻泉物聯網、移為通信、企朋網絡、天翼物聯、天澤信息、三寶科技、騏俊物聯、新大陸、移柯通信、百度智能云、小米IOT、軟通動力、神州泰岳、梆梆安全、京東方、大唐電信、必創科技、華大電子、騰訊云、華為、機智云、有方科技、敢為軟件、高新興、宏電技術、云里物里、高新興物聯、唯傳科技、日海通訊、廣和通、物聯智慧、聯想懂的通信、魯邦通、愛培科、華工科技、東軟、中移物聯網、成都精位科技、四川長虹
工業物聯網:阿里云、新華三、海康威視、涂鴉智能、研華科技、移遠通信、聯通物聯網、中興克拉、感知科技、龍尚科技、朗坤智慧、上海慶科、天翼物聯、東軟載波、亨通光電、尋息電子、仁微電子、天澤信息、移柯通信、百度智能云、小米IOT、軟通動力、神州泰岳、中科曙光、中科云創、京東方、中國電科、大唐電信、華清科盛、樹根互聯、華大電子、探感科技、寄云科技、騰訊云、中電華瑞、華為、機智云、東信和平、有方科技、美云智數、敢為軟件、宏電技術、高新興物聯、華制智能、智物聯、廣和通、聯想懂的通信、萬佳安物聯、魯邦通、宜通世紀、漢威科技、華工科技、東軟、中移物聯網、成都精位科技、四川長虹、博拉網絡
智慧農業:上海慶科、博聯智能、天澤信息、AWL農業科技、移柯通信、科百科技、探感科技、和而泰、聯想懂的通信、先施科技
智慧軍事:天創物聯、中科曙光、中國電科、成都精位科技、四川長虹
在歸類的過程中可以發現,90%以上的公司都會選擇跨領域發展,其中智慧城市占比最高,為31%,智慧軍事、智慧農業分別以2%和4%位列最冷門的領域,其余的可穿戴設備為9%,車聯網為16%,智能家居為18%,工業物聯網為20%。
智慧城市分布占比最高的原因是其涵蓋面較廣,細分行業較多,因此占比高。
智慧軍事因其行業的特殊性與高要求,涉獵的企業最少。
至于為什么智慧農業也門可羅雀?究其原因是對農業的不夠重視,我國距離農業強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至今仍在農業大國的邊緣徘徊。
從分布圖中還可看出,智能家居以18%超越可穿戴設備的9%,位居消費物聯網之首。
智能家居行業正在崛起,以海爾智家為例,海爾一直是家電行業的領軍者,在物聯網時代來臨之時,就開始布局物聯網,專攻全屋物聯,在海爾“智家云”戰略下,推出以油煙機、燃氣灶、消毒柜、烤箱、蒸烤一體機、咖啡機、暖碟機、垃圾處理器8大廚電品類為主的“品質家”成套智慧廚電,率先實現了以用戶為中心的產品創新,打破了智慧產品僅能設備互聯的局限,落地了“5+7+N”全場景解決方案,實現主動服務用戶。
區域發展不平衡
從企業地域分布來看,我國物聯網企業主要集中在華東、華北和華南三個區域。
華東地區主要集中在上海、蘇州、南京、無錫等長江三角洲地區,企業數量占比38%,華北地區主要集中在帝都北京,企業數量占比25%,華南地區主要集中在深圳和廣州等珠三角地區,企業數量占比18%,其余的地區都是寥寥幾個,比如華中的3%,東北的1%,西南的5%,而西北地區更是開了天窗,一個都沒有。
從百強名單地域分布看出,物聯網行業的發展存在嚴重的區域不平衡性,深究其原因不外乎地理資源、企業鏈資源、政治資源等差異帶來影響,在市場經濟的今天,前兩者占主要因素。
上述是物聯網產業的整體區域分布圖,下面將行業細分,整理成柱狀圖形式展現給大家看一下,從圖中可以發現,各個區域的側重點略有不同,以前三強為例,排序分別如下:
華東地區:智慧城市、工業物聯網、智慧家庭、車聯網、智能穿戴、智慧農業
華北地區:智慧城市、工業物聯網、智慧家庭、車聯網、智能穿戴、智慧軍事、智慧農業
華南地區:智慧城市、車聯網、工業物聯網、智慧家庭、智能穿戴、智慧農業
行業鏈分布存在瘸腿現象
物聯網行業從上游的芯片到最下游的平臺建設,可以細分為五大模塊,分別是:芯片、模組、設備、系統和平臺建設,下面針對百強名單進行歸類(歸類時涵蓋單個企業多模塊的情況),統計數據如下:
其中,涉及平臺經營的77家物聯網企業中有18家僅涉獵平臺業務,提供全方位云服務,幫助企業實現員工端、制造端、產品端、營銷端和消費者端的全面拉通,助力企業快速轉型與創新,實現最大程度的信息化和數字化。
從事設備研發的企業90%以上都會提供系統及方案服務,同時超過半數的會擁有自己的云平臺,當然以安全系數更高的私有云為主。
從事芯片研發的企業有:華為、海爾智家、新華三、海康威視、小米IOT、天創物聯、東軟、中科曙光、中國電科、大唐電信、成都精位科技、必創科技、四川長虹、上海慶科、華工科技、移為通信、和而泰、貝爾特物聯、東軟載波、華大電子、日海通訊、遠望谷、瑞斯康、新大陸、中電華瑞和移芯通信,他們無一例外都會提供從芯片研發到平臺服務的兩項以上業務。而從事模組研發的企業中有幾家只專于一項,如:移遠通信、有方科技、龍尚科技、廣和通、騏俊物聯和移柯通信。
在中國的物聯網市場規模不斷擴大之際,大多數企業一直受制于芯片行業發展落后這根軟肋,如今面對美方挑起的貿易戰,中國雖說不是束手無策,卻也是損傷不小。面對如此挑戰,像華為這樣的國內物聯網巨頭開始啟用“備胎”海思,并在全球各地建立研發基地,試圖打造自制的芯片,以戒除對美國制品的依賴。中國要感謝這些戰斗在上游的企業們,他們默默耕耘,明知道芯片行業是塊難啃的骨頭,且收益具有滯后性,依舊堅持不懈,砥礪前行。
總結語
中國的經濟在隨著5G的到來、物聯網的發展而不斷前進,但總存在著區域發展不平衡、行業鏈發展瘸腿、人才和資金緊缺等問題,這需要政府、行業和企業共同努力去克服,只有處理好了這些問題,才能在未來世界經濟浪潮之下不被拍打在沙灘上,不被欺凌,不怕強權,擁有強有力的話語權。